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在挑选汽车时,都会不自觉地关注品牌,不同品牌背后是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能和质量的信任。日前,外媒《U.S. News &World Report》参考各项撞击测试成绩,通过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与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历年来所做的安全测试,分析每一款车的安全分数,最后再进行品牌分类处理,算出平均分加以排名,下面和咖咖一起看看哪些品牌进入了前十。 No.10:别克,平均分:9.45分 No.9:雷克萨斯,平均分:9.5分 No.8:本田,平均分:9.51分 No.7:斯巴鲁,平均分:9.63分 No.6:讴歌,平均分:9.69分 No.5:奥迪,平均分:9.7分 No.4:马自达,平均分:9.7分 No.3:宝马,平均分:9.72分 No.2:梅赛德斯奔驰,平均分:9.73分 No.1:沃尔沃,平均分:9.8分 汽车安全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大方面。 主动安全就是驾驶员能够轻松自如地操纵控制汽车以及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主动安全的实现主要靠各种主动安全装置来实现,主动安全配置主要是指发生撞击之前所做动作的辅助装置;被动安全是指汽车在发生事故以后对车内乘员的保护,如今这一保护的概念已经延伸到车内外所有的人甚至物体,被动安全涉及的因素很多,譬如车身结构,车身重量,钢板厚度,车身尺寸以及车内乘员碰撞保护措施,主要包括安全带、安全气囊、安全转向系统、安全座椅和仪表板等。 误区1:车身越重越安全? 在现实两车相撞的事故中,根据牛顿定律,在相撞的过程中,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质量较小的汽车的加速度会更大,乘客所承受的伤害也就更大。也就是说在车身结构设计相似的情况下,在碰撞中质量较小的汽车会吃亏,但如果一辆汽车撞向一堵厚重的墙,此时汽车所表现出的安全性已经和汽车质量无关,而是和车身结构设计有关。 不过,车尺寸越大对乘客的保护力就更好,因为尺寸大意味着溃缩变形区更大,这样即使发生碰撞那乘客所受到的撞击力也会更小,因为溃缩变形大的车缓冲更大。 误区2:钢板越厚越安全? 对于本身并未承担承重任务的钢板,除了美容和防腐外,并不应该在安全方面被寄予厚望。一个很简单的例子,高楼大厦中起到决定作的不是外表那一层光鲜的玻璃,而是承重墙和加强梁。 所以在碰撞中承受变形力的钢板来说,不是越硬越好,也是应该分不同的区域,该刚性的刚性,该柔软变形的就柔软变形。 咖咖点评:其实,每辆车在被动安全上的差距并不大,主要区别仅在于车身结构、刚度以及侧面碰撞的变化。豪华车由于成本比较高,因此本来就比一般车就安全很多。不过在这里也要纠正一些误区,如果头大的美国车和皮厚的德国车比质量轻、钢板薄的日本车更安全,汽车安全涉及的领域很广,是一个系统工程,很多因素相互牵制,相互制衡,但其中又有规律可循,不能仅仅靠重量,钢板厚度,车身尺寸等一些表面的量化因素来衡量一辆车是否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