
绝句五十六法(41—56)
第41法:
第三句三四两字用“最是”或“只有”、“惟有”,而第四句则或用“依旧”、“犹还”等字以呼应之。
七绝·柳
一
月洒清辉罩玉泉,温馨入梦小荷圆。
多情最是风亭柳,依旧堆堤十里烟。
二
远帆渔火照更天,寂寂清江卸客船。
惟有长堤巡夜柳,犹还叠韵弄丝弦。
第42法:
“最是”二字用在第三句首,与前法小异。
七绝·茶
一
纤纤酥手揭晨纱,谷雨枝头嫩采芽。
最是梯田遥望远,满坡翡翠缀云霞。
二
灵芝露润撷精华,百转千回煮紫砂。
最是书房云雾袅,清新满口醉诗家。
第43法:
第三句首用一“纵”字或“任”字、“总”字,而第四句则或用“只”字、“终”字、“亦”字、“也”字、
“犹”字、“又”字等以呼应之。
七绝·江南春
一
满园桃李结芳邻,十里湖光傍柳氤。
纵有乌篷桥下过,犹然不是水乡春。
二
乌篷软语俏佳人,紫燕横裁两岸茵。
总把江南嵌入梦,亦难获得一枝春。
第44法:
“纵”字用在第三句第三字者。
七绝·乡情
一
空谷低洄流水声,时传悦耳鸟欢鸣。
远山纵有千般意,堪比浓浓故土情?
二
吟哦月下已三更,少小离家百感生。
几度纵将心事忘,奈何乡土总关情。
第45法:
“纵”字用在第四句首者。
七绝·乡音
一
自从一别到如今,半百生涯绮梦寻。
虽是经年霜发染,纵然不忘故乡音。
二
远处谁弹月下琴?悠悠恰似故乡音。
多情未必春杨柳,纵是寒梅亦暖心。
第46法:
第三句用一“似”字或“如”字以与他物作比,而第四句则申明其相似之点也。
七绝·贪官
一
自古茫茫宦海中,高低境界孰相同?
佞官贪欲如仓鼠,银两偷窥暗练功。
二
莫说当官势力丰,民心相悖不堪同。
法规对照似明镜,可辨妖魔黑暗中。
第47法:
第三句用“唯有”或“独有”、“只有”、“但有”二字作起,而第四句则或用“年年”、
“时时”、“犹还”等字以呼应之。
七绝·秋月
一
风吹芦草絮飞花,鸿雁惊秋征远涯。
独有长空明月皎,年年圆梦万千家。
二
清秋明月放光华,多见欢声聚一家。
惟有民工情不悔,犹还寻梦步天涯。
第48法:
“惟有”、“只有”等字著在第四句首者。
七绝·暮春
一
正是人间四月时,春光欲遣满园诗。
桃花早已无踪影,只有残香韵墨池。
二
对岸才吟杨柳词,崔家又赋艳桃诗。
春姑不解个中晓,惟有垂青谢幕迟。
第49法:
第三句以“自从”或“一自”作起者。如:
七绝·赏春
一
千丈悬崖飞瀑氤,园中花草舞芳邻。
自从觅得其中趣,欲做清欢拾翠人。
二
春姑苏醒草芳茵,雨巷穿梭紫燕巡。
一自风光留不住,至今疑若画中人。
第50法:
第三句以“好是”二字作起者。
七绝·吟荷
一
端来青砚池塘磨,未料匀开六月荷。
好是风吹帘影动,犹然仙子舞香波。
二
谁曾对岸唱情歌?缭乱心扉无奈何。
好是清风如约至,掀翻翠盖问娇娥。
第51法:
第三句以“若为”二字作起者。
七绝·桃花吟
一
堪慕春临满树霞,嫣然落户到崔家。
若为借得三分色,返我当年鬓上华。
二
虽是伤残满地花,暮春未必绝诗家。
若为吟作宋唐韵,可赏窗前一抹霞。
第52法:
第三句以“等闲”二字作起者。
七绝·惜春光
一
桃杏争春红脸庞,农家地里播春光。
等闲碾得一池墨,好向春吟诗句香。
二
切莫安图守暖阳,人生当以惜春光。
等闲识得其中味,许是书翻一页香。
第53法:
第三句以“正是”二字作起者。
七绝·吟“五一”
一
勤劳可创地天惊,根拔贫穷奇迹生。
正是花开红五月,人潮如织世同迎。
二
桃花辞别艳阳城,五一又闻锣鼓声。
正是笔端闲不住,吟诗入画鸟飞情。
第54法:
第三句一二及四五六字用“如此”二字者。
七绝·无题
一
倏然天压万重云,鸟雀惊呼两下分。
如此狂风如此雨,不知行客有无君?
二
雨荷伞下湿罗裙,满面红霞照水氲。
如此风情如此美,偷闲柳岸赋诗文。
第55法:
第四句第一字用“又”字,第五字则用“一”字或“数”字、“几”字,皆计算字也。
七绝·感怀
一
红朵夭夭盈满山,清风谷里水流潺。
人生能有共春几?又借芳丛一醉还。
二
碧水清粼映月弯,煦风柳下绾云鬟。
但闻时去人催老,又向春匀几朵颜。
第56法:
末句七字中前后三字皆名词,但以中间一字连缀之。
七绝·腹有诗书气自华
一
绝句长吟伴落霞,搜肠刮肚妙词赊。
无妨冬夏勤耕苦,芳草园中蝶恋花。
二
虔心以学拜方家,腹有诗书气自华。
借得古时唐宋韵,莺啼序里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