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精读笔记 ——第十卷·《子贡问》(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 (峻岫) (原文) 22 季桓子死,鲁大夫朝服而吊。子游问于孔子曰:“礼乎?”夫子不答。他日,又问,子曰:“姑死则矣,羔裘玄冠者,易之而已,汝何疑焉?” 季恒子,就是鲁国“三桓”之一,季氏家族,季平子的儿子,是鲁国实际的掌权者。这样一个实权派人物死了,“鲁大夫朝服而吊。”这样做合适不合适?就这个问题子游来问孔子。孔子没有回答子游的提问。为什么孔子不回答?季桓子不是国君,“三桓”篡夺鲁国的权利,鲁哀公就是一个傀儡。孔子能说什么呢?前面第十七节谈到季桓子的父亲季平子死的时候,“将以君之璵璠敛,赠以珠玉。”按君主的礼仪陪葬大批玉器埋葬季平子,这是不合适的。那时候孔子正在任“中都宰”,所以他竭力地,又是巧妙地加以劝阻。此时孔子不是官员,他能说什么呢?他说什么,人家能听吗?过了几天,子游又来问,问什么?还是这件事。孔子说:“姑死则矣!羔裘玄冠者,易之而已,汝何疑焉?”人死了就死了,那些穿着羔裘,带着玄冠的官员们,就是去做交易的,你疑惑什么?“易”就是做交易。季桓子不是国君,但是他的家族有实权,所以那些官员们穿着朝服去祭奠他,这就是一种交易。 23 子罕问于孔子曰:“始死之设重也,何为?”孔子曰:“重主道也。殷主缀重焉,周人彻重焉。”“请问丧朝?”子曰:“丧之朝也,顺死者之孝心,故至于祖考庙而后行。殷朝而后殡于祖,周朝而后遂葬。” 子罕向孔子请教,“始死之设重也,何为?”“重”也是一种“奠”。“重与奠也。”[《礼记正义》]孔子回答说:“重主道也。殷主缀重焉,周人彻重焉。”人刚死去,还不能进家庙立为神主,“孝子思念其亲,追爱之道。故于此为重,以存录其神也。”[《礼记正义》]所以说:“重主道也。”意思就是“重”,“于此设奠,尽其孝养之道焉耳。”[《礼记正义》]随后孔子讲述了殷人,与周人“重”的不同做法。殷人开始殡葬“置重于庙庭”,周人是“重”彻出就埋葬。子罕又请问丧朝。“朝”就是葬前“迁柩于庙”。孔子说:“丧之朝也,顺死者之孝心,故至于祖考庙而后行。”孔子回答说:那就要看对死者的孝心了。古人死了,先是在家装殓,设“重”临时祭奠,然后“迁柩于庙”,死者“哀离其室”。“谓死者神灵悲哀,弃离其室,故至于祖考之庙,辞而后行。”[《礼记正义》]这一仪式,殷人和周人也有不同的做法。“殷朝而后殡于祖,周朝而后遂葬。”殷人“敬鬼神而远之,死则为神,故云朝而殡于祖庙。”殷人把死者装殓好了,就送进祖庙。而周人“亲虽亡殁,故犹若存在,不忍便以神事之,故殡於路寝,及朝庙遂葬。”周人更注重亲情,一般亲人逝去,要在家停柩三至七天,还要进行一系列的吊唁活动。 24 孔子之守狗死。谓子贡曰:“路马死则藏之以帷,狗则藏之以盖。汝往埋之。吾闻弊帷不弃,为埋马也;弊盖不弃,为埋狗也。今吾贫无盖,于其封也与之席,无使其首陷于土焉。” 孔子家的狗死了。孔子对子贡说:“路马死则藏之以帷,狗则藏之以盖。”“路马”就是经常给你拉车的马。“帷”就是帷幔。路马死了要藏之于帷幔。就是用帷幔包裹然后下葬。“盖”就是出行时,车架上面的伞盖。狗死了,要用伞盖来包裹好下葬。孔子对子贡说,你去把我的狗埋了吧,“吾闻弊帷不弃,为埋马也;弊盖不弃,为埋狗也。”我听说,破了的帷幔不要丢掉,以后可以用来埋马,破损了的伞盖不要丢掉,以后可以用来埋狗。“今吾贫无盖,于其封也与之席,无使其首陷于土焉。”我很贫穷,没有伞盖埋狗,也不要起什么“封”,建什么坟了,不要让它的头颅直接陷在泥土里就行了。 (署名 原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