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生作:作文相对论,用“反义词”写“疫情作文”

 左手作文法 2021-01-28

我们来聊作文。

我讲几对反义词:异与同聚与散新与旧一与多、表与里、读与写
你听懂了,对你作文大有帮助。如果没听懂,不是你的原因,是我没讲好,或是我们之间不匹配,这个很正常。
如果你听懂了,所讲的内容,希望你不仅能用在作文上,也能用到其他方面去。
我们生活着,不就是在作文吗?
文无妄作,人不虚生。



异与同
春天的时候,我家菜园里的桃花开了,粉粉的,挺漂亮;你家院子里的桃花也开了,也是粉粉的,很好看。我摘一朵桃花,你摘一朵桃花,我们把两朵桃花放一块比一比,它们像双胞胎;叫另外一个人来猜一猜,哪一朵是杭州的桃花,哪一朵是金华的桃花,这是件为难的事情,因为它们实在不容易分辨。
虽然它们极其相似,但是它们的经历完全不一样。一朵生活在杭州,一朵生活在金华,虽然同在浙江,同在一片蓝天下,但它们吹的风不一样,淋的雨不一样,听的鸟叫不一样,来采蜜的蜂不一样,来看花的人不一样,所以它们的故事不一样。
我们要知道,相同的结果可以由不同的过程来完成。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妙,条条大路通罗马。
就像爬山,结果是登上山顶,但登上山顶的路有很多条,或是南坡,或是北坡,或是直线,或是路。
就像去上学,结果是准时到校,过程呢可能步行,可能骑车,可能坐公交,可能是电瓶车。
我们拿到一个作文题或一个征文话题,就像站在一座大山的山顶,我们要下山去,各有各的路,我们都得漫山遍野,走向四面八方。过程远比结果多姿多彩。
即使我们一路同行,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也是不一样的。
就像天空飘过一朵云,我说像马,你说像牛,他说像条狗。
就像妈妈烧了一盘菜,摆在餐桌上,大家吃了,各有各的看法,或是咸了,或是辣了,或是刚刚好,还是那盘菜,不同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感觉
写作文就该这样,各写各的才有价值,而不是异口同声,鹦鹉学舌。我们要有自己的判断与看法,而不是盲目地随大流,我们的脑袋可不是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就像这次疫情,你在金华,我在杭州,我们都不怎么出门,但你和我的生活肯定是不一样的。你们一家在一起,妈妈有妈妈的事,爸爸有爸爸的事,你有你的事,也是不一样的。
面对疫情,大家都在发声,各有各的声音,你的声音是什么,对别人的声音你有什么看法?契诃夫有大狗,有小狗,小狗不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乱。所有的狗都应该叫,就让他们各自用上帝给他们的声音。
我讲这一段,是想说一对反义词:异与同。
要在相同中看到不同,在不同中看到相同。



