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学】从治疗原则说起

 清河堂主人 2015-11-22

老中医


在大多数人看来,针灸是一项神秘的技术活,一根针刺入人体,就能治疗疾病,看起来令人悚然,用好了,疗效也会让人叹服!

针灸治疗是根据阴阳、脏腑、经络学说,运用四诊,进行辨证,确定相应处方,依方施术,以通其经脉,行其气血,调和脏腑,使阴阳归于平衡,从而治疗疾病。

对于针灸的治疗原则,大家要掌握以下知识点,实则泻之、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宛陈则除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同治、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含义及应用举例。

针灸治疗原则就是运用针灸治疗疾病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是确立治疗方法的基础。



补虚泻实
1
补虚

补其本经,补其表里经,虚则补其母。


(1)选穴的补虚:应用偏补性能的腧穴,如关元、气海、命门、肾俞等。


(2)手法的补虚:应用各种单式、复式补泻手法。

2
泻实

泻其本经,泻其表里经,实则泻其子。


选穴的泻实:应用偏泻性能的腧穴,如十宣、水沟、素髎、丰隆、血海等。


手法的泻实:应用各种单式、复式补泻手法。


3
补泻兼施

如肝实脾虚泻肝经、补脾经,但应根据虚实程度的轻重缓急以决定补泻的先后多少。


《灵枢·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清热温寒
1
清热

“热则疾之”,指热性病证当浅刺疾出,手法宜轻而快。例如,风热感冒者,当取大椎、曲池、合谷、外关等穴浅刺疾出。

2
温寒

“寒则留之”,指寒性病证当深刺久留针。若寒邪在里,凝滞脏腑,则针刺应深而久留,或用“烧山火”针刺手法,或加用艾灸,以温针法最为适宜。

治病求本

治病求本指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

1
急则治标

标病急于本病时运用。如不论何原因引起的高热抽搐,应当首先针刺大椎、水沟、合谷、太冲等穴,以泻热止痉;任何原因引起的昏迷,都应先针刺水沟,以醒脑开窍。

2
缓则治本

不适于急则治标时运用。如肾阳虚引起的五更泄,泄泻是其症状为标,肾阳不足为本,治宜灸气海、关元、命门、肾俞。

3
标本兼治

标本俱急、俱缓时运用。如体虚感冒,应当益气解表,益气为治本,宜补足三里、关元,解表为治标,宜泻合谷、风池、列缺等。

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是指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1
因时制宜

不同的季节:春夏宜浅刺,秋冬宜深刺。不同的时辰:子午流注针法,不同的时机。

2
因地制宜

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生活习惯等。

3
因人制宜

性别、年龄、体质等。

学的怎么样?来做几个考研真题检验一下吧!

1.(2014A80)根据针灸原则,血瘀证宜( )

A.除之

B.疾之

C.补之

D.留之


2.(2013A80)根据针灸治疗原则,热性病证宜( )

A.补之

B.疾之

C.留之

D.除之


3.(2012A80)根据针灸治疗原则,寒性病证宜( )

A.补之

B.泻之

C.留之

D.疾之


4.(2009X179)实热证的针灸治疗原则是( )

A.虚则补之

B.宛陈则除之

C.热则疾之

D.实则泻之


5.(2008B113)阴挺的针灸治疗原则是( )

A.陷下则灸之

B.宛陈则除之

C.热则疾之

D.寒则留之


6.(2008B114)痛痹的针灸治疗原则是( )

A.陷下则灸之

B.宛陈则除之

C.热则疾之

D.寒则留之



答案:1.A 2.B 3.C 4.CD 5.A 6.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