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防疫战中的上海社区治理① | 社区干部到底有多难?

 旷达致远 2020-03-17

从1月24日至今,宝山罗店佳翔苑居民区书记艾美莲几乎天天紧绷着。她所在的居委会一共有社区干部8人,对应1760户居民约3500人。这一个多月来连轴转带来的紧张和辛劳,是她做社区干部14年来最具挑战的一次。

之前,一张“基层干部改造设计图”刷屏。画里的这个“基层干部”,长了两双眼睛、三张嘴、四只耳朵、四条腿,伸出了六只手——差不多是“三头六臂”。每一个部位都不能闲着,至少要干21件活。朋友圈里,不少社区干部点赞转发,心有戚戚焉。

上海,一座24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疫情之下,防控线有千万条,属地是兜底线的。大大小小的道口对接在属地,千千万万人的落脚点在属地,而属地的最后一道防线,就是村居,社区干部必须筑起一道遏制疫情扩散的“铜墙铁壁”。

戴着薄薄一层口罩,头上顶着有些滑稽的一次性浴帽,穿着五颜六色的雨披当作防护服,早期缺防护用品时拿出家里二锅头当酒精……社区干部就这样“披挂上阵”了。

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没有多少悲情故事;有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更有智慧迸发奇招频出;一贯都是见招拆招不惧纷乱,而在某个特定时刻,旁人一句问候或道谢,会让他们忽然之间潸然泪下……


【一】

从手忙脚乱到屡出奇招

顾村公园向北10公里的佳翔苑,成了艾美莲的“战场”。

在这场“疫情防控社区保卫战”中,她和7位社区干部就像是冲锋在一线的战士,守护着社区安全。在这个动迁房小区里,外来人口占40%以上,防疫压力不言而喻。

从1月26日开始,这支不足10人的队伍,通过电话及走访一周完成了1760户居民首轮排查。她记得,电话打到来不及吃饭,一天走近2万步也不足为奇。

宝山区罗店美罗家园佳翔苑居民区

在上海南部,奉贤西渡街道浦江居委会里,上演着相似的一幕。防疫大战开启之后,社区干部在两天内,进行了一场8:1797(社区干部与居民户数比例)的全覆盖走访排摸后,锁定了社区里126名湖北籍业主或租户。

对于进入居家隔离状态的湖北籍人员的行动轨迹、衣食起居、垃圾处置等方方面面,都靠社区干部来上门协调,一刻也不能缺位。甚至隔离户遇到马桶堵塞的事情,也要找到社区干部。每天晚上10点,居委办公室依然亮着灯。

一位居民区老书记,经历过1988年上海甲肝爆发,也经历过2003年SARS肆虐,直言道:“这是我社区干部生涯中最难的一次。因为涉及所有居民,加之开始信息不充分、居民恐慌、人手紧张,排查之外还要应付各种表格,让工作量超乎想象。更难的是,我们的防护用品还远远不够。”重任之下,上海不少街镇、村居干部和工作人员急中生智,创造了很多好办法,有效、精准、管用。

土办法不少。在黄浦、虹口区等老里弄,为了便于封闭式管理,社区干部到动迁区域找动迁居民扔下的柜子、门板,拉来阻隔通道当“门”;在崇明、青浦、奉贤等地,许多村干部手持小喇叭一路放:“如有na地(外地)回来的,从na地(外地)回来的,请到村里厢报备”。

向智能化武器借力的也很多。在第一轮口罩预约登记中,宝山淞南镇微盟企业程序员争分夺秒开发小程序,帮助居民不出家门、直接预约。在统计来沪人员信息过程中,松江小昆山镇社区服务中心上线了一个疫情上报软件系统,输入关键词,便可查询到重点地区来沪人员的具体数据。

金山区山阳镇

“山阳流程图”

形形色色的“作战图”,让村居干部工作思路更清晰了。在金山区山阳镇,金豪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冯丹拿着《山阳镇应对新型冠状病毒工作流程图》心里格外有底。这份流程图是通过楼组长、网格长、网格员逐一排摸出来的一套防疫流程。在虹口区蒋家桥居民区,挂起了“彩虹作战图”:“湖北来沪是最醒目的红色,其他几个重点地区来沪的是橙色,其他省市的是黄色,没出上海的是绿色。另外,蓝色是还没回来的,联系不上的是灰色,黑色是房子空关的意思。复工之后,我们重点关注蓝色。”居民区书记丁素芳说。

不少社区干部认为,经历了最难的初期排摸阶段之后,到了口罩登记预约、返沪人员排查等阶段,随着经验不断摸索、机关干部下沉、更多志愿者支援等,社区的应对变得有条不紊起来。

奉贤西渡街道浦江居委

松江泗泾镇润江花苑有3000户居民,近万人。前段时间,随着复工复产,每天早晚高峰小区的人流量将近2000人次,大家进出小区自觉排队,拿证验证,测量体温,社区干部和志愿者一起“守门”,有条不紊。社区干部虽然累,但心里有底:“虽然居民人流量大了,但工作反而更好做了!”

