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唐朝公主很难嫁出去?

 苍海一文 2020-02-03

       唐朝风气开放,男女之间不像以前那么拘谨,但唐朝却有个比较独特的现象,就是士族们都不大愿意娶公主为妻。
       娶了公主就是当朝驸马,可以尽享荣华富贵,但是唐朝的土族们“皆辞疾不应”,一个个装聋作哑。 其实,他们放弃娶公主是有苦衷的,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服丧之礼的规定。唐朝时,斩衰(表示毫不修饰以尽哀痛,服期三年)是最重要的一种, 齐衰次之(齐衰在“五服”中位列二等,次于斩衰)。如果是公主死了,丈夫就必须为之服斩衰三年。公主是金枝玉叶,男人们是可望而不可即,与其每日生活在皇室的阴影下,不如娶民间女子更为自在些。更何况士族本来就是名门,不需要攀龙附凤也照样显贵。
       第二,门第观念。在唐朝的时候,人们十分重视门第观念。唐朝人所看重的门第不但要有显赫的家世,还要有优良的家族文化传统、家法门风以及令人钦羡的婚姻关系,这诸多的要求令公主出嫁成了难事。
       第三,公主大多不修妇礼。唐朝文化开放,公主奢侈、骄纵者居多,其中更不乏妒悍、残暴者。

(图片源于网络)

       试问哪个男人敢将这样的女子娶回家?在重视妇德的封建社会,没有哪个男人可以忍受戴绿帽子,即便是能够荣华富贵也不行。更何况那些士族们本身也很富贵,不需要去追求那些荣华。
       这就是唐朝公主难以嫁出去的缘由,其中不修妇礼是士族之家不愿与皇室结亲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历史的长河里,有我们祖先的智慧,透过历史看人生,你的人生你做主”,谢谢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