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针灸治疗总论(一) 章解:本章主要阐述了针灸治疗原则、针灸治疗作用、处方选穴规律、常用配穴方法及内、外、妇、儿、急症各科部分病证用针灸治疗的具体方法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中针灸的治疗原则、常用配穴方法这两个考点为历年考试考查的重点,需重点掌握。 考点一:针灸治疗原则的含义及应用举例 考点击破 1.补虚泻实 (1)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 “虚则补之”指虚证采用补法治疗。 ①可通过针刺手法的补法、穴位的选择和配伍实现:如在有关脏腑经脉的背俞穴、原穴施行补法,可改善脏腑功能,补益阴阳、气血等的不足。 ②应用偏补性能的腧穴,如关元、气海、命门、肾俞等穴。 “陷下则灸之”,指气虚下陷的治疗原则以灸治为主。应用温灸方法可较好地起到温补阳气、升提举陷的目的,也属于虚则补之的范畴。如子宫脱垂灸百会、气海、关元等。 (2)实则泻之,菀陈则除之 “实则泻之”指实证采用泻法治疗。 ①可通过针刺手法的泻法、穴位的选择和配伍实现:如在穴位上施行捻转、提插、开阖等泻法,可以起到祛除人体病邪的作用。 ②应用偏泻性能的腧穴如十宣穴、水沟、素髎、丰隆、血海等。 “菀陈则除之”指对络脉察阻不通引起的病证,宜采用三棱针点刺出血,达到活血化瘀的目。如闪挫扭伤、丹毒等,即可在局部络脉或察血部位施行棱针点刺出血法;如病情较重者,可点刺出血后加拔火罐;腱鞘囊肿、小儿疳证的点刺放液治疗也属此类。 (3)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不盛不虚”,不是指病证本身无虚实可言,而是说脏腑、经络的虚实表现不明显。属本经自病,而不涉及其他脏腑、经脉。治疗应按本经循经取穴。针刺时,多采用平补平泻的针刺手法。 2.清热温寒 (1)热则疾之 指热性病证的治疗原则是浅刺疾出或点刺出血,手法宜轻快,不留针或针用泻法,以清泻热毒。例如,风热感冒取大椎、曲池、合谷、外关等穴浅刺疾出以清热解表;咽喉肿痛用三棱针在少商穴点刺出血,以泄热、消肿、止痛。 (2)寒则留之 指寒性病证的治疗原则是深刺而久留针,以达温经散寒的目的。寒性凝滞主收引,针刺时不易得气,故应留针候气;加艾灸则更能助阳散寒。如寒邪在表留于经络者,艾灸法 相宜;若寒邪在里,凝滞脏腑,则针刺应深而久留,或配合“烧山火”针刺手法,或加用艾灸,以温针法最为适宜。 3.治病求本 (1)急则治标 指当标病处于紧急的情况下,首先要治疗标病,以抢救生命或缓解病人的急迫状例如,高热抽搐,应首先针刺大椎、水沟、合谷、太冲等穴,以泻热、开窍、息风止痉;昏迷,都应先针刺水沟,醒脑开窍;中风出现小便潴留时,应先针刺中极、水道、秩边,急利小便,再根据疾病的发生原因从本论治。 (2)缓则治本 指大多数情况下,治病都要坚持“治病求本”的原则,尤其是慢性病和急性病的恢复期。如肾阳虚引起的五更泄,泄泻是其症状为标,肾阻不足为本,治宜灸气海、关元、命门、肾俞。 (3)标本同治 标病和本病并重时,应采取标本同治的方法。如体虚感冒,应当益气解表,益气为治本,解表为治标,宜补足三里、关元,泻合谷、风池、列缺等。 4.三因制宜 (1)因时制宜 指治病时,一要考虑患者所处的季节和时辰,二要针对疾病的发作或加重规律选择有效治疗时机。如春夏宜浅刺,秋冬宜深刺;子午流注针法的创立;又如精神疾患多在春季发作,故应在春季之前进行治疗;乳腺增生症患者在经前乳房胀痛较重,治疗也应在经前1周开始。 (2)因地制宜 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特点有所区别,治疗也应有差异。如寒冷的地区,多用温灸,应用壮数较多;在温热地区,应用灸法较少。 (3)因人制宜 指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等的不同特点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如治妇人病时多考虑调理冲脉(血海)、任脉等;体质虚弱、皮肤薄嫩、对针刺较敏感者,针刺手法宜轻;体质强壮、皮肤粗厚、针感较迟钝者,针刺手法可重些。 考点点拨 针灸的治疗原则包括了补虚泻实、清热温寒、治病求本、三因制宜四个大方面。对此考点要理解记忆,并结合举例弄清楚各种病证所对应的治疗原则。 A.陷下则灸之 B.菀陈则除之 C.热则疾之 D.寒则留之 1.阴挺的针灸治疗原则是(单选) 2.痛痹的针灸治疗原则是(单选)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与解析:1.A。2.D。阴挺为气虚下陷病证,故针灸治疗原则为陷下则灸之;痛痹属寒性病证,故针灸治疗原则为寒则留之。 3.实热证的针灸治疗原则是(多选) A.虚则补之 B.菀陈则除之 C.热则疾之 D.实则泻之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与解析:CD。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针灸治疗原则的理解和应用程度。“虚则补之”是指虚证要采用补法治疗;“实则泻之”,是指实证要采用泻法治疗;“菀陈则除之”,是指有络脉淤阻之类的病证时,宜釆用刺血疗法治疗;“热则疾之”是指热性病证宜采用浅刺疾出或点刺放血等方法清泄热邪。针对实热证,当用“实则泻之”、“热则疾之”之法。 4.根据针灸治疗原则、寒性病证宜(单选) A.补之 B.泻之 C.留之 D.疾之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与解析:C。此题旨在考查针灸治则。 5.根据针灸治疗原则.热性病证(单选) A.补之 B.疾之 C.留之 D.除之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与解析:B。此题旨在考查针灸治疗原则。 6.根据针灸治疗原则,血瘀证宜(单选) A.疾之 B.补之 C.留之 D.除之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与解析:D。此题旨在考查针灸治疗原则。 7.下列属于“虚则补之”针灸原则的是(单选) A.陷下则灸之 B.菀陈则除之 C.邪盛则虚之 D.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与解析:A。此题旨在考查针灸治疗原则。 8.下列各项中,遵循“菀陈则除之”治疗原则的有(多选) A.取水沟穴用毫针雀啄法治疗中风 B.在局部用三棱针点刺放液治疗腱鞘囊肿 C.取阿是穴用皮肤针重叩治疗斑秃 D.在痛处用皮肤针重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与解析:BCD。此题旨在考查针灸治疗原则的应用。A选项水沟为督脉腧穴,可醒脑开窍,调神导气,用毫针雀啄法意在刺激苏醒。 9.下列各项中,符合针灸治疗原则“实则泻之”的是(多选) A.选取井穴、募穴 B.选用三棱针法 C.施以毫针捻转泻法 D.采用温和灸法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与解析:ABC。此题旨在考查针灸治疗原则。在穴位上施行毫针捻转泻法、提插补泻法或三棱针放血都属于“实则泻之”。偏泻性的腧穴如十宣、水沟、井穴、丰隆等。施灸的补泻方法:“以火补者,勿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艾灸补法,无须以口吹艾火,让其自然缓缓燃尽位置,以补其虚;艾灸泻法,应当快速吹艾火至燃尽。而温和灸是以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不是泻法。 编辑:什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