聚与散
昨天看了一部20多年前的老电影《千钧一发》。其中一句台词我别有印象:“我们身体的每个原子也曾是星星的一部分
这是一个很有想象力的说法,很新鲜的说法,也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一个说法。
一颗小行星撞向地球,在大气中燃烧,它会带来很多元素,会沉到土壤里,会在河水里泳,或是被青菜吸收了,或是被鲫鱼了,变成了它们身体的一部分。我们吃了青菜吃了鲫鱼,这些元素又变成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这是一条食物链。
地球上的水,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星星撞击地球带来的。
我们身体百分之六七十都是水分,我们理所当然是星星的一部分。
老古话讲吃土用土,死了归土。我们地球也是一颗星星,在宇宙中不过一粒微尘。我们人,终将化成一抔土。谁都逃不过,有句诗叫“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在这个层面上讲,我们人和一棵青菜、一条鲫鱼、一只蝙蝠,一个病毒,没什么两样,都有成住坏空的一个过程。
病毒比我们更早出现在这个地球上,按先来后到来说,它们是更早的主人。
虽然我们后来居上了,但是,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理解能力去看待所见的一切。
有个故事,楚王丢了一把弓。
楚王说,我是,一个楚国人丢了弓,另一个捡到,那就好了。他的目光在楚国人这个范围。
孔子知道了这件事,说,一个丢了弓,另一个捡到就好了,管他是哪国人呢。他的目光在人这个范围,超越了国界
老子也知道了这件事,了四个字:失弓,得弓。他的目光已经超过了人类圈打破了人物、动物、植物的界限,虽然弓是人丢的,但一只猴子把它捡去了,也很好啊。
我们比一比楚王、孔子、老子,还是老子视野宽广,境界最高。
这扯得有些远了。我想表达的是,平等,相互理解尊重,少一点分别心我们身体的每个原子也曾是星星的一部分。”我们都是来自星星的你。
这句话里,其实是有一个写作方法的。
我称之为“聚散”,也是一对反义词。
来自不同地方的原子,组成了一个个不同的我们。
举个例子:名著《三国演义》,讲的是“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是这个道理。
再举个例子:我们是龙的传人,传说龙有九种动物组成——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也有说龙是一种真实存在过的动物,推荐马小星的《龙:一种未明的动物》)
我们可以编一个故事,从前有个怪物,长得丑,但心地善良。他帮助鹿,鹿感谢他,借他一对角;他帮助骆驼,骆驼感谢他,借他脑袋;他帮助兔子,兔子感谢他,借他眼睛……最后他组合成了龙的样子。
就像你想吃一顿肯德基,得30元先洗碗,得了10元;再拖地,得了10元;再把洗衣机里的衣服晒了,得10元;这顿肯德基就成了。
这讲的是聚,积少成多,将珍珠穿成一条项链,课文《青蛙卖泥塘》《总也倒不了的老屋》都是这样的。
讲了聚,“散”是怎么样的呢
龙把东西都还回去了,是散。
你得了30元,5元买饮料,10元买鸡翅,15元买汉堡包,这是散。
龙生九子,也是开枝散叶。
一棵桃树结了10个桃子,被不同人摘去了,是散。
绘本《彩虹色的花》是散。
聚散是一个作文结构。
不管聚还是散,都是变化,写作文就是写变化。
变化的“化”字,甲骨文里是一个站着的人和一个躺下的人,讲的从生到死,当然是变化。
请记住,这是作文的结构

“化”字




新与旧
刚才提到了原子。我们身体的每个原子也曾是星星的一部分我想问一个问题什么东西能够穿过我们的身体?
子弹可以会要了我们的命
换个角度去想,我们去医院B超、X光做核磁共振,超声波、X射线、磁力线穿过了我们的身体,就像光线穿过稀疏的树林——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我们打电话听广播的电磁波,穿过我们的身体,称“电磁辐射”。
我们来看原子的结构,中间一个原子核,旁边很多电子在绕圈圈,它们不头晕,特长就是转转转
放大了看,有点像太阳系八大行星绕着太阳转、沿着轨道转转转,转出日夜,转出四季。转就是变化。
作文也是绕着核心转转转。

原子模型

八大行星

原子核和电子之间有很多空隙
我们的身体由原子组成,通常是由细胞组成。细胞里面有细胞核细胞质,们之间也有很多空隙

冠状病毒颗粒结构

也就是说,换个角度去看,其实我们的身体是一张网,有很多网眼很多东西都可以穿透我们的身体。比如说暗物质
也许我们从来都没有这样去考虑过,这就涉及到又一对反义词新与
我们只要换一个角度去看,司空见惯的旧东西也有新的一面
写作文,经常讲一个“新”——材料新,立意新,风格新,读来耳目一新。
很多同学很郁闷: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几乎都在重复,新从哪里来
其实换一个角度就行,东坡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早告诉我们了。
我们要在旧的基础上,换一个角度或者再往前走一步,就能见到一片新天地
横切的苹果有颗五角星。
横切的苹果

我们写作文,要在已经掌握的熟练熟悉旧的基础上,做一点尝试,做一点改变,就会起来。
新不是横空出世,不是突如其来,它一定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就像这一次疫情,肯定不是无缘无故的出现,它在我们发现之前就已出现。“天下的事,没有突变的,只有我们智慧不及的时候,才会看到某件事是突变的,其实早有一个前因潜伏在那里。南怀瑾《论语别裁》
老瓶可以装新酒,老树可以发新芽,老面孔有新感觉,在我们毫无新鲜感的作文上我们换个角度,仍然可以写新的东西



