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是你吧?你又回我们居委上班了?”2月2日上午,在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复旦小区的购买口罩预约登记点,正在忙着为居民做登记的张晨骏,虽然戴着口罩却还是被一位居民认了出来。 张晨骏是虹口区体育馆的工作人员,他怎么跑到居民区去“上班”了? 记者了解到,到社区上班的不止张晨骏一个。近日,虹口区组成了一支595人的干部突击队投身206个居民区,到社区一线“上班”,共同参与疫情防控狙击战。 “我熟悉社区工作,我报名!” 为进一步强力支援、织牢织密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遗漏的社区防控网络,当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守护者,虹口区委发动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共同参与疫情防控阻击战,力戒形式主义,到社区去、到一线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 动员令发出仅半小时,全区各部门积极响应,最终挑选出595人组成了这支干部突击队,其中党员435人,占比73.11%;80后干部202人,占比33.95%;90后干部83人,占比14.02%。 张晨骏便是这595人中的一员。提及自己毫不犹豫报名的原因,他说:“我是从社区走出来的,关键时刻,社区需要人,我必须报名!” 原来,张晨骏曾是一名社区工作者。2011年,大学毕业后张晨骏被凉城新村街道录取为社工,在2012年的居委换届选举中,他高票当选为复旦居委会委员。 被媒体称为“上海首批90后‘村官’”之一的张晨骏,在社区时担任过综治、老龄等多个条线的工作。2015年,经过在社区的几年锻炼,张晨骏参加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进入虹口区体育馆工作。 张晨骏对社区的感情很深,他说“是社区培养了我。”大学里,张晨骏成为了预备党员,通过在社区的摸爬滚打,他“转正”成为正式党员。张晨骏坦言,社区工作的经验让他这一次“重回旧地”有很大的优势。非常时期,部分居民对上门进行排摸有些排斥,但有些居民认出他来,不觉有种“故人相见”的喜悦,很耐心地配合工作。 复旦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沈丹介绍,这次有3位“突击队”队员进驻他们居民区,极大地缓解了居委人手不够的问题。“他们一来就冲在了第一线,像这次口罩预约登记,他们忙了一天。” “我是党员,这种时候不上什么时候上?” 和张晨骏一样,本该坐在办公室里的刘洋,从2月1日开始来到曲阳路街道运二居民区忙碌着。“上班”当天,他就在居民区的各个楼道奔波着。刘洋是一名90后党员,别看他年纪轻,却有着十几年的“兵龄”。去年刚刚转业的他,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优抚工作。看到区委发出的动员令,没有丝毫犹豫,刘洋第一时间就报名了。 2月1日,刘洋走进运二居民区参与到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上午,跟着居委干部学习相关工作流程,下午他就奔走在居民区各个楼道张贴宣传告示。而来到居民区工作的第二天,就面临为居民登记预约口罩这一重任。考虑到居民的迫切心情,以及疫情防控需要,前一天晚上运二居民区党总支就拟定好了工作方案及相关预案。 居民前来预约口罩的时间为上午8点半开始,8点不到,刘洋赶到居委会,却发现已经有居民在等候了,他马上和居委干部一起维护现场秩序,并冲在“第一线”为居民进行预约登记。 忙碌了近3个小时后,他被替换下来休息片刻,这才有时间喝上一口水。问及报名下基层的初衷,刘洋说:“我是党员,这种时候不上什么时候上?” 不走形式,不走过场。目前,这支由本区机关、事业单位的595名干部组成的疫情防控干部突击队,已投身在全区206个居民区中,正紧张有序地开展社区疫情防控全覆盖工作及居委相关工作。他们在社区蹲点防控疫情,协助社区原有力量,筑牢社区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打好这场防控保卫战。 法治报记者 | 胡蝶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