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现代生活范儿】物欲时代已经结束,新幸福的十个条件

 智能人做超人 2020-02-05

『后现代科学技术』公众号发布理论物理学/自旋电子学/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仿生智能等主流科学,及场科技/信息医学/自由能源/推进技术/水科学环保技术等边缘科学信息,以主流学术标准和东方自然哲学视角对后现代科学、技术与产业革命进行分析,结合区块链等后现代金融科技,打造创新生态以后现代的生活范儿,推进科技革命。

推荐阅读

        2017年1月30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荐读】栏目推荐了一篇文章,题目为《从物质中获得幸福的时代已经结束》,给出了达成自由生活“新幸福”的十个条件,并提出获得新时代幸福的十八条建议。在我们看来,这种新幸福的自由工作与生活方式,极富后现代科技产业革命后的社会生活特征,其最大的标志是,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科学将以理论与实验的方式证明物质将不是首要的,最重要的是信息、生命与心灵。后现代生活范儿将人们从物欲中解放出来,从而步入自由的极富创造性的精神世界。

        这篇文章实际上摘自日本畅销书作家、花旗银行高管本田直之的著作《少即是多:北欧自由生活意见》。我们生活在一个全新的时代。拼命赚钱,再把钱努力花掉,像这样用力“加速”的时代慢慢结束,整个社会正逐渐进入减速时代。在新的时代,怎样生活才能获得幸福快乐?

        为了找出答案,本田直之前往“世界幸福排行榜”前几名的北欧各国,采访当地居民,发现他们都摈弃了旧有的物质至上主义价值观,崇尚物质简朴、精神丰盈的“Less is more(少即是多)”简单生活方式,更为珍视精神和体验带来的幸福感,并将时间与金钱投入其中。

        作者提倡的生活方式并非苦行僧似的节约和忍耐,而是认真思考自己的生活与人生,仔细甄选对自己来说最为重要的东西之后的主动选择,以此摆脱金钱、时间、场所等束缚,享受真正自由的生活。北欧自由生活有着更丰富的内容:享受工作、有关系亲密的朋友和家人、拥有富于刺激性的兴趣和生活方式、具备有效的思维习惯、能够放眼未来等。

        尽管每个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北欧自由生活方式并非只有住在北欧才能实现。如果现有的生活让你感觉不到幸福,只要放下负担,主动选择,你都可以尝试 Reduce(减少) —Reset(重新设定)— Rebuild(重建),去实行一种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一步步迈向真正的幸褔。

Less is more.(“少即是多”)

        在过去物质匮乏的年代,不断做物质加法——为家里添置冰箱,买回电视机,配齐洗衣机,再买辆车……从一无所有的状态到“全副武装”的过程,确实能给人幸福的感觉。但现在,物质空前丰富。

        在一个万物俱备、什么都不缺的年代,占有物质很难再刺激我们的感官,让我们获得长久的满足。在新的时代,比起金钱和物质,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充实感。从实物中获得的满足感只能持续很短的时间,但是我们宝贵的经历以及从中获得的知识,将永久地入驻我们的生命。

        如果一个人清楚了对自己来说什么是最为重要的,就可以干净利落地砍掉那些生活中不需要的东西。与其说是“化繁为简”,不如说是“刻意放手”更为贴切。

达成自由生活“新幸福”的十个条件

        一、 享受工作

        这和工资高低没有关系,而关乎工作是否开心,是否觉得有挑战性和成就感,能不能让你学到东西;不断成长、进步,并能为之感到满足。

        二、 有关系亲密的朋友和家人

        如果工作顺利,却没有可以亲密分享的家人和朋友,这谈不上愉快,更没有幸福可言。

        三、 拥有稳定的经济来源

        这并不是说你必须拥有多么庞大的资产,或是必须有相当高的收入,只要可以满足自己安定的生活就可以了。

        四、 身心健康

        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灵才能全心全力地去工作、去生活、去奋斗、去进取。

        五、 拥有富于刺激性的兴趣和生活方式

        成年进入社会后,又习惯将人脉圈与利益圈捆绑在一起,但如果没有一两个让自己充分享受的兴趣,就无法拥有纯粹而不带功利色彩的社交圈。

        六、 拥有一定的时间自由

        拥有可以完全自行支配的时间,可以陪伴重要的朋友和家人。

        七、 选择适合自己的居住环境

        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有着怎样的活法,用心挑一个适合自己的居住环境,关乎幸福。

