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博物馆的展品:“春寿”梅瓶与博主“茗寿”梅瓶之比较

 李平东方明珠 2020-02-03
   最近,有机会到上海参观了上海博物馆。对该馆的青铜器、陶、瓷器、玉器等馆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观赏。真有大饱眼福之感觉。同时,也对大克鼎、元末明初青花春寿梅瓶、明洪武釉里红尊等的细微特征进行了仔细观察。应该说,收获颇丰。
   由于自己多年前,也收藏到一件与上海元末明初青花“春寿”铭龙纹梅瓶相似的藏品。因此,很久以前,就萌生了有机会一定要亲自到上海博物馆,对该馆藏梅瓶进行细致观赏,特别对起公布的“糙底”进行研究的念头。这次终于如愿以尝。
   下面是上海博物馆馆藏的明末清初青花龙纹春寿铭梅瓶。

































   隔着玻璃看,这件梅瓶的造型、青花龙纹、云纹、“春寿”铭款、青花发色等,都非常正。底部的“糙”,可以从两个方面去体会:一是圈足宽,瓷胎给人“硬”的感觉;第二是底部凹陷的中心,不象一般瓷器那样平滑。显得“粗糙”。
    另外一点,就是火石红非常浓。
   因为是隔着玻璃观赏,没有办法看到瓶体内部。因此,对瓶内的结构、瓷胎等,都没有办法研究。
    下面,把我收藏多年的同类型藏品的图片发在这里,供藏友对比研究。











   比较两件梅瓶,我感觉,我的藏品与上海博物馆的展品在外观造型、青花龙纹、云纹、青花发色等方面,是相同的。底部特征,宽圈足和胎质“硬”的特点,也是都具备的。
   我感觉,两瓶的差异有两点:第一是款式铭纹的差异。上海博物馆的展品铭款为“春寿”。其中“春”字含义为“春酒”。“春寿”的意思是说:酒可以使人长寿。我的藏品款式中的“春”字,下面少一横。是不是当年的书宽人写错了,少写了一横?从龙纹绘画技艺水平和款式书写水平等来看,这并非民间一般工匠所为,因此,错写、少写之说,应该难以成立。那么,应该看待这一现象呢?自收藏到这件藏品后,我曾经多次请教过从事书画创作方面的朋友,他们认为,这个字就是“春”字。因为,在书法创作上,从古到今,对一个字的笔画做增减,甚至对偏旁的位置做调整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把“”字下面的“日”字减少一笔写成“口”字,并不奇怪。但是,我还是认为,会不会是“茗”字的另一种写法,“茗”即“茶”。我们常说“品茗”,意即“品茶”。古人认为,酒能使人“长寿”。古人同样认为“茶”也是能够强身健体,让人长寿的。如果这个推测能够成立,那么,“茶寿”铭梅瓶不正好是“春寿”铭梅瓶的姊妹瓶吗?
    另外说一句,从外观上看,我藏梅瓶与上海博物馆的梅瓶包浆更加滋润,底部更糙。恐怕与多年的存放环境有关。
   关于从梅瓶内部结构看其成型特征,因为没有看到上海博物馆展品的内部特征,所以,暂时不披露。可以告诉藏友的是,我藏梅瓶的成型工艺,具有独特之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