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茅山元阳观

 紫微o太微o天市 2020-02-03
发布时间: 2019-08-21 |来源: 中国网道家文化 |作者: 陈震坤 |责任编辑: 君君

茅山元阳观始建于唐代,位于大茅峰南麓之茅洞上方,属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为上清派第三十九代宗师架岩先生(景元范)出家、修行和成道之宝地。元代至顺《镇江志》卷十:“元阳观,在茅洞之上,唐置后废”。元代刘大彬《茅山志》卷十七:“元阳观,古观名,见顾况诗:此观十年游,此房千里宿。还来旧窗下,更取君诗读。”

据学界考证,唐代诗人顾况生于唐开元十五年(西元727年),卒于唐元和十一年(西元816年)。根据一般唐人的生活经历,顾况在元阳观读书当在他青少年时期,假定当时20岁,则为西元747年,时为唐玄宗时期。因此根据唐人习业山林的一般历史情况可知,“茅山元阳观”距今至少约有1270年左右的历史。

唐代诗人顾况与元阳观和茅山的道缘

唐代诗人顾况(727—816)早年寓居茅山元阳观潜心读书多年,元代刘大彬在《茅山志》中记载了顾况的一首诗《题元阳观旧读书房赠李范》:“此观十年游,此房千里宿,还来旧窗下,更取君诗读。”

顾况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伯乐,顾况对白居易诗歌的点评使白氏名满天下。顾况,字逋翁,号华阳真逸,晚年自号悲翁,汉族,是中唐时期著名诗人、画家、鉴赏家。冯淑然女士考证,其原籍润州丹阳。顾况主要的社会活动和创作实践集中于大历至贞元时期,是一个承续了李白的狂放,又开启元白、韩孟两大诗派的重要诗人,元稹、白居易继承了他的通俗平易,韩愈、孟郊则发展了他的新奇尚怪。

现在茅山元阳观内建有顾况读书房,首先表达对顾况的纪念,再则表达对古代寺庙、道观为读书人提供读书机会的赞美,提醒世人勿忘出家人对社会所作的贡献。

专家研究,像顾况这样读书于道观的并非特例,唐人读书山林是风尚。唐代的很多士人,在入仕之前,或隐居山林,或寄宿寺庙、道观以读书。陈子昂曾读书于金华山的玉京观;李白出夔门之前,隐于大匡山读书;岑参十五隐于嵩阳;刘长卿少曾读书嵩山;杜牧、温庭筠、杜荀鹤曾读书庐山;等等。唐代寒门读书的一条途径,就是寺庙、道观。唐代宗教场所经济发达,可为贫寒的士人提供免费的膳食与住宿。且又藏书丰富,为士人读书提供方便。读书山中,不仅读经史,且受到宗教文化的熏陶。山林清幽,宗教纯净,对于读书人的文化、信仰、人格、审美等等,都有影响。

另外按冯淑然女士研究,唐代信奉上清派的诗人很多,但正式受上清道箓,成为上清派道士的,只有顾况。他幼年师从叔父虎丘寺僧七觉学习佛法,青年时代读书茅山元阳观,学习儒家举业,同时受到道教的熏陶。中年之后顾况辞官退隐茅山,皈依上清派成为一名道士,一生经历颇具传奇。其受上清箓,有诗《崦里桃花》为记:

“崦里桃花逢女冠,林间杏叶落仙坛;老人方授上清箓,夜听步虚山月寒。”

唐代元阳观有一位修炼辟谷的喻道士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大众越发重视健康养生,道家养生功开始流行起来,其中源自道家的辟谷术如今广为人知。在唐代的元阳观就有一位修炼辟谷术颇有成就的高道,人称喻炼师。唐代李建勋《送喻炼师归茅山》:

“休粮知几载,脸色似桃红。半醉离城去,单衣行雪中。水声茅洞晓,云影石房空。莫学秦时客,音书便不通。”

大意是说:不知道这位喻道士辟谷修炼了多少年,看他脸似桃红色。今日请他城中饮酒喝的半醉,在这冰天雪地上送他回山,他竟然只穿着单衣就在路上行走。不久听到了元阳观下茅洞边的水声,天上白云悠悠,喻道士修炼的石屋非常幽静。希望与喻道长保持联系,不要象某位秦时的隐士,一别之后就音讯全无。

宋代有伏虎真人在此修行并复建道观

观废至宋,吴兴道人沈善智在茅洞修行,伏黑虎侍左右,感动抗金名将韩世忠的三夫人茅氏,建冲虚庵。元代至顺《镇江志》卷十:“宋隆兴初复建,初名冲虚庵。庆元间仍请今额为观。隆兴初吴兴道人沈善智者穴居,自称洞主。遇韩蕲王夫人茅氏,为创殿宇,初名冲虚庵。庆元间,请额为观。”

元代刘大彬《茅山志》卷十七:“隆兴初,吴兴道人沈善智者,穴居,自称洞主,遇蕲王韩夫人茅氏,为创殿宇,初名冲虚庵,庆元间请额为观。”

民国《金坛县志》进一步作了补充:“时有黑虎随之出入,人皆异之。后韩蕲王夫人茅氏与侍从者来访遗迹,果见黑虎随道人周旋起伏,因号为伏虎真人,助资建宇,后改名冲虚庵。庆元间仍请今额为观。”

元阳观最著名的高道:宋代景元范宗师

就目前所收集资料,茅山元阳观最著名之道士为宋代上清派第三十九代宗师景元范。详见于民国《金坛县志》:

“景元范字仲模,金坛人。学道元阳观。”元代刘大彬《茅山志》卷十二:“三十九代宗师,架岩先生,姓景讳元范,字仲模。幼依任宗师,为侍者。修髯广颡,如古列仙,生平不知酒肉味。嘉熙间,从任公诣都,出住建康天庆观。开庆改元,召为龙翔宫高士,历左右街鉴义。未几,敕充上清宗师。理宗后谢氏如先朝故事,尊以师礼,受大洞毕法,其词略曰:为天下母,敬持坤顺之符,尊道中师,庸受颐真之录。时师以元阳观为外靖居焉。”

且由上可知,元阳观景元范成为上清派第三十九代宗师后,被宋理宗之谢皇后遥礼为度师。此乃景元范宗师之荣誉,也是元阳观的荣誉。

景元范宗师复建了南京天庆观(今朝天宫)

1240年,时逢大旱,景元范宗师受请住持天庆观(今南京朝天宫),祷雨灵验并辛苦十年,复建了天庆观。《天庆观记》载:

“嘉熙、淳祐之交(1240年)旱魃为虐,金陵资政别之杰闻茅山景元范诚信质实,道法灵通,乃选请住持,就命祷雨。章甫奏,而迅雷烈风随作,雨集沟浍皆盈,已而有秋,边烽亦熄。别公遂以暇日,数延见,谈玄虚,益加敬重。因言观宇颓敝当葺,更图开广。别公慨然捐金栗以倡,两台诸寄寓若有力者,亦皆出赀共成。自辛丑至辛亥,十有一年,乃毕工。见者咸曰:壮哉观!”

景元范仙逝遗偈

民国《金坛县志》:“景元范字仲模,金坛人。学道元阳观。生平绝酒肉,见礼于朝。壬戌腊,谓弟子曰:恍惚中三茅君召我,我将往。偈曰:生为有,死为无。来亦无拘,死亦常事。偈毕而逝。三日神色如生。

景元范之师即第35代宗师任元阜,预言转世的高道。

《茅山志》:“(二十六代笪净之)入室弟子俞希隐入青城山,今蜀人有闻洞法上道,俞公之行化也。二十八代蒋景彻十一岁侍笪净之,俞希隐入蜀,蒋景彻往峨眉山拜见,俞希隐嘉其意,益其所学,临别谓师曰:三十五代我当如阜,及山嗣掌大法。三十四代薛宗师梦童子揭其坐席曰:俞先生来,子慎避席。及师入山薜公曰:华阳再来客也,即授以玉书。学者骈踵而至。”

元阳观下茅洞的传奇

元阳观旧址在茅洞之上。

据《茅山志》记载:茅山华阳洞中有五个门通向人间,五个门洞内都有石阶通向虚空中的仙府大门,有道之士礼之则仙门打开,否则肉眼凡胎是看不到的。另据《茅山志》记载,这华阳洞的五个门是三显二隐。什么叫三显二隐?二隐是指东西两门较隐蔽,三显是说南北三个门凡人可以看到。北边的门是良常山北的良常洞,南边的两个门,一个是华阳南洞,一个就是元阳观下的茅洞。

在《茅山志》卷六《太元内传》里边记载了关于华阳洞天有五便门与茅洞的神奇事迹:

“句曲之洞宫有五门,南两便门,东西便门,北大便门,合五门也。《隐居》云:今山南大洞即是南面之西便门,东门似在相枝垄中,北良常洞即是北大便门,而东西并未显。定录君受言:东便门在中茅东小阿口,则西便门应在,今呼作石坟处也。华阳南洞,在大茅山下柏枝垄中。唐越州刺中裴肃,字中明,造松子石案,用以朝真。茅洞,在元阳观石坛下,即南面之西便门。定录君受言:大茅山有小穴,在南谓之南便门,但精洁斋,心向于司命,又常以二日望山,延迎请祝,自然得见吾也。诚之至矣,阴宫何足不观乎?左慈复何人耶?”

关于茅洞部分的大意是说:

在大茅峰的南面有一小茅洞,是华阳洞天的南便门,只有诚心向道的人礼敬之,常常以两眼注目山顶,祈祷祖师的感应,自然洞门便打开了,你们就可以入洞见到我们(三茅真君),也可以进入我们居住的华阳洞天,还可以结识到左慈仙人(葛玄的师父)。

元阳古观重现光彩

元阳古观历经兴废,2003年9月9日,根据江苏省政府“关于江苏茅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批复”奠基并动工。2005年9月26日,元阳观复建工程全面完工并对外开放。如今的元阳观仍位于其原址茅洞之上,茅山主峰之南坡。其建筑古朴,环境优美,具洞天福地之灵气。观内建有太元宝殿、太岁殿、灵应斋等,主祀茅山祖师三茅真君及慈航、福、禄、寿、禧等尊神。

茅山元阳观供图

开展道教法务与参与慈善事业

茅山元阳观恢复以来一直坚持做好道观的本职工作。目前每年大年三十晚上举行新年祈福法会,正月初五举办财神法会,正月初八举办顺星拜太岁法会,二月初三举办文昌圣诞法会,各祖师圣诞及成道日等重大节日也举办相应法会。其他时间应信众之请为其开展道教法事活动。

开展各类文化活动,重点推广道家太极、八段锦等养生功

为更有力地进行武当太极文化的推广工作,元阳观根据在武当太极养生教学方面积累的经验与基础,特向湖北武当山道教协会申请成为武当太极之传承基地。2018年1月3日,在茅山乾元观举行的松风阁、太乙殿、全真宗祠等殿堂的落成仪式上,暨江苏省第三界道教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中国道教协会李光富会长为茅山元阳观授予“武当太极茅山元阳观传承基地”牌匾。(陈震坤撰文 中国网李凤森摄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