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气?

 知无涯兮生有涯 2020-02-05


气  

对于气,不论传统气功理论也好,中国古典的哲学观点也好,都把它作为一 种实体存在,它可以成为宇宙的本根。在中国宇宙观里边,有的认为道是本根, 有的就说气是本根。从现在的气功观点来分析,实际这两者并不矛盾。

在前面讲 宇宙的物质层次时,曾经讲了有道的层次太极的层次太极层次叫太一,也叫 元气。

如果从本根的高度来讲,可以说道是基础、原始、根本的;如果把 元气也作为本根,它是我们能够认识到的这个物质世界的宇宙的本根。对气的本 根学说,《管子》四篇里讲得早,有人说这不是管子而是邹衍写的,不过我分 析可能是管子写的。管仲为什么这么有能耐有本事,因为他有一定的内在的修养, 懂得气功的内容,有一定的超常智能,因此他对世界的认识就比较深刻。除了《管 子》四篇(内业、白心、心术)别的文章也有谈到特异功能的内容。《管子》里 谈到气的时候,是把气和精连到一起的,“精者气之精也,一气能变曰精”,精是 气的精华,精气可以生天,可以生物,可以生人。不过他说得比较笼统,“下生 五谷上为星列” ,“藏于胸中谓之圣人”。不过怎么生天、生地、生人,人怎么样 成为圣人,他是从精的方面论述的。所以从管子这个时候就开始讲气了,在管子 之前基本没有人谈到气,以前都谈道、天,真正从气来论述从管子开始

从古典 书上来看,对气的论述多的,应该属于《黄帝内经》了。《黄帝内经》里既论 述了大自然的气,天地气节,各种气候的气,同时也论述了人的气。他讲万物都是个气,所以有天、有地、有人,就是气所在的部位不同,在上的生成天,天是 气变的,地也是气变的,人、万物都是气。

对人的气《黄帝内经》讲得详细、 细致,在各种气的著述中它讲得也深刻,后世医家也好,气功学家也好,当 论述人体气的时候,往往都是遵照内经讲述的。尤其在宋朝时气功界有一大派着 重练呼吸吐纳,他们讲的人体内在的经络气脉和气功的道理,基本上都是按照内 经的理论论述的。

《黄帝内经》里边谈到气的名字也比较多,如真气、营气、 卫气、宗气、正气、经络之气,五脏六腑之气,对这些气都在一定的范围内作了 规范和定义,而且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还作了相应的论述。内经里边认为人的 生命活动,关键在于真气。真气是一个总的称呼,“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 而充身者也”,说真气就是受于天空之气、先天之气,还有水谷之气(吃进的东 西),这些相并合充养身体,这就是真气。具体到人体里面,真气就是在经络里 流行的气,“真气者经气也”,或“经气者真气也”,经络之气就是真气。

在这一 点上,很仿佛我们混元气理论讲的混元气,混元气是先天气后天气(后天气包括 水谷之气)、外界大自然的气,这些气合到一起的。

对于卫气的论述很相似于我 们讲的混元气。说卫气是什么呢?“卫气,水谷之悍气也。其气剽疾滑利,不能 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重于盲膜,散于胸腹。”说卫气是我们吃 的东西中间比较剽悍的,流行比较快,比较刚燥,不能在经络里边走,在膜如皮 肤,分肉,盲膜(相当肠系膜、网膜、胸膜、腹膜)上走的。这就是对卫气的一 种论述,与我们讲的躯体混元气的流动、运动相仿佛。又讲卫气的功能是:“卫 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这也相当我们讲的混元气 的部分内容。在《内经》里边还有“气街”的论述,现在对于气街,医学界已经 不怎么重视了。气街,气的街道。

气街理论的重要意义对混元气来说,应该比经 络还要重要。经络学说有些地方古人讲得不确切,而气街理论恰恰是古人认识到 的人体气机的变化,但是它的细节没有讲清楚。一般经络学说讲人体里面的气在 经脉里边走,这里“经”和“脉”这两个字不是一个概念,一般中医对这两个字 也没有认真区别它。

