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柳永久负盛名的春词:太平世,少年时,忍把韶光轻弃

 花间挹香 2020-02-03

「诗词」柳永久负盛名的春词:太平世,少年时,忍把韶光轻弃

当某种事物脱离了大众而变为一小部分人的专属时,它往往会有失于偏颇,走向极端。宋词大抵是如此,当它成为只是士大夫消磨时光的婉转小令时,就被禁锢在士人的筵席和寝榻之间,失去了向前发展的动力。

柳永自雅词之外开辟了词'骫骳(wěi bèi)从俗'的新境,他把汴京城里世俗的活力,滚滚红尘的五彩斑斓嫁接到了词的身上。词脱离了生涩的舞文弄墨,开始关注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自此,词开始天下咏唱之,宋词开始与唐诗一较长短。

北宋,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

千古帝王州汴京城……

初到汴京不久的柳永成了一颗博得彩云竞相追逐的明星,年少轻狂的他还不懂'和氏美璧'要宝光暗藏的道理,肆无忌惮地散发着光辉,彰显着自己的才华。

汴京的青楼画阁、市井风情浸染着词人的根骨,把柳永从一个痴情少年变成了一个多情浪子。这个汇聚了万丈红尘最美好以及最龌龊的地方,以另一种方式出现在词人的笔上。

「诗词」柳永久负盛名的春词:太平世,少年时,忍把韶光轻弃

或许,只有在这座昂首挺立在世俗的顶端,将当世最顶盛的经济、文化集于一身的城市,才可以酝酿出有井水处必歌之、雅俗共赏的柳词吧。

风流才子柳永还未状元及第就已凭着他的词作冠盖满京华,只不过为他的才华传诵的不是谈经论史的文人士子,而是乐工和歌妓的巧手与朱唇。

「诗词」柳永久负盛名的春词:太平世,少年时,忍把韶光轻弃

他父亲柳宜希望他成为一个“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的“三变”君子,可品尝了瓦舍勾栏里的温软、唇齿间尽余香甜的柳永,夫子乐道的清淡如水他便怎么也品不出滋味了。柳永只知道,不得辜负了樽中美酒、玉盘珍馐,不敢消磨了美人的韶华。柳永旁若无人地在一条条烟花柳巷里安步当车,咏一曲《长寿乐》词,'正人君子'正渐行渐远……


繁红嫩翠。艳阳景,妆点神州明媚。是处楼台,朱门院落,弦管新声腾沸。恣游人、无限驰骤,娇马车如水。竟寻芳选胜,归来向晚,起通衢(qú)近远,香尘细细。

太平世。少年时,忍把韶光轻弃。况有红妆,楚腰越艳,一笑千金何啻(chì)。向尊前、舞袖飘雪,歌响行云止。愿长绳、且把飞鸟系。任好从容痛饮,谁能惜醉。

【译文】

繁花盛开,枝繁叶茂。一派艳阳天的景色,把汴京装点得更加明媚。到处都是亭台楼阁,朱门大院,新颖美妙的音乐声此起彼伏。游人恣情纵意,策马奔腾,来往车马多如流水。大家竞相寻找美丽的风景,回来的时候已经快到晚上了,走在四通八达的大路上,惹起阵阵细微的尘土。

这是太平盛世。青春年少时,怎可轻易将年华抛却。何况还有美人,一笑何止千金。端着酒杯,看那如同飘雪的舞袖,美妙嘹亮的歌声响遏行云。希望有长长的绳子,能拴住太阳。好能开怀畅饮,谁还怕醉啊。

「诗词」柳永久负盛名的春词:太平世,少年时,忍把韶光轻弃


二十四岁的柳永毫不怀疑才高八斗的自己将会在庙堂之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不是为自己的际遇而忐忑,只因他天生有一颗博爱多情的七窍玲珑之心,身边的美人、风光以及所有触动过他心灵的事物,都已成为自己割舍不下的“和氏璧”。

当时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诗词」柳永久负盛名的春词:太平世,少年时,忍把韶光轻弃

初到汴京的岁月是荒唐且快乐的,但韶华往往易逝,好梦终究会醒。就如我们欣赏繁红嫩翠的艳阳景时总会担心江河日下万物凋零;感叹美人的朱颜时尤不能忘却一日春光尽,可怜白发生。时间不会为了我们任何人停止前行的脚步,这是它最公正也最残忍的事实!

【我知道】一花五叶

一花:达摩;

五叶:曹洞、临济、云门、沩仰、法眼。 佛教用语。禅宗以达摩为祖,称一花;后演变成曹洞、临济、云门、沩仰、法眼五派,称五叶。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菩提达摩》:“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宋·黄庭坚〈渔家傲〉:“面壁九年看二祖,一花五叶亲分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