一与多
我们来谈疫情作文写什么,怎么写,用一对反义词:一与多
疫情是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了。
从写作上来讲,这次疫情一个作文题目提供我们写作材料,一次地震一场洪水一台晚会一场球赛,多少分别的。
我们可以写人物,写事情,写景物。
我们可以写童话,写科普文,写散文,写诗歌,写信写采访稿,写调查报告等等
写人物,要写立体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理要抓住。
事情要写清楚起因经过结果,或者说是开始、发展、高潮、结局。
写报告写信,要注意格式
这些都是写作的平常知识。
作文的关键在于,你作文的触发点是什么——面对疫情,什么东西击中了你的心,让你有话想说,让你有了情绪,有了想法,有了观点。
比如:看大家去抢购口罩、双黄连;看好心人献爱心,扔下口罩或钱,转身就跑;看见医生护士脸上被口罩、护目镜勒出的痕迹;看到被感染的婴儿在隔离箱伸手要护士抱抱……看到这些,你心里有声音吗?
看到那些不戴口罩,去聚会聊天打麻将的人,你有话要说吗?
你要清楚表达自己的中心意思是什么,围绕你的观点组织合适的材料材料有条理连贯成一个整体。
我最怕别人问作文怎么写。因为我不知道你经历了什么,我知道的是我会怎么写,我不知道你该怎么写。我所能做到的,就是希望以我自己为例子给你一点启发,仅此而已。
疫情是一个大范围,我们作文要找到一个小切入点,一定要写自己熟悉的东西,把握的东西,不然容易假大空。
写作文,写出内容的变化,从变化当中,推导出、让读者感到你要表达的那个中心意思。



与里、读与写
药是苦的,糖是甜的。药里加糖,喝起来像饮料,可口美味解渴更治病。
汉代刘向讲: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那么,写书做文章即制药。
药进肚里起效果,靠的是吸收。读书自然也要吸收。书是精神食粮么。书不一定是有字书,无字的也是书。这次疫情,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部大书。
一朵花,一片叶一只蝴蝶,都是一本书。有个作家讲:哪怕是三分钟,仔细地观赏那些花也比阅读千百篇无聊的小说更富有文学性。所谓文学,就是这么一种东西。即使在一片叶或一只蝴蝶上面,如果能从中找到自己心灵上的寄托,那就是文学。(川端康成)
但问题是,书的口感太好了,读者往往容易八戒吃人参果囫囵吞了。所以,读书的关键,要分出哪部分是药,哪部分是糖。这才是“善读之”。
或者说,文章是“糖衣炮弹”,糖衣包装,炮弹有奇效。
据说,从前“真理”和“谎言”是一对姐妹,有一天她们一起河边洗澡,“谎言”先出水上岸,“真理”的衣服漂亮,于是就穿了“真理”的衣服先走了。清高的“真理”上岸后,发现自己的衣服没有了,拒绝穿上“谎言”的冒牌衣服,很有骨气地光着身子走了。
“真理”求见国王,可是国王无论如何也不肯见她—— 一个裸体女郎,还差点把她关进监狱后来,“真理”穿上了寓言的外衣,国王高兴地接见了她。
赤裸的真理人们看了会觉得刺眼。敢于直视真相的勇士是少的,比如我们不愿正视自己的肥胖、懒惰、自私,我们会找到各种安慰自己的借口。人与人之间,说一些直白的真话,一不小心,就容易翻了船。
所以,作文要善于将真理包装起来,有皮有馅,是个包子。
读书别只顾面子,要见到里子。
作文要有里子,还要有面子。作文就是个包子。切记,一口咬下去要咬到馅,作文开头要有料
很多同学写作文,开头爱兜圈子,华丽丽的排比句,其实没什么用。就像一顶帽子,戴谁头上都合适。
且,作文的主要内容表面浮光掠影,喊喊口号,泛泛而谈,因为他没有去追问,他只是像监控一样记录。
作文多问几个为什么,也许就能找到人物、事件、现象背后本质、关键、真相。
“真相”是个好词,对作文很有帮助——“真”是核心、原因、里子,“相”是“真”引发的内容、现象、面
就像这次肺炎疫情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现象,我们逮住一个现象去追问,一定能够发现一点什么,领悟一点什么,改变一点什么。
是教训?是人间大爱?是勇敢是大自然的和谐,生态的平衡?是规则?是自私?还是其他?
我们要努力人情,见人性,明事理,们要歌颂真善美,也要揭露假丑恶,我们要努力触及本质。只有及了本质,作文才算“文无妄作”。
我们写作文,就是要让自己成长得更好,让世界变得更好。

书是精神食粮。这是最好的比喻。
我们吃东西,满足的是回味。所以,我们写作文要让它有味道。
请再回味这几对反义词:异与同聚与散新与旧一与多、表与里、读与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