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前每日练|夜间经济展新颜,城市水平新发展(2020届223)

 hjh2004 2020-02-03


本文由地理蹊倾情首发编辑整理制作,虽免费交流使用,但保留谴责直接拿过去作为自己成果的部分使用者的权利。

导 读

新启程,新思路。地理蹊不搬运题目,而是分析题目中的解题思路与知识含义期待在留言栏内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以共同交流。欢迎关注”地理蹊“公众号,并用微信手机或PC版浏览。

2020届宜宾一诊

“夜间经济”是20世纪70年代英国为改善城市中心区夜晚“空巢”现象提出的经济学名词,指发生在18:00到次日清晨6:00,以当地居民、工作人群及游客为消费主体,以购物、餐饮、旅游、娱乐、文化、影视、健身、休闲等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城市消费经济。目前,我国“夜间经济”,在空间上具有围绕城市商务中心、自然或文化遗产、城市中心“边缘地带”分布的规律。据此回答1~3题。

1. 20世纪70年代英国城市中心区的夜晚“空巢”现象出现于

A. 郊区城市化阶段           B. 逆城市化阶段   

C. 再城市化阶段               D. 大城市化阶段

2. 受气候影响,我国传统的购物、餐饮等夜间消费活动比较旺盛的季节出现在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冬季

3. 目前我国倡导发展“夜间经济”,有助于

①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②提高设施利用率,缓解交通压力

③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增强竞争力    ④增加中心区人口数量,阻止流向郊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解题思路

本题组以“夜间经济”为背景材料,以 20世纪70年代英国城市中心区的夜晚“空巢”现象受气候影响我国传统的购物及餐饮等夜间消费活动比较旺盛的季节目前我国倡导发展“夜间经济”的目的为切入点,考查城市化阶段、区域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等相关知识及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及运用知识的能力。题组难度较为简单,本题组主要属于人文地理知识的考查, 解题者要熟悉城市化发展几个不同阶段的主要特点。

BBC  1、城市中心区夜晚“空巢”代表城市中心区夜晚人口数量少,即在此居住的人口少。郊区城市化是城市化过程中由于人的急剧扩张,导致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的郊区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这时郊区和城市中心人口都在增多,与描述现象不符,A不对;城市化阶段从中心城市化到郊区城市化到逆城市化到再城市化这几个阶段中没有大城市化阶段,D不对;逆城市化主要是由于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城市人口外迁,在此过程中不仅中心市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向外迁移,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出现了城市人口的负增长的一种现象,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欧、美、日等国家出现,B正确;再城市化是针对逆城市化而言的,在发生逆城市化之后,城市采用各种措施,通过调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等积极开发城市中心的衰落区,在市域内实现人口再度增长的现象,即再城市化阶段由于市中心通过各种整治后,人口再次回流,与描述“空巢”现象不符,C不对。

2、注意设问中限制域——受气候影响。夜间消费,代表夜间气候适宜,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低,受寒潮影响范围广,所以传统的夜间消费活动中冬季最不旺盛,而春秋季则为冬夏季风交换期,气温变化较大,夏季白天气温高,夜间气温相对适宜,且我国有传统的夜间“乘凉”的习俗,故该季节应是在夏季,B正确,CD不符。

3、“夜间经济”是现代城市消费经济的一种,有很多种形式,故可以增加就业机会 ,促进经济发展,①对;夜间经济主要在晚上,消费主体为当地居民、工作人群及游客等,虽然可以提高城市空间设施利用率(有的白天、晚上都可以使用),但消费必定会带来一定的人流,会增加交通压力,并不能缓解,②不对;由于它在空间上围绕城市商务中心、自然或文化遗产城市中心边缘地带等分布,通过补充这些地区的各种服务类型,使城市服务覆盖面更广,增强城市竞争力,当然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③对;这种行为并没有改善城市中心区环境,改变中心区产业结构(注意它只是围绕商务中心分布而已),这种行为只能增加中心区人口流动量,故并不能增加中心区人口数量,也不能阻止流向郊区,④不对。①③正确,故选C。

图片来自百度搜图

地理蹊

地理爱好者的家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