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灵枢经第七十三篇官能之二黄帝的针论

 动力实体能 2020-02-04
    明于五俞徐疾所在,屈伸出入,皆有条理。言阴与阳,合于五行,五脏六腑,亦有所藏,四时八风,尽有阴阳。各得其位,合于明堂,各处色部,五脏六腑。察其所痛,左右上下,知其寒温,何经所在。审皮肤之寒温滑涩,知其所苦,膈有上下,知其气所在。先得其道,稀而疏之,稍深以留,故能徐入之。大热在上,推而下之;从上下者,引而去之;视前痛者,常先取之。大寒在外,留而补之;入于中者,从合泻之。针所不为,灸之所宜。上气不足,推而扬之;下气不足,积而从之;阴阳皆虚,火自当之。厥而寒甚,骨廉陷下,寒过于膝,下陵三里。阴络所过,得之留止,寒入于中,推而行之;经陷下者,火则当之;结络坚紧,火所治之。不知所苦,两蹻之下,男阴女阳,良工所禁,针论毕矣。
     黄帝讲,清楚五俞穴的具体反应,什么地方情况紧急,症状明显,什么地方情况缓慢,症状不明显。了解病人腿脚伸屈的具体情况,都能心中有数。说到人体阴阳,能够用五行的关系来深刻认识,对于五脏六腑,知其所藏的邪与正,对于四时八风对身段的影响,能够用阴阳学说来分析。
     为了弄清楚病情的部位和性质,特别应该注意观察病人的鼻子各个部位的颜色和反应。用以判断五脏六腑的具体病情。审察病人的痛苦之处,应该将全身左右上下认真检查一遍。才可以弄清楚那部分处于寒那部分处于热的状态,才可以正确分别是何经络出问题。
      审查病人的皮肤,弄清楚皮肤的寒温滑涩状态,就可以明确病在何处。人的膈将人身躯分为上下两部分,根据反应可以区分气在上还是在下。
      对于疾病,必须首先获得邪气病情之道,顺道而施针灸,采取稀释病情疏通经络的方法,对于病情稍深的部位,可以采取留针的方法。进针时应该徐徐进针。
     对于大热在上的病情,可以用按摩推拿的手法,引热向下。对于病情上下流动的情况,随其上下方向引导。根据先前显示出痛的部位,可以先预以针剌。对于大籵在体表的病情,应该采取留针补法。对于病情进入身体中部的情况,应该采取泻法。对于针不能解决的病情,可以加用灸法。
      对于上气不足的情况,应该辅助使用向上推导的方法,补充上气,对于下气不足的病情,应该向下按摩多次,引气在下部积聚。对于阴阳皆虚的病情,应该直接用灸法多灸。
      对于寒气特别重的情况,应该在骨肉深陷处,深针留针,对于过膝部的寒气,应该在三里穴施以针灸。对于腿臂内侧的病情,应该多用留针法,对于寒气进入身体内部的情况,应该辅助使用推拿方法,导引外出。对于经络所过处出现陷下的情况,应该用灸法多灸。对于结络坚紧的病情,应该用火针来治疗。
      对于开不清楚病情所在的具体部位,可以在阴蹻和阳蹻经取穴。对于男患者,不要取阴蹻经的穴位,对于女患者,不要取用阳蹻经的穴位。这是好的针灸师特别注意的。
     我认为以上就是针灸的全部理论要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