越来越多志愿者的支持,也让社区干部感到欣慰。如今的艾美莲,不是出现在小区各现场,就是时刻地在关注着手机微信里的那支“队伍”,不时地发出一条条指令和提示。6个微信群,超过百人的队伍,其中就包括70位居民志愿者以及区、镇下沉的志愿者,“他们在守护着自己的家园,也是我们的力量之源。”


【二】

心理压力大了,需要一个“出口”

社区干部筑起的这道“铜墙铁壁”,不只是扎紧篱笆,严防死守;他们直面群众,群众把他们看作“政府”,他们需要当调节器、传声筒、润滑剂,还有……出气筒。他们,退无可退。

普陀区桃浦镇恒盛鼎城圣都汇居民区,三分之一是外来业主,还有大量租户。刚开始,居民知道隔壁住着湖北返沪人员,情绪十分激烈。一些居民天天到居委会投诉,要求居委会公开所有隔离户的门牌号。那段时间,社区干部天天加班到很晚,还承受着来自居民矛盾的巨大压力。

普陀区桃浦镇恒盛鼎城圣都汇居民区   (黄尖尖 摄)

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小区,更是“炸开了锅”。有小区在疫情早期出现了一例确诊病例,网上恐慌情绪蔓延,关于确诊者身份的谣言四处流传。一时间,恐慌的居民纷纷询问社区干部。社区干部在得到确切信息后不仅要在小区群里辟谣,还要不断安抚居民的情绪。

上海居民普遍素质高,积极配合社区防疫,但同时他们也希望社区防控措施“滴水不漏”。有位社区干部向记者倒苦水:“面对疫情,很多居民不是不重视,而是太重视。而我们在疫情初期又缺乏统一的规则和手势,这客观上也造成了居民的不理解。”

比如,有确诊病例小区居民质问社区干部:“为什么不早点公布信息?”也有预约登记口罩的居民冲社区干部发火:“你们怎么不开发一个小程序?让我们排队会增加感染风险!”还有居家隔离观察的居民偷偷跑出来了,邻居大惊失色,社区干部只能将其劝回,却缺乏强制手段……

社区干部心理压力大了,需要找“出口”。

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开设了心理咨询热线,工作人员接到社区干部小黄的电话。在口罩购买登记工作中,初期由于供应短缺,一些居民登记之后较长时间没收到口罩,很有情绪。一次,几位居民在收到小黄找的零钱后,嫌弃地将钱币扔在她头上,还说:“你摸过的钱不要!有病毒!”紧张忙碌了一整天的小黄深感委屈甚至有些绝望。接受心理咨询后,小黄想到还有很多同事坚守一线,擦干眼泪,继续回到工作中。

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闻喜路935弄居民区   (唐烨 摄)

前几日,记者在闵行一个社区采访,顺便问起居民区书记:“你每天起早摸黑待在小区里,家里孩子谁带呀?”没想到,她一下子哽咽了:“孩子寒假作业没人辅导,都荒废了。回家后,因为担心自己在外跑得多,还尽量减少跟女儿的接触……”记者有点尴尬,转过头却看到,另一位年轻的社区女干部也在偷偷抹眼泪。

还有一回,记者采访完长宁一个社区,准备前往另一处。一位社区女干部对记者说,“正好我也要出去办点事情,我开车送你吧,路上可以再聊聊。”一路上,她一改之前接受采访时的“刮拉松脆”,幽幽地跟记者说起,自己是个单亲妈妈,女儿12岁了,面临小升初,可以有不同的选择。自己天天早出晚归,没有时间跟女儿好好聊聊,很焦虑也很无奈……

告别时,这位社区干部忽然意识到什么,对记者说,“不好意思啊,刚认识就跟你说了这些……”


