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站长看天下】瞻仰波斯第三帝国的祖陵——伊朗亲历记(28)

 Zaker736 2020-02-04

原创:牧野

(2020年刚开年,伊朗和美国这对传统冤家就剑拔弩张,使得本就脆弱的中东局势更趋紧张,伊朗这个国家的一举一动再次牵动着这个世界的神经。对于伊朗这个国家,人们有着太多的好奇、不解和误解,就在2个月前,我曾经随团在伊朗旅行16天,现将我在伊朗的亲身经历分享给大家。)

从大布里士到里海之滨的安萨利港,距离有600公里,而且途中还有两个大的游览项目,所以清晨5点钟我们就集合出发了。这一带比较靠近国境线,驻扎的部队比较多。在伊朗千万别在敏感的地方停车拍照,否则会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在行车途中看到的伊朗兵营

高原秋晨

我们穿行在阿尔达比勒省Ardabil Province境内,这个省是1993年从伊朗东阿塞拜疆省划分出来后设立的,居民大都为阿塞拜疆族,首府阿尔达比勒是伊朗最靠近邻国阿塞拜疆的城市。

寒霜覆盖的伊朗北部高原

秋天的高原上寒气逼人,山谷里雾气弥漫,破雾穿云间远处巍峨的雪山如影随行。如果车厢里不开暖气的话,我们就似坐在一个移动的大冰箱里。

途中绵延的雪山

赫萨菲丁长老陵园和圣殿建筑群

大约四个小时后我们到达了阿尔达比勒市,开始参观谢赫萨菲丁长老陵园和圣殿建筑群Sheikh Safi Al-Din Khanegah and Shrine。这是一处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和高超建筑艺术的综合体,在2010年7月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谢赫萨菲丁陵园景区外观

术和精神世界高度统一的建筑

这座建筑群建于16世纪初期至18世纪末期,拥有萨法维王朝经典的伊斯兰风格,也揉合进了伊尔汗、帖木尔时期的元素,在有限的空间里包含了尽可能多的用途。 

谢赫萨菲丁陵园入口庭院

“谢赫”是阿拉伯语中的一个尊称,意指“部落长老”、 “伊斯兰教教长”、“智慧的男子”等。到达圣殿需经过七个院落,跨过八道门,分别寓意着萨非Sufi教团神秘的七个阶段和八项准则。

寓意深奥的陵园通道大门

引往陵园圣殿的通道,在建筑和装饰方面都下足了功夫,于曼妙和谐的氛围里烘托出建筑艺术和精神世界的高度统一。

充满灵性的陵园通道装饰

斯第三帝国的兴起

萨法维王朝起源于神秘的萨非教团,它由库尔德人萨非丁·阿尔达比勒于13世纪末在此地创立,最初的使命是协助当朝统治者维持相邻区域的秩序。

陵园中心庭院内的壁饰

到了15世纪,随着帖木儿帝国的衰落,萨非教团乘机获得政治与军事力量。它先是成了土库曼白羊王朝的盟友,但在共同的敌人被消灭之后,自身却成了白羊王朝的心腹大患。在经历父兄战死、四处流亡的悲惨童年之后,年仅15岁的世袭萨非教团首领伊斯迈尔一世联合红头民兵(什叶派土库曼民兵,大都头裹醒目的红色头巾),击溃了白羊王朝后入主其首都大不里士,正式建立起萨法维王朝,也即史称的波斯第三帝国。 

陵园中的Jannat-Sara清真寺

萨法维王朝的时间跨度从1501年到1736年,强盛时的疆域囊括了今伊朗全境、伊拉克大部、高加索部分地区、土库曼斯坦、阿富汗西部和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到了阿巴斯一世时期(1587~1629年在位),版图甚至远达库尔德斯坦与土耳其东部的迪亚巴克尔。

举行萨非庆典仪式的中心庭院

朗高原的什叶派化

萨法维王朝建立之初,统治集团是只占人口少数的什叶派,而疆域内的民众却大都是逊尼派,并且信奉逊尼派的奥斯曼帝国对伊朗高原一直虎视眈眈。

伊斯兰风格浓厚的建筑装饰

内忧外患之际,实行政教合一制的萨法维王朝在伊斯迈尔一世的铁腕统治下,利用国家机器大力推行什叶派教义。虽然这个让民众改宗的过程充满了血腥,但确实有效地巩固了萨法维王朝的统治,什叶派由此也在伊朗高原扎牢了根基。

