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务于切己处用功 阳明心学经典解读 — 致良知四合院

 DavidCCH 2020-02-03


务于切己处用功  阳明心学经典解读  — 致良知四合院

务于切己处用功  阳明心学经典解读  — 致良知四合院

1508年龙场悟道之后,阳明先生写的第一篇书信即是《与辰中诸生书》。此时是1509年,阳明先生在赴任江西庐陵知县的途中,路过辰州(今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与几位学生相见,留下对他们的一番叮嘱。

■ 1.绝学之余,求道者少;一齐众楚,最易摇夺。自非豪杰,鲜有卓然不变者。

圣贤之学已近乎绝学,少有人传承,因而内心纯粹、真心求道之人,弥足珍贵。

然而,求道并不容易,就好比“一齐众楚”。这里的“一齐众楚”,指的是战国时期孟子的一个典故:

孟子说,若让一个楚国人学好齐国的语言和文化,就应该让他到齐国去,并在当地请一位老师。假若人在楚国,虽然请了齐国老师,但由于身边都是楚国人,难以学到真正的齐国语言和文化。

“一齐众楚,最易摇夺”,这句话启发我们:人是环境的产物,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尽管一个人拥有一定程度的正知正见,但假若自己的观点与周围人不一致,势单力薄的自己就会逐渐被周围人所影响,摇摆不定,甚至丧失自信。

这好比一个人刚刚接触和学习中华文化,就经常对他人宣说自己的颖悟和收获,极有可能听到很多反对声音,甚至嘲笑。在自己根基尚未夯实的情况下,当自己心灵品质还不够高的时候,一旦遭遇反对或质疑,就会彷徨动摇。

■ 2.诸友宜相砥砺夹持,务期有成。近世士夫亦有稍知求道者,皆因实德未成而先揭标榜,以来世俗之谤,是以往往隳堕无立,反为斯道之梗。

所以,阳明先生告诫各位弟子,初学者一定要“砥砺夹持,务期有成”,彼此互相鼓励和支持,而不是一味标榜自己。

对于每个学习圣贤思想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通过明心净心,建设自己的心灵品质,务必让自己的格局和境界更上一层楼,如此才能以自己的人格力量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否则的话,“实德未成而先揭标榜”,倘若因此引来世俗之谤,就会障碍自己的成长之路。

心-道-德-事,从“心上用功”,到最后呈现为“具体事功”,这中间的确需要一段时间,需要一个过程。当生命状态真正发生变化之后,再去与人分享中华文化的精髓,才能以生命唤醒生命。

务于切己处用功  阳明心学经典解读  — 致良知四合院

■ 3.诸友宜以是为鉴,刊落声华,务于切己处着实用力。

因此,阳明先生反复劝诫弟子,不要打着道德的旗帜,却做着贪图名声的事情。“刊落声华”即是对治的方子。

那么到底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功夫呢?阳明先生随后给出了答案:“务于切己处着实用力”。这也是《与辰中诸生书》最重要的观点之一。

“切己处”,字面上来看,就是切实相关、切中自己要害的地方。“务于切己处着实用力”,就是在自己的心上用功, 也就是“慎独”,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践行明心与净心的功夫,去除自己内心的不明与贪欲。

所谓明心,是持久地深入地明白和体证人生两大真相,从而不断地深层地去除心中的不明。人生两大真相就是:心中拥有无尽宝藏和行为作用与反作用的人生两大真相,两者有着极其紧密而深奥的关系。

所谓净心,是持久地深入地通过观照、反省、引导三个步骤,在起心动念处净化心灵,从而不断地深层地去除心中的贪欲。

■ 4.吾辈平日为事物纷拿,未知为己,欲以此补小学“收放心”一段功夫耳。明道云:“才学便须知有着力处,既学便须知有得力处。”

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事上忙忙碌碌,心里纷纷扰扰,如何让心安静下来,在“切己处”用功呢?阳明先生在这里教给大家一个功夫——“收放心”。

把自己丢了的心找回来,即是“收放心”。“收放心”出自《孟子·告子上》:“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家里的禽畜如果走丢了,人一定知道要找回来,但为什么自己的心丢了,人却不知道找呢?

求道问学,要有“着力处”,在着力处下功夫,才能有“得力处”。要想真有所得,务必要踏踏实实地在自己的心上用功,明心净心,为善去恶。也许三个月,也许半年,就会逐渐感到自己的心中生起了力量,那些黑暗中的云团,比如纠结、焦虑、烦恼、郁闷……就会逐渐消失。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明心净心,建设自己的心灵品质!如此,才能让自己的生命状态变得焕然一新!

务于切己处用功  阳明心学经典解读  — 致良知四合院

■ 5.“学要鞭辟近里着己”“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为名与为利,虽清浊不同,然其利心则一”“谦受益”“不求异于人,而求同于理”……

《与辰中诸生书》的最后一段,阳明先生援引经典,用“鞭辟近里”强调心上用功的重要性——内圣外王,内在的心灵品质提升了,外在的一言一行自会变化。君子之道,好比减法——通过去除“不明”与“贪欲”,逐渐提升自己的心灵品质,这就是“暗然而日章”:表面上似乎一天天没有变化,但其实心灵品质每天都在提升,犹如草里冬瓜,暗自生长。

除此之外,阳明先生又提醒众弟子,为名也好,为利也好,似乎看上去有“清”和“浊”的差别,其实本质上都出于自己的一颗私心。凡是追求名利,都会障碍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一个人只有坚信“行为作用与反作用”的真理,才能不为名誉、利益所动,从而看清这个世界的本质,读懂人生真相。如此,即便面对各种纷繁复杂,也能心静如水、应变无穷。

阳明先生还郑重提醒弟子:傲,乃人生大病;谦,让一生受益无穷。切忌为了标榜自己、彰显自己而刻意追求与众不同,与天理大道保持一致、同频共振才是每个人应当追求的目标。只要按照圣贤的教诲践行不辍,日积月累,自然就会学有所得、变化气质——学习圣贤来不得半点假,自己有没有变化气质就是明证!

务于切己处用功  阳明心学经典解读  — 致良知四合院

■ 6.举业不患妨功,惟患夺志。只如前日所约,循循为之,亦自两无相碍。所谓知得“洒扫应对”,便是“精义入神”也。

阳明先生最后再三叮嘱学生:今天,不论你从事什么工作,都可以修炼自己高尚的人格。终日做买卖,不害为圣贤。唯一需要担忧的,就是你的志向摇摆、犹疑,或是根本没有志向。哪怕是普普通通的“洒扫应对”,只要在心上认真去践行,也能“精义入神”。这就是伟大出自平凡的意义!

遵循圣贤教诲,开发心中宝藏,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就更精彩的人生与事业!圆满自己,成就他人!

附:《与辰中诸生书》原文

《与辰中诸生书》来自致良知四合院00:0002:11

务于切己处用功  阳明心学经典解读  — 致良知四合院

伟大出自平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