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焦虑,是因为我们想成为更好的自己

 思睿明理 2020-02-03

你会焦虑吗?后悔吗?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候会睡不着吗?我会,我因为找不到这一生要努力的方向,而迷茫。

研究生毕业,回归老家,入职体制,用七大姑八大姨最爱说的,这叫拿得出手,体面。

如今的体制生活,早就不是喝茶看报纸,忙起来的时候,是真忙,时常5+2,白+黑。文件要学习,公文要写作,内勤业务要处理,主题教育要跟上,业务能力还要提升......整个2019年,不加班的日子大概是做完全年总结之后。但真的有空闲时间了,却反而不知道做些什么了。

体制规则的很多束缚,生活圈子的缩小,想象力和能力似乎都被折断了翅膀。

突然想起《奇葩说》节目里的一个辩题 ,我们终其一生,也许就只是个平凡人。2020年的春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爆发让人对新年的期许变成了,“活着”。是的,肺炎未结束,湖南爆发禽流感,成都又5级地震,网友苦衷作乐,调侃重庆在地图夹缝中瑟瑟发抖。

事情都怕比较,对不?如果对生活的要求,就是活着,那我幸福极了。现居秦岭淮河以北,远离上述城市,身体健康,父母康健,一家和谐。以生存为目标,每个明天似乎都是赚到的。

生活本身是很简单,一日三餐,粗茶淡饭。但欲望,会让人不甘于平淡;不得,会让人变得痛苦。

可事实上,很少有人会以“活着”作为真正的目标。我也不会。我们拼命努力,是想更有尊严、更有价值、更有存在感的活着。可惜,梦想的光甚少照进现实,那些幻想着体彩中奖一夜暴富的朋友,知不知道双色球潜规则的事儿。

我想寻找出路,或者在工作之外,想找到个可以努力的方向,让更多的光照亮自己。但实际生活中却很难找到共鸣者,早早就不读书的同学,如今孩子已经很大了,他们更关心菜价几分,课外辅导上什么;读书时的朋友,因为距离,彼此渐渐脱离彼此的生活圈,仍会联系,但距离是客观存在的;逐渐融入一个圈子的同事却很难成为曾经那样无话不谈的密友,竞争关系的存在,让很多小事儿会被“闲人”无限放大,职场斗争,无论是哪里,都存在的。

所以,更焦虑,感觉自己似乎像个异类,不知足,却也没见做成什么事儿。

今天看到一句话,当你违背本能,选择了那些你不喜欢的人和事,被压抑的生命力会转化成巨大的负能量。不对外攻击,就只好对内攻击,无力感越来越强,很难再把能量投入工作、生活和感情。

豁然开朗,会焦虑,不就是因为对现在的生活有更高的期待吗?希望有更好的转变吗?

我们终其一生,也许也就只是个普通人,成家立业,相夫教子。但这个普通人,一定要是我爱的,是我喜欢的,是我想成为的,是能够独立思考、自我表达的个体,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始终不放弃。

与其用”不知足“、”瞎寻思“来形容自己,我更愿意用思考来定义。当然,前提是,思考能转化为行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