        八、 具备有效的思维习惯

        总是推卸责任充当受害者的人、经常处于消极状态的人、习惯性寻找借口的人、被固有常识局限并难以突破的人,都很难邂逅幸福。

        九、 能够放眼未来

        幸福指数下降的第一原因,就在于人们看不到自己的未来,继而心生不安。

        十、 感觉自己正在向目标迈进

        循序渐进而又充满目标感的生活是踏实的,最幸福的感觉是永远在路上。


如何获得新时代的幸福?

        所谓新幸福,就是摆脱金钱、时间、场所等外物的束缚,让我们重新拥有自由。

        一、 从“厉行节约”到“主动选择简朴”

        从北欧国家的富裕阶层依然过着简朴的生活就可以看出,这属于他们的“主动选择”。他们在物质上虽然简单,精神上却非常富足。将时间与金钱投入到积累人生体验和感受上,而不是消耗在对物质的追求里,就会收获精神层面的富足。而一旦养成简单的生活习惯,就会享受其中。

        二、 从“拥有金钱”变成“拥有时间”

        无论是渴望金钱还是时间,都要弄明白自己到底“为什么想要”,并能轻松驾驭;如果不知道追求、拥有他们的目的,得到再多也没有意义。

        三、 与其追逐地位的提升,不如追求自由

        如果一个人在公司得到提升,我们一般会认为他拥有了更高的地位,在一个充满竞争性的环境成为最后的赢家,但同时你要知道,他也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工作时间、更复杂的人际关系、更大的业绩压力。如果你换一种思路,只要你的工作能够令你充满成就感,并且可以让你在自己的专业上不断成长,那就是正确的选择。

        四、与其在一流企业就职,不如从事自由职业

        做一名自由职业者不但在收入上有很好的回报,工作方式还很自由,比上班族要幸福得多。在美国,有四分之一劳动人口属于自由从业者。想要获得幸福,就要贴近工作的本质,从专注于工作本身的投入感和成就感中去寻找满足与自由。我们不是鼓吹大家都辞去公职从事自由职业,而是主张即便是一名上班族,我们也应该尽力创造一种可以自由发挥、决断的弹性工作方式。

        五、与其一味推销自己,不如提供帮助

        如果在工作中低人一等,想要与更高级别的人平起平坐,就要学会不卑不亢、自爱自信。与其花力气自我推销,不如把精力投放在自我精进上,当自己能够为他人提供帮助时,就意味着你已经成功了一半。

        六、 做不依赖任何平台、靠实力说话的人

        在名企身居高位,自然会让各界人士趋之若鹜,就连邻居都会心生羡慕:“你的工作真不错呢。”但是不是你一旦离开公司,你的光环就会褪去?在当今互联网时代里,如果你能坚持学习,运用新媒体,那么过去你是否拥有地位和名声就变得不重要了。最后能够持续发光发热的人,一定是那些不依赖于任何平台、靠实力说话的人。

        七、 以愉悦的心态面对辛苦

        辛苦的感觉来自“被迫而为”,而愉悦则来自于“主动想做”。只要我们具备调整心态的意识,就可能把他人眼中的辛苦变成我们全新的幸福。

        八、 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如果我们被固有的常识束缚,就不可能获得新的幸福。因为常识是过去的人所总结的经验,相信常识,自然也就很难从旧式价值观里脱身。每个人都应该好好去想想“幸福到底是什么”,不要让那些物质主义影响到你。

