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O的生理学作用

 高唐李洪军 2020-02-03

NO 在体内经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 oxide synthase , NOS )的催化下生成。 NOS 是 NO 生成的最主要的限速因子。 NOS 由 1025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为 13.3kD ,广泛分布于机体内。按其存在的细胞类型不同, NOS 可以为三种类型,即神经型 NOS ( nNOS )、内皮型 NOS ( eNOS )和诱导型 NOS ( iNOS )。 nNOS 主要存在于视网膜、植物神经纤维、大脑皮层、海马、垂体后叶、丘脑、嗅球区粒细胞层、骨骼肌细胞和平滑肌细胞。 eNOS 主要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支气管内皮细胞和海马锥体细胞层。 iNOS 则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NO 的生物学作用可概括如下:

(一)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

NO 是血压调节的主要因子。在生理状态下,当血管受到血流冲击、灌注压突然升高时, NO 作为平衡使者维持其器官血流量相对稳定,控制全身各种血管床的静息张力,其舒张血管的作用可增加局部血流,故能降低全身平均动脉血压。 NO 还是维持冠脉舒张反应的重要物质,冠脉内一定量的 NO 的自发释放,既能拮抗 α- 肾上腺素能神经的缩血管反应,又参与 β2- 肾上腺素能神经的扩血管作用,以维持较低的冠脉张力。 NO 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是通过提高细胞中 GC 的活性,使细胞内 cGMP 水平增高,继之胞浆 Ca 2+ 减少,肌球蛋白轻链去磷酸化而导致血管舒张。

现已发现 NO 的代谢异常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 AS )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NO 很可能通过 cGMP 诱导机制,抑制 SMC 的分裂和增殖,通过抑制其增殖、减少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的产生,从而进一步防止动脉粥样斑块和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NO 也可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被称为内源性血小板聚集和粘附抑制物,其作用机制与扩血管作用相似。

(二)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NO 作为一种特殊的气体生物信使分子,是重要的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 NO 通过扩散,作用于相邻的周围神经元如突触前神经末梢和星状胶质细胞,激活 GC ,从而提高水平 cGMP 水平,产生生理效应。如 NO 可诱导与学习、记忆有关的长时程增强效应( Long-term potentiation , LTP ),并在其 LTP 中起逆信使作用。作为外周神经递质, NO 主要在支配消化、生殖、呼吸、循环等系统的植物神经中起作用。当神经受刺激时即可产生 NO 。它从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 nonadrenergic-non-cholinerrgic , NANC )末梢即突触前释放,通过扩散作用于内脏平滑肌靶细胞上,能使胃肠道、盆腔内脏、气管和心血管的平滑肌松弛,也能使阴茎海绵体血管、括约肌松弛,实现阴茎勃起。美国辉瑞制药公司研制生产的“ Viagra ”(中文名“伟哥”)就是通过此作用机理而发挥疗效。 NO 还可参与神经系统形态的发育,并可影响其它神经递质的释放。

正常生理条件下产生的 NO 主要是一种神经信使。但当内源性和外源性 NO 过量时 , 可启动神经毒性级联反应导致神经毒性。

(三)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

当体内内毒素或 T 细胞激活巨噬细胞、多形核白细胞时,能诱导产生大量的 iNOS 和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从而合成大量的 NO 和 H 2 O 2 ,这在杀伤入侵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和肿瘤细胞、有机异物及炎症损伤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NO 还可抑制多核中性粒细胞向冠脉内皮细胞的粘附与聚集,减轻内皮炎症。

目前认为,经激活的巨噬细胞释放的 NO 可以通过抑制靶细胞线粒体中三羧酸循环、电子传递和细胞 DNA 合成等途径,发挥杀伤靶细胞的效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