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校对谁有用

 盛江河 2020-02-03

科学 丨 作者 /  刘帅彪   整理 /  李豪 

这是mistery liu公众号的第49篇原创文章

 1 

成功学

我们继续说巴拉巴西的这本《成功的公式:成功背后的科学》。

上一篇我们说到,成功是一种集体效应。当能力可以量化时,你的成功由你的成绩决定,而且当你的成功完全由成绩决定的时候,几乎不会受环境的影响。那么大学就不同了,社会可不是由分数决定的,那么大学“软实力”的加持对你未来的影响有多大呢?

比起由分数决定一切,艺术的价值则很难量化,艺术的内在“品质”基本都是虚的,那么决定艺术价值的因素是什么呢?

答案是网络

下面这幅画叫《戴金盔的男子》,曾经价值连城,因为它是伦勃朗的作品。人们在各种美术出版物里对它进行讲解和赞美,这是一幅艺术史上的名作。

然而从1985年以后,这幅画的价值就从天上落到了地下,而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竟然是后来证实这幅画的作者并不是“伦勃朗”(一个有名的艺术家),而是他的学生画的。也就是说,之前人们争先恐后来看的是他的名气,不是他的画。

2005年,有人花一万美元买下了下面这幅叫做《救世主》的画。2017年他把这幅画拍卖了,成交价4亿5千万美元。

因为这幅画在2011年被鉴定为是达·芬奇的作品。

这两幅画一直都在那里,什么也没有变,那为什么价格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如果我现在给你一张画,不告诉你是谁画的,你还敢说它值多少钱吗?

在艺术界,你的画值多少钱,取决于你的名气有多大,也就是说,我们怎么看待你。你画什么,画的怎么样,其实并不重要。

 2 

艺术的生意经

作为画家,你必须知道一点:你的画能卖多少钱,几乎完全取决于你曾经在哪些画廊和博物馆里卖过或者展出过作品。

研究者通过网络分析,能跟踪每一个画家的作品从一个画廊流转到下一个画廊,看看价格怎么变化。他们得到的关键结论是,想要成为超级明星,你的作品必须得在顶级的几个枢纽式的画廊和博物馆里出现过。只要你的作品在顶级的地方展览过,那么你一定就是超级明星。如果没有,那么你一定不是超级明星。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作品的选拔并不是像比赛一样,打赢了一场你就可以晋级,在艺术界,每一级别的展览画廊都是一个个孤立的小岛,你一旦进入一个孤岛,你几乎不可能跳出去。

那为什么顶级画廊要搞的这么封闭呢?其实里面有一个“生意经“。

艺术网络由画廊、博物馆、收藏家和艺术家这四个元素组成。如果有收藏家花100万美元买了你的画作,你就进入了这个网络。网络会确保你始终留在这里,从此你就只属于顶级画廊。

比如说,你的下一幅画作很差劲,放到画廊里很多天都没卖出去,你猜会怎么样?画廊绝对不会给你降价。你降价了,前面那个花100万的收藏家怎么办?惯用的做法是安排网络内的一个收藏家买下这幅画。收藏家圈子互相抬轿子,也要保证你的身价只升不降,这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而且收藏家们会想办法捧你。他们会安排你的画作在顶级博物馆展出,或者干脆捐献一幅给博物馆,这样他手上你其他的作品都能升值。

艺术网络不是人情网也不是人脉网,而是个利益共同体。你的成功是这个网络给的。这是一个只进不出的系统,又怎么可能让人轻易进来呢?

那有没有可能实现逆袭呢?巴拉巴西团队用大数据分析了50万个艺术家,能从外围逆袭的选手只有227人。他们又追逐了这227人的奋斗途径,发现他们有两个相同的特点。

第一,他们的动作都很快。想要逆袭,你必须在职业生涯的前10年内奋斗到一流画廊。

第二,他们完全知道网络的重要性。他们会不知疲倦地到世界各个地方的画廊转场,想方设法露面,跟各种圈内人交往,期待能碰到一个上升的机会。

身在外围,你得非常着急才行。

 3 

名校对谁有用

艺术网络要靠声望维持,而我们知道名校讲的也是声望。一个名校的毕业生,大学肯定希望他能找到一个好工作,不要砸了母校的牌子。那么名校的加持对学生们的未来有多大用呢?

答案是没用。

只要硬指标达标,不管他上的是哈佛这样的名校,还是像东北大学这样比较一般的大学,平均而言,他将来毕业十年之后的收入水平其实是一样的。

所以人不是艺术品。如果你真行,你并不需要名校的加持。

那名校的意义在哪呢?我们知道名校能让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名校还有高水平的校友网络。但是,现在这个研究似乎说明,那些东西的作用并不大?

这个研究还有细节。统计分析表明,名校加持对你没影响,需要两个前提。

第一个前提是你得确实申请了名校。这个学生的硬指标达标,而且他申请了哈佛,只是哈佛没录取他,这没关系,他将来还是能拿那么高的工资。敢申请,说明他认为他属于名校。但是如果根本就没申请,那就是眼界不够高,野心不够大。

所以巴拉巴西总结说,名校 = 成绩 + 野心。

第二个前提是你的家庭条件得说得过去。中产阶层的子女只要硬指标达标,最后上没上名校影响不大。名校加持最有用的,是黑人、墨西哥裔和来自家庭状况比较差的学生,尤其是那些家族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说白了,上名校对眼界比较低的人最有用。

这就是巴拉巴西总结的第一条定律:能力表现驱动成功,但当能力表现无法被量化时,社会网络驱动成功。

最后的话

在能力无法被量化时,社会网络就会起作用,像名校这样,有时候网络看似不起作用,那可能只不过因为这个网络足够大,你身在其中而不自知。而如果网络很小,你又胸怀大志,那就一定要一开始就瞄准那个顶级网络!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