【三】

“三驾马车”协同发力或是破题之策

“这次疫情防控,我倒没觉得特别累!”社区干部林龙全显得有些“另类”。

说这话时,这位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耀江居民区总支书记,正带着社区民警和社区干部在兜居民区,每天上午一次。

耀江居民区是个大型商品房居民区,有10个小区、3116户。加上街道下沉的机关干部,一共有15名基层干部奋战一线。林龙全说,让他不觉得累的秘诀是:社区干部不是孤军奋战。“在党建引领下,我们的‘三驾马车’——居委、物业、业委会各司其职、守土有责,跑得顺、跑得好。”

耀江社区黄浦滩名苑业委会党员主任韩云夫妇冒雨一起做志愿者

在林龙全组织下,耀江居民区每个小区都成立了“防疫守护工作组”,业委会正副主任、业委会党的工作小组组长、物业经理是工作组主要成员,具体组织实施小区的防疫相关工作。

快递不能进小区直递了,在工作组指挥下,不少小区拿出了活动室作为快递临时集散区,安排志愿者值班收发;耀江社区高峰时有300多户居民居家隔离,他们的快递需求量大,工作组组织小区保安在值守的同时,做好居家隔离人员快递进小区的“最后一百米”,在大门口接收后送到他们家门口。

小区防控会有很多突发情况,工作组主要成员每天轮流在物业办公室值守,主要处理协调这些突发情况。能解决的,工作组成员都想办法解决;需要社区干部协调的,才会汇报到林龙全这里。

一天两次,金中苑小区业委会主任蒋万富会询问查看小区保安保洁情况,帮助社区防控查缺补漏。前段时间,耀江各小区开始实施出入通行证制度。没等林龙全“发话”,几个小区就自己组建好一批居民志愿者。金中苑小区“防疫守护工作组”组织起一支常态化志愿者队伍,30个小时内为居民上门核发了1000多张通行证,通行证制度实施后,这支志愿者队伍在大门口帮助保安登记信息、测量体温。

耀江社区白玉兰小区在职党员薛文斌父女冒雨齐上阵,与党支部书记邵敏华在自家小区门口做志愿者

物业公司也不等不靠。早在1月底,黄浦滩名苑的物业就率先实行进小区要测体温、外来车辆要电话确认后放行、快递集中消毒后送到居民家的做法,迅速被其他小区物业复制。在全市统一要求前,耀江10个小区门岗早早定下来“24小时保安”、“外来人员登记”、“进门测温”的物业服务标准。

“三驾马车”能在疫情中跑得顺,功夫在平时。耀江居民区在上海首创了业委会主任联谊会制度,业委会主任们定期坐在一起聊聊,相互出主意,解决了不少社区难事;业委会监督物业,慢慢也将物业公司的活力激发出来;首创了居民区党总支向业委会派驻党的工作小组,让其成为连接业委会与居民区、街道党组织纽带。街道也为业委会“赋能”,评选星级业委会、给予业委会专业力量支持、配备律师团队等。

正是因为背后有这么多支力量,面对疫情,林龙全才能“举重若轻”。

有社区干部也向记者感叹:“这次疫情虽然是突发事件,却多少暴露了平时‘三驾马车’运转不力的短板,更多时候是居委会和物业顶在前面,一些平时在社区治理中就缺位的业委会,更是悄声匿迹。其实在这时候,业委会更能和居民说上话,可以减轻居委会很多负担。”

面对居民要求居委公开隔离户信息的要求,普陀圣都汇居民区业委会主任杨文时及时站了出来,第一时间在四个500人的业主群里回应:“居家隔离的只是重点地区返沪人员,他们目前都是健康人群。”“非常时期防控疫情要措施严格,但也要合情合理……”

后来,社区的很多防疫工作都在群里发布,做到信息公开透明,居民逐渐理解了社区干部的艰辛。如今不少居民主动帮隔离户代倒垃圾、代买东西,每天给社区干部和隔离户捐赠的物资堆满了居委会办公室。面对一些老旧小区物业人力物力的不足,一些街镇也通过借助第三方物业增援,为小区的防疫增添了一堵“防护墙”。

很多社区干部对记者说:“我很难,但是我会坚守一线,扛到最后。”

春天来了,朋友圈里,许多社区干部“晒出”了阳台上、小区里的花花草草。有位社区干部拍下一株娇艳欲滴的茶花,配文:“眼中有美,心中有爱,每一天都是春暖花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