其实经是径路,“曲径通幽”这个径,经者“气之径路也”, 是气的道;脉在中医学中有个定义,“壅遏营气是为脉”,营气和血是极其相关的, 把血拢住不让它走,即咱们说的血管,那是脉。以前有的人讲,气行经、血行脉。 以前讲的经和脉里边的气血,而且脉里边的血得有营气。在管子里边、经里边的 东西怎么到了全身各部了?说有经,然后有络,络又有孙络;经是大的,干线, 络是小的,孙络更小了,在传统气功里边还有缠络。有大络,有络脉,有孙络, 有缠络,不管怎么样,再小也还是个脉呀,周身各个地方的气是怎么去的,这个 问题经络理论没能解决。怎么去营养全身的?以前说经络是一个管一个管的,管 里边有气,管越分越小、越分越小。

怎么把它散到身体各个部分去?在这一点上遇到了矛盾,但是古人有个气街学说,气街学说从另外意义上论述了这个问题。 它本来说人体里的经脉在周身转,一个经脉连着一个内脏,跟肢体相连,怎么转 圈呢?

一般手是个交接点,头是个交接点,胸腹是个交接点,脚是个交接点。如 果是手上的经脉,从胸里出来,走到手上去,从手再返回到头上来,这是手的经; 脚的经,从头上接手上的经脉往下走,走到脚上去,到了脚再从脚往上升。如果 把手往上一伸,阴升阳降,手的经脉从胸出来,升到手上去,这是阴经;阳经从 手上往下降,降到头上来。脚的阳经从头上起到了脚上去,脚的阴经从脚往上升, 升到胸腹上来,是这么转圈圈。这样转圈按经络走行来说,好像很符合了。可是 古人又讲,当人受了大的寒冷之后,把手脚都冻木了,不会动了(没感觉叫做木, 叫不仁,麻木不仁;不会动叫不用),到不仁不用时,营卫之气就到不了了,那 时怎么循行?

古人提的问题很精确也很妙。营卫之气不能营运了不仁不用了,手 脚不仁不用了气还怎么转啊?如果我们再深刻一点,把手脚剁了去,经络不就循 回不了了?《黄帝内经》作了答复,在常态之下,到手脚末端去交流,特殊情况 它还有近路,可以通,不走经而走气街。好像一个城市里的大街 ,大街上人来 人往,你出来我进去互相交流的地方。气也有街,经脉可以出来进去。

对这一点 清朝中医张志聪(他是经方学派)对《黄帝内经》《灵枢》经研究得很深,他讲 营卫气血出入在经脉各个部分都可以进行。实际这是受到气街理论启发的结果。 现在来看,气街理论是非常重要的。

身体里的各种气,集中在经脉,怎么出来, 就通过脉管出来,从好多小道路散出来,到大街互相交流。他讲,“头气有街”, 脑袋上有气街,“胸气有街,腹气有街,胫气有街”。胫指腿,也应该包括上肢。 这就说明身体各个组织各个部分,气可以互相交流,也可以进行循环。所以这个 理论对我们现在讲的混元气理论、气化理论,讲化生、讲混元气的变化是有重要 意义的。

这是《黄帝内经》上讲的人的气。  真正讲到气,从气功角度我们更加重视元气。元气从文献上看,是先讲了人 的元气。《难经》上就讲到了元气问题,讲人的元气是人的根本,然后才慢慢形 成了天地的元气是天地的根本。真正说天地的元气,以讲元气而成名的是《太平 经》,它讲天地人都来源于元气。这样一来,关于气的作用、气本身所处的位置 就分成两个层次了,一个是天地及万物,一个是人,每一个具体事物的根本都是 元气。《难经》里边讲人的元气是人的根本,《太平经》讲天地人都从元气而来, 一个总的元气是天地的元气。

