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误诊误治(105)夏月血痢误用苦寒案

 中医药方便 2020-02-04

夏月血痢误用苦寒案

刘宗序治一富人,年30。时7月间患血痢,日夜百余度。 肚腹中绞痛,医悉用芩、连、阿胶、米売之剂,皆不效,反增剧。刘脉之曰'脾胃受伤。苦用寒凉,病安得愈。投以四君子汤加干姜、附子,其夕病减半,旬日而愈。或问其故,刘曰:病患夏月食冰水瓜果太多,致令脾胃伤冷,血行于四肢入脉,浮入肠胃间而下,吾所用附子、干姜,补中有发,散 其所伤冷毒,故得愈也。王汝言杂著有云:芩连芍药,为痢疾必用之品,岂其然乎。此脾胃伤冷致痢,禁用寒凉也。
<《名医美案》>
案析,血痢一证,属热者居多,故治之多以芩、连、芍药、阿胶.之类获效。但亦有属寒证者,性证不可不辨。其于. 证,热证血痢,多以里急后重为主,以火性急迫故也。而寒证血痢,多以腹痛为主,以寒多故霜也。寒热血痢,皆可见四肢不温,但热痢肢冷,心旺腹灼热,寒痢肢冷,多兼腹痛畏寒,二者自有区别。其在脉属热证者,脉多滑数或细数:而寒证血痢,脉多细弱或迟,其见数者亦必虚而无力,故刘宗序脉之而知其“脾胃受伤”。在病因方面,热证血痢,或伤于胃热,或感于疫毒,抑或素体阳盛,感邪化热,而寒病之起,必多由“夏月食冰水瓜果太多,致令脾胃伤冷”,或睥胃素虚,邪从寒化而得。因此,血痢虽在夏月,不可纯以热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