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之声:中国传统24节气:立春

 昵称535749 2020-02-04

2020-02-04 08:40

华人号:华人国学

传统

立春节气



丁香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论语·阳货》

通过对24节气的了解,可以“立竿见影”知道时节的规律。从日影的变化,洞察太阳的“步履”。

24节气,是中国人追求生存与美好的科学、经验总结与智慧结晶。可以穿越时空,千年不变的规律,足见祖先与自然的对话能力。


24节气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生之计在于童

水仙

24节气始于先秦,成于汉朝。

生活,是一种音乐律动,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其中滋味就在变而不猛的曲折里。

《周易》的不变、变易、简易的自然与人文智慧。

二十四节气,是指干支历法(或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最初是以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确定。24节气也与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规律有关,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二十四节气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4节气


紫藤

四时之始,春和景明。

立春,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是干支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又名岁首、立春节、正月节等。干支纪元法,以立春为岁首、月首、季首。“立春”是依据黄道推算出来的,当斗柄指向寅时为立春节点,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与立夏、立秋、立冬一样,更替一年四季。

上古时代以天象的空间变化来标示一年四季时间变化,当北斗的斗柄指向寅(东北)时为立春节点。上古干支纪元以立春为岁首。在历史发展演变中,由于朝代更迭、历法变动,新年(岁首)在日期上亦有所变动。中国历代的新年,设定日期并不一致:上古时代:干支纪元法,以立春为岁首。(干支历,阳历)

立春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

二候蛰虫始振

三候鱼陟负冰

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春简介


荷花

立春时“迎春”也是中华先民的一项重要活动。立春之日,民间有迎年、立春祭、打春等习俗。“打春”是以“鞭打春牛”来“催农耕作”,带有典型的农耕特质。立春日的这些习俗,体现了人们对春天、对农业的重视,也表达了对农业丰收、生活和睦、经济繁荣、吉祥安宁的向往和祈盼。

迎年:立春时节,虽是农闲时节,但家家都在“忙”,人们立春前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此即立春迎年的风俗。张守节正义引颜师古曰:“迎年,若言祈年”。

立春祭:立春祭是一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立春祭活动内容包括祭春神、太岁、土地等众神,还有鞭春牛、迎春、探春、咬春等活动。立春岁首拜太岁是我国民间一种化煞消灾、祈福纳吉的古老传统习俗。


立春习



丁香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顺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以使志生:调养身体,抒发情志适应春生。奉者,自下而上,从此达彼。

天地之气: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夏为寒变:供养夏季时的能力降低。逆气伤肝,夏长之气不足。

春季以舒畅身体,调达情志为养生方法,做到“恬然不动其心”。


立春养



荷花



春饮一杯酒,便吟春日诗。   

    ——曹松《立春日》

欲知春色招人醉,

须是元宵与踏青。

——刘辰翁《鹧鸪天·立春后即事》

年去年来白发新,

匆匆马上又逢春。

 ——于谦《立春日感怀》

立春偶成

南宋·张

律回岁晚冰霜少,

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

东风吹水绿参差。

立春:阳气回苏之始,一年之始,春季之始。偶成,即偶有所感而成。

律回:阳气回生。岁晚:年终。

草木:泛指一切能受到季节变化影响的事物。

生意:生机、生气。满:遍布,充满。

参差:高低不齐。形容水面波纹起伏的样子。

《诗经·国风·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以诗赞春


L

O

V

E

 

孔海钦国学堂



“孔海钦国学堂”由孔子第75世孙,文儒书院、文儒学院院长孔海钦教授创办的线上学习国学经典课堂,秉持“与好学者共读圣贤书,携良善人同行万里路”之理念,倡导“以碎片的时间,学习系统化的圣贤智慧”,采用“每天一点,深读经典”的方法,为己而学,自我成长。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天下。


关注我们

孔祥语

“经典生活化,生活经典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