所以谈元气的时候要注意,气功学里边谈元气,一 个是人的元气,一个是大自然的元气。而真正把元气论做到这样全面彻底阐述的 那是宋朝的张君房,他在《云笈七签》里边写了一篇《元气论》。《元气论》这篇 文献是全面论述元气的,从大自然界天地宇宙的元气讲到人的元气,人的元气的 作用,人如何修炼元气。他讲比较透彻,比较细致,比较全面。我们就把这篇文献简单介绍一下,将来在传统气功知识里边要全面讲《元气论》,可能要把《元 气论》的原文都印出来。 

《元气论》里边把道和元气等同起来,说道就是元气。这个观点后世气功 学家有不少门派都这么讲,道就是元气,修道就是修元气。这个问题从真正的道 学理论来讲,是不能等同的。我们混元气理论如果严格细致地来分,它也是不能 等同的。《元气论》里边讲,元气就是一,道也是一,自然本身也是一,道就是 元气。一是什么呢?是“真正至元纯阳一气”。

正由于《元气论》作者张君房把 道和元气等同为一个东西,所以他才认为元气是天地的根本,追溯到我们这个宇 宙刚刚生成的时候,就是个元气,它是万事万物变化的来源。当然这么讲也是对 的。因为元气无形无象是个一,没有分别,所以他才讲元气叫不上个名来,“元 气无号”,但是现在有形象有名号的东西都是它化生出来的,“化生有名”;再就 是元气非常大,把什么都包罗起来了,所以就能化生各种具体事物,此不同于彼, 彼不同于此,这些不同都是元气化生出来的,因为它太大了。所以这个元气一变 化,清气升成天,浊气变成地。

这一点类似咱们前面讲的物质层次里边元气生阴 阳,一个生成两个、一生二的过程。这个生的过程它不是从阴阳来讲的(道学是 从阴阳来讲的,一生二,二是阴阳)。它是从一个气慢慢地化了,清气往上升成 为天,浊气往下降为地。这一点古人讲的不是非常确切。我们讲,天地包括日月 星辰,日、月、星、辰是整个银河系。星星也是个星球,和地球没什么区别。所 以古人讲天包括了日月星,说清阳之气为天,浊阴之气为地,我们这个地球也是 地,这个讲法就不确切了。

我们要这样领会:比较清的气是虚空里边存在的比较 细微的物质;比较浊的气成为各种元素、各种有形的物质。古人分不出这些东西 来,总的来说就是元气无形无象,一变成为有形有象,就有了区别了。对古人讲 的好多东西只能意会一下,不能抠名词,对古人的著作、论述要这样去领会。正 由于元气能化生万物,能化成天能化生地能生出万物,所以人也是由元气生出来 的。当然人怎么由元气化生出来,古人不可能讲得出来,因为他不知道人是进化 来的,认为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一有天就有地,一有地就有人,这是他们的认识 方法。

他们只能讲,人受了天之气、地之气,受了天地之气生出人来,但是怎么 样生,怎么样受天地之气,就讲不出来了。古典气功无论哪一家门派对这个问题 都不可能讲得出来。所以一说就是天之气地之气合成人,人里边又有元气,人的 元气是人的根本,只能讲这些东西。在这一点上,我们务必要知道古人讲这个内 容有唯物论的东西,但是他不可能讲清楚。

所以他就引述《难经》中关于人的元 气:“夫元气者乃生气之原,则肾间动气是也”。“夫元气者乃生气之原”这句还 是《元气论》里的,从“则肾间动气是也”开始才是《难经》的原文,它说“此 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本来《难经》后面还有一句话:“气者人之根本也。”这里没有引用它。这就是说元气一般 指的是“肾间动气”,指是是小腹部,或者肚脐稍稍下一点,如果安静的时候, 或躺着的时候,能觉得里边在动弹,实际是腹主动脉在跳。古人不懂得,以为动 的地方是脉在动,那个气才是根本。这又是个误会。

