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菲特:想在社会中立稳脚跟,你第一个想到的,不应是自己的父亲

 gs老张 2020-02-03

在拖拉机问世的时候做一匹马,或在汽车问世的时候做一名铁匠,都不是一件有趣的事。——巴菲特

巴菲特小儿子彼得选择自己的音乐道路以后,决定成立一个音乐工作室,但是他资金短缺,做音乐可不简单,需要很多音响设备,录制音乐的录音棚等等,靠彼得自己,显然暂时无法实现,此时的彼得想到了父亲,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彼得给父亲打了一个电话,希望得到父亲的帮助。可没想到的是,彼得得到的答复竟然是拒绝,尽管此时的巴菲特已经是一位亿万富翁了。

寻求无果的彼得最终选择了银行。这个跟他没有任何关系的银行,竟然在他最需要的时候,代替父亲帮助自己实现了愿望。银行及时地给彼得提供了贷款,解决了彼得的燃眉之急。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此后的彼得对银行一直有着浓厚的感情。他从此一直坚持做一名诚信的客户,没拖欠过银行一分钱。

巴菲特:想在社会中立稳脚跟,你第一个想到的,不应是自己的父亲

巴菲特竟然在儿子最需要支持的时候,不但不鼎力相助,反而让儿子求助于银行。这种行为在旁人看来是无法理解的,然而巴菲特的理由是“钱会让我们单纯的父子关系变得复杂”,更主要的是,巴菲特明白让儿子独立,能让他得到更多。

巴菲特告诉彼得,要想在社会中立稳脚跟,你第一个想到的不应该是自己的父亲,要想借贷,跟银行取得联系是唯一的途径。社会是残酷的,之前一直在读书的彼得应该有这个心理准备,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既然自己选择辍学创业,就应该有这个觉悟。

后来,经过岁月的磨炼,成长后的彼得也对父亲的这一做法表示感激,因为通过这次借贷,彼得学到了借贷以外的更多东西,那就是生活远你想象的要残酷,他说:“我学到的远比从父亲那里接受无息贷款要多得多。”

巴菲特:想在社会中立稳脚跟,你第一个想到的,不应是自己的父亲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不能活在幻想里,我们必须踏踏实实地活在现实生活中,不管生活与我们的理想有多么远的距离,勇敢地去适应它,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在自然界里,有一种蝉要在地下生活整整17年,这些蝉被称为“17年蝉”。17年一到,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幼虫一齐涌出地面,一平方米的土地上同时有几百只幼虫进行着蜕变的过程。蝉在地下生活长达17年,而在地上只能存活短短的两个星期。

对于蝉来说,世界是如此的不公平,它们长达17年的准备,却只能够换来两个星期的光阴。

然后,爬到树枝上的蝉们,尽情地歌唱着生命的美好。是的,没有时间抱怨,它们必须抓紧时间享受这阳光和微风,短短的两个星期,就是蝉的一生。也许很多人不理解蝉,觉得它们实在是可怜与悲情,然而人生也不过是百年,拿这百年与地球四十六亿年的历史相比,人与蝉都处于同样的境地,都不过是转瞬间的、不可预测的生命而已。

巴菲特:想在社会中立稳脚跟,你第一个想到的,不应是自己的父亲

也许,正因为如此,生命之火燃烧着的每时每刻才显得十分珍贵。只有开朗而愉快地、乐观而勇敢地生活,适应这个世界,你才能体现出生命真正的价值。

人生在世,贫穷、疾病、残疾、人际关系恶化、破产等种种困难,不胜枚举。一个人在痛苦中挣扎时,往往缺乏冷静,所以,很容易忽视周围的一切,认为全世界就自己是个倒霉鬼,就自己一个人处于困境之中。

太阳很亮的时候,生命就在阳光下奔跑。当太阳熄灭,还会有那一轮高挂的明月;当月亮熄灭了,还有满天闪烁的星星,如果星星也熄灭了,那就为自己点一盏心灯吧。无论何时,只要心灯不灭,就有成功的希望。

为了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人体内的血液始终在不断地更新,同样,为了让自己的企业保持一流的水准,一个商人也必须不断地向其中注入新的观念和改良的方法。

巴菲特:想在社会中立稳脚跟,你第一个想到的,不应是自己的父亲

在彼得童年的时候,外祖父曾经开过一个杂货铺,开始的时候,生意并不是特别好,后来巴菲特给自己的岳父出了一个办法:利用一周的假期,参观全国各地的大杂货店,可以彻底地改变自己的经营思路,巴菲特认为,只有学习业内一流公司的经营管理方法,才能从一个清晰而客观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商铺,更好的掌握有效的商业经营方式。