高大华丽的圣殿穹形拱门

煌依旧的谢赫萨非丁圣殿

在金光闪耀的穹顶下,安放着被萨法维王朝历代君主都尊为先祖的谢赫萨非丁的灵柩。他是个博学多长、受人尊重的智者,他的治国思想为萨法维王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伊朗、西亚及伊斯兰教历史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金碧辉煌的谢赫萨非丁圣殿

在豪华的谢赫萨非丁的灵柩前,还有两个体型较小、外观朴素的棺椁,估计是葬着他的儿孙辈。

萨非丁和其子孙的灵柩

与主殿相邻的左侧殿,安放着萨法维王朝的第一位国王伊斯迈尔一世的棺椁。在这个陵园里,还有分属于伊斯迈尔一世的母亲、查尔迪兰战役(奥斯曼帝国与萨法维王朝的首次大战)的勇士,以及王室家族后人等的墓葬。

左侧殿中伊斯迈尔一世的棺椁

谢赫萨非丁在阿尔达比勒出生,死后又埋葬在这里,成了受后世瞻仰的圣地,不可能有比这再好的归宿了!

Jannat-Sara清真寺中皇家气质的装饰手法和华丽的颜色搭配

陵园中的宝藏

球元青花第二大收藏处

阿巴斯大帝是萨法维王朝最伟大的帝王,陵园中的瓷器大厅是他在公元1611年来此祭祖后命人建设的,他还把自己珍藏的1162件来自中国的瓷器都献给了祖宗圣地。但随后波斯的王道中落,自19世纪开始饱受沙皇俄国的攻城掠地,先后被迫割让了格鲁吉亚、达格斯坦和亚美尼亚等地。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沙俄从此处掠走了许多宝贵的书籍和珍藏。

陵园瓷器大厅展出的来自中国的元青花

所展出的青花瓷器型大而美丽,件件都价值连城,让我们大饱了眼福。这里是世界上完好传世的元青花的第二大收藏地,第一大收藏地是土耳其的托普卡比博物馆。喜欢青花瓷的朋友们,千万别错过了这两处珍藏哦!

陵园瓷器大厅展出的来自中国的元青花

世闻名的“阿尔达比勒地毯Ardabil Carpet”

相邻的祈祷大厅呈矩形,以前因挂有灯笼照耀也被称为“灯堂Lantern House”。它原先的天花板是描金彩绘的,可惜的是屋顶在后来的地震中损毁了,所以现在已没有了往昔的金碧辉煌。

祈祷大厅里展示的“阿尔达比勒地毯”

大厅里展示着一张巨大的波斯地毯,据说上面的图案与原先大厅天花板上的彩绘呈几何对称,这是1539年萨法维王朝第二代国王沙阿·塔赫玛斯普献给其祖陵的。“阿尔达比勒地毯'以丝线和羊毛为材料,一群织工花了16年的时间才完成编织任务。遗憾的是我们如今看到的只是一件复制品,原件现收藏于伦敦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我们在十年前去英国旅游时还看到过它。

祈祷大厅展示的“阿尔达比勒地毯”

主保佑的陵园

陵园中有三座外观呈塔形的陵寝,那座最高、最漂亮的塔就是谢赫萨非丁的圣殿所在。它的外墙上用釉砖拼出循环往复的阿拉伯文据说是“安拉”二字,所以此塔也被俗称为“安拉安拉塔”,以取真主保护社稷之意。

萨非丁陵寝的“安拉安拉塔”

从1932年起,伊朗政府就开始对谢赫萨菲丁长老陵园和圣殿建筑群进行保护。伊斯兰革命后又对周边进行了清理整顿,并在2010年9月通过了整个景区的保护和开发方案。

陵园景区内洁白的谢赫萨非丁(公元1252~1337年)座像

令人心情沉重的伊朗学生节

我们结束参观时,在景区入口前碰到了学校组织来此参观游览的中学生。男孩子们见到我们这些来自中国的客人,场面顿时显得有些失控,嘴里喊着“We Love China!”就围了过来。老师们想维持秩序,但根本架不住男孩子们的“前赴后继”。

来谢赫萨非丁陵园参观的伊朗学生

导游说今天11月4日是伊朗的学生节,是为了纪念在两伊战争期间一位身绑炸药包与敌军坦克同归于尽的13岁少年。我后来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11月4日确实是伊朗的学生节,但是为了纪念德黑兰的大学生在1977年11月发起的抗议巴列维王朝的示威活动。不管怎样,伊朗学生节的起源都令人心情沉重。但愿岁月静好,真主保佑伊朗的孩子们能平安健康成长!

热情活泼的的伊朗学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