实际上这个位置是生气之原, 它是肾,包括了泌尿的肾,也包括了中医所说的肾(中医说的肾包括生殖系统)。 因为肾和生殖系统在胎儿期间的早期,不是在下腹部,而是在肚脐后面,随胎儿 的发展、发展……生殖器官降、降、降下去了,在原来地方还保持着肾的气场, 所以在那个地方是先天元气,里边有先天元气,但不是因为它动就是先天元气。 先天元气相当于肾,肾在两边,当中那有个气场,它是引动先天呼吸的生命动力 的,“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三焦是行使元气、通 散元气的。这个地方不是一个点,而是和上面连着,属于肾气的东西。我们混元 气理论的混元窍,就在这靠上一点,它的上缘,把气往上引,不让它往下去。这 是讲一个正常的普普通通的不练功的人身体里边的元气,它是生命的根本。

这是 《元气论》开头从大自然到万物,从元气生了天地、自然,进而生成万物,生成 人,讲了元气是人的根本。后面又论述人的元气和人的生命的关系。人的元气是 维持人的生命的根本。怎么维系呢,人的根本又是什么呢?人的根本就是精神活 动。它说元气是喂神、给神吃饭,营养神的,它说“人之元气乃神魂之肴馔”, 元神拿它当饭吃的;它讲“神无元气即不灵,道无元气即不生”,人体里边没有 元气神就不灵明了(这和《内经》讲的“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精”是一致的)。 如果说没元气,或元气不足了,神就不行了。人太疲乏的时候,精神就不好了, 元气受损伤,神也不行了。讲了这个关系之后,马上就讲练功。练功就是练元气, 把元气练得充足,充足到全身各部分上去。《元气论》里的不足是它认为元气、 元神是两个东西。

但是后世的气功家们,比如黄元吉就说,元神乃是元气灵通 的部分,灵的元气就是元神。这讲得更清楚了。我们修炼元气就是修炼功夫, 过去叫修道。一旦把元气练得充足了,把身体各部分都充起来了,人就变样子了。 元气充足了,身体里边肠胃变了,血脉也变了,血管里不再是红血而变成白膏, 都是白的没血液了。

古人讲得很透彻,到了高级层次(还不是高级层次),就 能够练到血成为白膏,白的脂膏,没血色,一拉开流白水,没血。咱们一听就不 可理解了,“没血拿什么去运氧气?”那时就不需要氧气了,血都不需要了所以 就不需要吃饭了。那不就成为神仙了?有人就问“庞老师,有神仙没有?”看神 仙的定义怎么定。要是说通过练功有了异于常人的功能,有更加高尚的道德,把 这样的人叫做神仙,那就有;如果说神仙是万能的神仙,虚无飘渺的神仙,就没 有。以前说的主宰万物的神仙,我们说没有。超常智能,比普通人高明,什么都 高,功能强,跟普通人不一样,把他叫做神仙我们说可以,但是古人管他们叫真

人、至人,真正的人,这个有,但和宗教说的神仙不是一个概念。

《元气论》这 篇著作在气功史上是很有意义的,它对我们混元气理论有很大的启迪作用。它的 美中不足就是把道和元气划等号了,这对古人来说,根据那时的科学发展状况不 可能把宇宙无形的物质分辨那么清,都是无形无象的,道是浑浑噩噩,恍恍惚惚。 元气也是说,恍恍惚惚,两个有什么区别,说是一个不也可以嘛!其实就说阴阳 二气,阴气、阳气也是恍恍惚惚,将来讲混元气也是恍恍惚惚,这道生一、一生 二,二生三,都是恍恍惚惚。

正是因为这一点,儒家比较实际,就简单说“形而 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有形有象的都叫器世界,各种器械、器皿,有形的 东西。

关于气论,本节书中讲得更多点,因为是讲理论渊源,而不是介绍这个理 论,因此讲时只简单说一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