人是社会的一员,只有适应社会的前进发展,个人也才能得到施展抱负的机会。经过一番考察,彼得的外祖父回到自己的商铺,很快发现那些以前一直没有主意到的小缺点,或者从前看起来太过琐碎,似乎根本不值得考虑和注意的小事情。比如缺乏吸引力的商品陈列,漫不经心或粗鲁笨拙的雇员等等,现在都十分醒目地凸现出来,就像一个陌生人或者一个偶然路过的顾客所能看见的那样,借助变得开阔的眼界,外祖父很自然的看出这些“琐事”的分量。很快,外祖父的杂货铺生意就红火起来了。

巴菲特:想在社会中立稳脚跟,你第一个想到的,不应是自己的父亲

巴菲特认为,一个要求进步的商人,必须时刻与自己的竞争对手保持接触,保证自己不与社会脱轨,其实一个积极进取者的显著特征,就是他们始终在改善自己的问题,让自己更好地适应生活的挑战。

我们每天都在感慨着世事的不公,也在这没有公平的世界上艰难的生存着。我们可能无法改变这不公平的世界,也无法超凡脱俗,去做一个看破红尘的“佛”,我们所能做到,只是尽可能地让自己融合于这世界之中,做一个聪明的“适者”。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生命中才会少一些忧愁,多一些快乐。

巴菲特:想在社会中立稳脚跟,你第一个想到的,不应是自己的父亲

适应社会的人,才能生存。何为“适者”?是故步自封,遵循传统?还是迎合潮流,追赶时尚?我一直欣赏一位朋友关于“适者”的一个不算恰当却切合实际的比喻,朋友说过:“如果你想融合于世界,那你先得明白这世界的属性。如果这世界本来就是一坛水,那你千万别奢望自己可以成为一滴油,油固然清香逼人,却永远无法融合与水之中。既然如此,你为何不让自己在这水的世界中做一滴酱油?既可以让自己完全地融入其中,又可以让它因为你的存在而有所改变。”我想,所谓“适者”,最主要的一点,莫过于“融合”。

巴菲特:想在社会中立稳脚跟,你第一个想到的,不应是自己的父亲

所谓的“融合”,不是循规守矩,也不是破旧立新。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东西我们无力改变,也有很多的东西我们可以不断创新;有很多的东西,我们需要遵循传统,也有很多的东西需要我们进行变革。有些传统的东西,比如风俗民情,比如陈规陋习……如果你想一下子将它们完全改变,往往会适得其反,但是如果我们可以先融合于其中,再去慢慢地让其改变,则常常会功倍事半;而有另外的一些东西,我们则需要“快刀斩乱麻”一般,在其还未能站稳脚跟之前迅速的将其改变。

一个人的生命仅仅就短短的几十年,而一种风俗习惯的形成则往往经历了成百甚至上千年。我们不可否认传统习俗中的某一些不合理与错误的概念,但是我们应该承认“存在就是道理”有它的科学性。我们都在期望这世界公平合理,光明灿烂,但我们也无法让阳光照射到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时段。我们所能期望到的,只是让真理更为普遍,让环境更为安然。

巴菲特:想在社会中立稳脚跟,你第一个想到的,不应是自己的父亲

大多数成功者敢想敢为,不甘于在问题、困难面前止步。他们一步步坚定地走着,相信只要精神不滑坡,方法总比问题多,他们总是在积极的适应社会,寻求解决方法,困苦、阻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头脑中的“滑坡”

生活中,许多平庸者、失败者的悲哀,常常在于面对困境时缺乏足够的智慧和勇气,跳不出习惯性的误导,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在一条路上前行,这些人一想到改变,同时就会想到一系列可能出现的困难,甚至很棘手的困难。于是,就在老路上越走离成功越远了。其实,问题是打破习惯观念的最好武器,它的无情和冷漠,逼迫着你不得不改变,不得不去找方法。脚不能达到的地方,眼睛可以达到;眼睛不能达到的地方,心可以达到。为了不被淘汰,我们必须竭尽我们的所能来面对生活的挑战,在我们的理念里,没有拖泥带水,没有半生不熟,也没有漫不经心。

巴菲特:想在社会中立稳脚跟,你第一个想到的,不应是自己的父亲

我们不难听到无数失败的理由和借口。比如他们会无意中说:“老实说,我原来就不认为它会行得通。”或“我在开始前就感到不安了。”或“事实上,我对这件事情的失败并不觉得太惊奇。”他们大多都采取“我暂且试试看,但我想不会有什么结果”的态度,结果最后导致了失败。“不相信”是消极的力量。当你心里不以为然或怀疑时,就会想出各种理由来支持你的不相信。怀疑、不相信、潜意识要失败的倾向,以及不是很想成功,都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杰出的人,他的精神会永远昂扬向上,因为他坚信:无论如何,方法总比问题多。

巴菲特:想在社会中立稳脚跟,你第一个想到的,不应是自己的父亲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在今天的社会,更加有借鉴意义,日趋激烈的竞争,逐日匮乏的资源,都在告诉我们,如果你不适应社会,社会就会残忍地淘汰你,生活不相信眼泪。

只有不停地改善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变通的生活,我们才能活得更好,才能真正地拥抱和享受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