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泽高踪不可寻,古碑祠木自阴阴。 长江万里元无尽,白日千年此一临。 我已醉中巾屡岸,谁能梦里足长禁? 一加帝腹浑闲事,何用旁人说到今。 ——明·徐渭《严先生祠》 民俗学有个说法,即几乎每个民族的民间传说里都会有一个惩恶扬善、捉弄权贵的聪慧小人物,比如日本的一休小和尚。就中国而言,这样的人物最出名的有两个:在新疆,这个人物是阿凡提,而在江南,这个人物则是徐文长。 徐文长的原型正是徐渭,明代一位富于传奇色彩的文人、书画家,同时也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幕僚。只可惜如今对于其书画,经由诸如郑板桥“青藤门下牛马走”、齐白石““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等的评价,我们早已承认,但对于其诗文却有所忽略,这是不应该的。毕竟,徐渭自己就曾说过:“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 在介绍这首《严先生祠》之间,我们先来梳理一下徐渭浓墨重彩、酣畅淋漓的一生。 徐渭,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别号很多,如天池山人、田水月、青藤居士等都是有人把他同解缙、杨慎并称为“明代三大才子”。其实这种称号根本没有什么意义,三个人时代不同,际遇不同,特点更是不同,凑在一起只是为记而记,但人应该因为他们的作品或作为而被记住,不是吗? 徐渭家算官僚世家,父徐鏓,母为其侍女小妾。徐渭的天分少年时即显露无疑,进入徐氏私塾读书,六岁受《大学》,日诵千余言,十岁仿扬雄《解嘲》作《释毁》,二十岁时成为秀才,并入赘同县潘家——这位夫人是徐渭的原配,小徐渭六岁,后来早逝,徐渭在墓志铭中为她追取名为似,字介君,是介似自己的意思。接下来八次应试不中,理由却只有一个,即“不合规寸,摈斥于时”,直到四十岁时中举人,成为所谓的 “越中十子”之一。 直到他进入胡宗宪幕府成为幕僚,也就是所谓的“师爷”,即官员用自己的钱聘任的帮助自己打理钱谷、文书、刑名各方面的知识分子——往往是科举不得志的儒生,命运才有了改观。胡宗宪这个人很有意思,一方面,他依附当时权相严嵩为人诟病,但是另一方面,为害一方的倭寇正是他在成为闽浙总督后才肃清的,大名鼎鼎的戚继光就是他培养出的。胡宗宪很器重徐渭,拍世宗马屁的《进白鹿表》就出自徐渭手笔,还赠银一百二十两为徐渭建造酬字堂。徐渭也悉心辅佐,一展平生所学,出力甚多。严嵩倒台后,胡宗宪下狱,徐渭深怕受到牵连,巨大的压力使他神志错乱,拿巨锥自残其耳——这有没有令你联想到同为画家同样癫狂的梵高?徐渭甚至因为怀疑就刺死了继妻张氏!虽然因为同乡的援救,徐渭逃过了死罪,但六年牢狱生活给他添了一身的疾病,出狱后晚景凄凉:数千卷书都变卖殆尽,只能躺在稻草上。 这首《严先生祠》歌咏的对象乃是东汉隐士严光严子陵,却极有徐渭的个人色彩。严光是余姚人,算起来也是徐渭的同乡前贤。严光早年是刘秀的同学,在刘秀登基后改名换姓,避至他乡。刘秀思贤念旧,命人绘形貌寻访。齐地报称有一男子披羊裘在泽中垂钓,刘秀怀疑就是严光,便遣使备车,三聘才至京都洛阳。刘秀亲自到驿馆看望严光,岂料严光光卧着不起。刘秀摸着严光的肚子说:“咄咄子陵,为何不肯相助我治理江山?”严光并不回应,很久后才睁开眼睛仔细看刘秀,说:“以前唐尧以德治著称,可巢父还是不肯受让天下。人各有志,干嘛逼迫我呢?”刘秀感叹:“子陵,我终究还是无法让你顺从啊!”后来刘秀又领严光进宫,和他谈论过去的事情,一直延续了好多天。刘秀从容地问严光:“我比起过去怎么样?”严光回答说:“陛下比过去稍微胖了一点。”于是一同睡觉,严光把脚压在刘秀的肚子上。第二天,太史上奏说有客星冒犯皇帝的御座,情势很紧急。刘秀笑着说:“那是我和老友严子陵在一起睡觉啊。” 刘秀任命严光为谏议大夫,但严光拒不接受,回到风景秀丽的富春江畔继续隐居生活,直至八十岁终老。 古代相信天人感应,地上的一切都会在上天有所反应。因此严光把脚搁在刘秀肚子上,天象就表现为彗星出现在代表皇帝的星区。这原本是无稽之谈,但胆敢把脚搁在皇帝肚子上,这也未面太“君不君,臣不臣”了。因此严光被标举为隐士之高洁的象征为千古传诵。 徐渭也赞赏严光,但却站在更高的境界:越是感叹严光“敢于犯上”而显得高洁,就越是肯定了等级的森严不可犯,就越是肯定了皇权的神圣,这些其实都是以矮化个人尊严为代价的。所以在徐渭笔下,严光把脚搁在刘秀肚子上这一举动就全无特殊意义:谁还能在睡梦中管住自己的脚啊!因此把脚搁在皇帝肚子上全然是闲事一桩——这个“浑闲事”的“浑”用得真好,这么一件普通事,又有什么必要后人一直称颂呢?其实徐渭自己也正是如此做幕僚的,当年他在胡宗宪幕府中的时候便不拘名分差异,尽管胡宗宪权重威严,将吏参见时都不敢抬头,可他徐渭却敢于戴着破旧黑头巾穿一身白布衣,作揖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 全诗眼界不凡,气格亦高,除此之外,“长江万里元无尽,白日千年此一临”一联也气势雄浑,洒脱自如,尤其是“白日千年此一临”一句,将自己的造访称为“千年一临”,徐渭如此看重自己,正是因为他珍惜自己作为一个人在天地间的独立地位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