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年级:美妙数学之“一米是怎样制定的?”(0205三)

 充实9 2020-02-05

 美妙数学天天见

 每天进步多一点




亲爱的小朋友,你好!

我是朱乐平名师工作站的老师。

欢迎你走进——

数学“计量文化”之旅

No.5

一米是怎样制定的?

同学们,说到1米,你的脑海中浮现了什么呢?

一把米尺?

还是1米长的物体?


米的英文为meter。

这个名称源于希腊字“metron”,意思是测量。

那么你们知道吗?

1米是怎样制定的呢?

米的制定源于一个浪漫国度

法国

地球子午线




       1790年5月,法国科学界精确地测量了地球的子午线,并建议将巴黎的地球子午线全长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基本的长度单位——米,这一提议在1791年获得了批准。

米原器:矩形量块




1799年,法国科学院按照测量结果,用纯白金做成横截面为3.5毫米×25毫米矩形的量块,存放在巴黎国家档案馆内。

      1875年5月20日,法、德、美、俄等17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签署了“米制公约”,公认米制为国际通用的计量制度,并成立国际计量局。

      但是,由于尺子的材料容易发生变形,很难满足精密的测量。人们期望能有在自然环境下的测量基准。

      同学们,你知道“世界计量日”是什么时候吗?



 5月20日——世界计量日

米制公约

又有怎样的历史进展?





新的'米'的标准

      1960年第11界国际计量大会在废除旧的'米'的标准的同时,也规定了新的'米'的标准。

      它就是氪86同位素灯在规定条件下发出的橙黄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

      重新定义的标准,不仅性能稳定,而且没有变形问题。

       后来,人们发现激光更加精巧准确。


米 的 新 标 准

       所以1983年10月,联合国度量组织在巴黎举行会议,规定了新的'米'的定义,即把光在真空中299792458 分之一秒所走的距离定为一个标准米。


纵观历史发展

人们测量的精度越来越高



      HAPPY      

美妙数学天天见

每天进步多一点

亲爱的小朋友们,咱们明天再见!

  NEW YEAR  

编辑:黄静飞


审核:庄旦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