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治疗10原则

 悦善 2020-11-23

一 、针灸治疗原则 它是根据八纲理论 ,结合疾病的病位 、病性确定的治疗大法 。

二 、治神守气的定义 所谓治神 ,一是在针灸施治中注重调治病人的精神状态 ;二是在针灸操作中 ,医者专一其 神 ,意守神气 。 治神贯穿于针灸治病的全过程 。 守气之气主要指经气 ,所谓守气是针灸治病注重调节经气的虚实 ,也就是发挥针灸对脏腑 、 经络的调节作用 。

三 、治神守气意义 治神守气的意义在于充分调动医生和病人两方面的积极性 。 医者端正作风 ,认真操作 ,正 神守气 ;病人正确对待疾病 ,配合治疗 ,安神定志 ,意守感传 ,能更好地发挥针灸疗法的作用 ,提 高治疗效果 。 同时 ,还能有效地预防针灸异常现象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 意守感传对诱发经气 、 加速气至 、促进气行和气至病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

四 、清热温寒的定义 寒与热是表示疾病性质的两条纲领 ,疾病的病因病机都离不开寒 、热 ,清热 、温寒也就成为 针灸治病的基本原则之一 。 清热即清法 ,是通过针刺疏风散热 、清热解毒 、泄热开窍的一种治 法 ,用于热证的治疗 。 温寒即温法 ,是通过针灸温养阳气 、温通经络 、温经散寒的一种治法 ,用于 寒证的治疗 。

五 、“热则疾之” 、“寒则留之”的含义及应用 “热则疾之”出枟灵枢·经脉枠篇 ,是各种热证的治疗原则 。 热是指邪热亢盛 ,热性病应行清泻 法 ,针以浅刺疾出或点刺出血 ,手法宜轻而快 ,少留针或不留针 ,以清泻热邪 。 “寒则留之”出枟灵 枢·经脉枠篇 ,是各种寒证的治疗原则 ,寒是指阴寒过盛 ,寒性病应深刺久留针 ,并加艾施灸 ,以温 经散寒 。 但临床上热证和寒证的表现往往是错综复杂 、变化多端的 ,所以 ,清热温寒治则的运用 必须灵活掌握 。 若寒热相间 ,错杂而现 ,就必须温清并用 。

六 、补虚泻实的含义及内容 补虚是扶助正气 ,泻实是祛除病邪 ,补虚泻实就是扶正祛邪 。 针灸的补虚泻实是通过针法 或灸法激发机体本身的调节功能而产生的 ,是针灸的治疗原则之一 。 补虚泻实还是针灸治病的 重要方法 ,枟灵枢枠“虚则补之” 、“陷下则灸之” 、“实则泻之” 、“宛陈则除之”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都是补虚泻实治疗原则的具体应用 。

七 、“陷下则灸之”的含义及应用 “陷下则灸之”属于“虚则补之”的范畴 。 “陷下”一指中气不足 ,失于固摄 ,气虚下陷致脏腑 功能低下或脏器下垂 ;二指血络空虚 ;三指脉象沉伏无力 ;四指阳气暴脱 、脉微欲绝 。 临床对因 脏腑 、经络之气虚弱 ,中气不足 ,对气血和内脏失其固摄能力而出现的一系列气虚病证 ,如久泄 、 遗尿 、崩漏 、内脏下垂 、阳气虚脱等都应用灸法治疗 。

八 、“宛陈则除之”的含义及应用 “宛陈则除之”是“实则泻之”的一种 。 “宛”为瘀结 、瘀滞 ,“陈”即陈旧 、时间长久 ,“宛陈”泛指 络脉瘀阻之类的病变 ;“除”即“清除” ,指瘀血闭阻或邪入营血郁结不解 、久痛入络形成血实证 ,应 用刺血之法活血化瘀 、疏通经络 。 临床对闪挫扭伤 、毒虫咬伤 、丹毒等应以三棱针刺血治疗 。

九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的含义及应用 此指脏腑 、经络的虚实表现不甚明显或虚实兼而有之 ,属本经自病 。 治疗应按本经循经取 穴 ,以本经的原穴 、五输穴为主 ,当针下得气后 ,再行均匀的提插捻转(即平补平泻)手法使本经 气血调和 ,脏腑功能恢复正常 。

十、图表解重点

针灸治疗10原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