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一手剑术震慑叛民,为明代抗倭立下了汗马功劳!

 tjboyue 2020-02-03

说起'荆楚长剑',就不能不说明代剑术大师李良钦,说起李良钦,就不能不说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有'南天剑神'之誉的李良钦,不光出名在武术上,更重要的是,他的'荆楚长剑'法,为戚继光、俞大猷平定倭寇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一手剑术震慑叛民,为明代抗倭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良钦是一位颇具神秘色彩的人物,关于他的生平,史籍记载甚少,只有清代雍正年间修《福建通志》中有李良钦一个小传,稍见其人。传云:'李良钦,同安人。少任侠结客,精于剑术,娴于韬略,大猷从而学焉。嘉靖间,大猷及戚继光扫平倭寇,制胜多出其谋。大猷上其功于朝,辞不就。年九十余卒。'同安,明代属泉州府。荆楚地区是长剑的发源地,自古以来就出产'勇士奇才剑客'。

他一手剑术震慑叛民,为明代抗倭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国古代剑法,大多在明代已成广陵绝响,但仍旧被一些民间武艺家所传习,只是未被官方重视而已。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就曾师从民间武艺家李良钦学习'荆楚长剑'。俞大猷精通剑术,达到了'剑术天下第一',成为罕见的剑术高手。在任职广东都司佥事时,俞大猷曾仅率随从数人,深入荒山密林,以一手剑术震慑多处叛民,使他们归顺。据明人《谭襄敏(即谭纶)轶事》记载,俞大猷曾经选'少壮力能举二百斤者千余,教以荆楚剑法。嘉蜻三十四年战于何家礛,大破倭。'可见荆楚剑法在抗倭斗争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他一手剑术震慑叛民,为明代抗倭立下了汗马功劳!

到了明代,尽管'荆楚长剑'还有流风余前绵延下来,但'荆楚长剑'的具体内容已无可考知。从上引资料来看,俞大猷从李良钦'击荆楚长剑',一个'击'字,极为传神地道出了'荆楚长剑'的本质,就是说这种剑法的主要形式是'相击'不是单练,不是一般用于表演的'套子武艺'。李杜说'良钦故批公手,公还与斗',这十个字传神地勾勒出了'荆楚长剑' 的技术特点。击剑技术的一个最基本最常用的攻击手段, 就是攻击对家的前臂和执剑的手,因为这里是对家距离自己最近的部位,李良饮与俞大猷击剑,用的大概是竹剑或木剑,是一种代用剑,只有如此才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充分掌握技术,进行竞技活动,不然就不能'批手'。此处一个'批'字,正透露出李、俞击剑的训练竞技性质。

他一手剑术震慑叛民,为明代抗倭立下了汗马功劳!

俞大猷从李良钦学剑,再从刘邦协、林淡学习,悟出了'三教师原来合一家'。 他少年从白猿公学习拳扑,后从赵本学练太祖拳,在南征北战中又博采山东河南杨家枪之妙,得出'其中阴阳虚实之理与我相同......今用彼之拿法,兼我之进步,......则无敌天下矣'。俞大猷说:'恐尝用数十年心力求得其法,著为《剑经》。'《剑经》一书,刊刻于1557年,后来收入俞大猷所编的《续武经总要》中,虽名为'剑',但实际上是讲授棍法及长兵器(如钯、枪等)的武术、兵法书籍,因为福建人称长棍为剑。《剑经》中讲授的'俞家棍'是俞大猷融合了'荆楚长剑'、'杨家枪'的优点,自创而成的棍法,理论基础从宋明理学衍化而出。

他一手剑术震慑叛民,为明代抗倭立下了汗马功劳!

马明达《说创丛稿》中《历史上中、日、朝剑刀武艺交流考》认为,'荆楚长剑'是古代长剑在明代的孑遗。俞大猷掌握了'荆楚长剑',是此道中之高手。但俞大猷为什么不载诸文字,没有给后世留下一份长剑图谱。俞大猷是文武兼贯的博通之才,平生著述甚富,为什么就不肯稍动笔墨,将长剑精义长留在天壤间。

他一手剑术震慑叛民,为明代抗倭立下了汗马功劳!

俞大猷有《剑经》一书,其中也多处提到乃师李良钦,但所谓《剑经》其实主要是讲南方棍法,还有其他一些武艺内容, 就是没有具体的长剑法。在书中俞大猷将长剑技法融入到了棍法之中,俞大猷借棍存剑,有些微言妙义须深明此道者自己去慢慢品玩,心领神会,不然何以称棍法著作为《剑经》。在《剑经》中确能读到些有助于悟解长剑技艺的内容,但一是很少,二是很隐晦,总有雾里看山之感。以俞大猷的襟怀气度,为什么会这样做,难道他也是出于'秘不视人'的狭隘思想?如果确是这样的话,那么李良钦'荆楚长剑'不能传存后世,俞大猷便不能辞其咎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