        九、 小众市场更具消费力

        无论是打工还是创业,都应该瞄准小众。小众更能汇聚力量,也更容易感受到品牌的热忱,销售成果当然也更加显著。

        十、 比起短视的加薪,更应重视个人品牌的积累

        不要一味追着眼前的东西跑,而要珍惜随之而来的际遇。在这个缺乏持续性的年代,唯一能够保证持续发展的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以及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促进个人口碑的提升。

        十一、在咖啡馆、公园、健身房等场所办公

        现代社会的工作方式,并非一定要局限于具象的办公室,成天关在里面做事。只要能按时完成自己的工作,尝试移动办公未尝不可。不要拘泥于办公室的具体形式,可以把所有的场所都当成是自己的办公室!

        十二、借助生活方式这个共同语言拓展自己的世界

        掌握一门任何人都听得懂的“共同语言”非常重要,比如运动、红酒、美食、文化或是历史方面的话题都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它标榜的是你的生活方式。

        十三、比起短暂的大幸福,长久且可持续性的“小确幸”更令人感动

        “小确幸”是这样一种幸福——虽然欲望本身并不庞大,但只要能让人确确实实感受到,哪怕真的是微不足道,也足以让人把日子好好过下去。真正的幸福,来自于自己的体验,它是由寻常度日间一点一滴不经意的喜悦感堆积而来。

        十四、在方便快捷的时代,刻意追求一些“不便”

        在这个方便快捷的时代,人需要刻意去追求一些“不便”。“不便”如果是被迫的,就会非常痛苦;而如果是主动选择,就可能乐趣多多,利于形成新的刺激,让满足感的阈值下降。

        十五、比起金钱,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充实感

        不管是从团队合作中获得成就感,还是拿着很低的薪水却能不断学习成长,只要工作这件事变得令人愉悦、充实,压力就会被逐渐化解。通过工作来让自己成长,就会不断发现新的挑战,使得工作意趣盎然,对未来充满信心。

        十六、提高工作效率,改变“重量不重质”的习惯

        高效工作能够带来成就感,而持续的成就感能够造就一个高满意度的生活状态。

        十七、从“以他人为中心”转变为“以自己为中心”

        在体验人生的过程中,如果缺乏足够的自我判断训练,就很容易被其他人影响。记得在漫长的时光里坚守自己想要的。

        十八、改变每天既定的生活模式,享受变化

        去寻求变化,喜欢变化,享受变化吧!一定会给你带来无数新的邂逅和全新的发现。

原书序言:为什么生活富足的日本人并不觉得自己幸福

近几年,很多调研机构都在发布世界各国的“幸福指数排行榜”。在盖洛普民意调查组织公布的2010年度调查报告中,日本的幸福指数是全球第81位。而雄踞排行榜前四位的(丹麦、芬兰、挪威、瑞典)无一不是北欧国家。

在北欧,各个国家的国民税金及社会保险金缴占比重几乎占到其收入的六到七成,国民拿到手的实际可支配现金并不可观,可却全都居于幸福排行榜的前列。

相反,日本国民的税务负担率才四成左右,国民手中所掌握的可自由支配现金非常充裕,市场上形形色色的商品亦种类繁多。可相对富有的日本人,为何却难以感觉到幸福?我想,其罪魁祸首就在于,他们信奉美式的物质至上思想,而这样的价值观和幸福感之间是水火不容的。

2005年,日本经济再次跌入泡沫时期,从那时候开始,我对于日本人所持的“幸福观”的理解产生了“违和感”。当时,我刚刚开始东京和夏威夷之间两点一线的生活,一直在思考这种“违和感”是如何产生的(顺便说一下,据2011年的盖洛普“全美幸福指数调査”显示,我当时的居住地夏威夷是全美幸福指数排名第一的州)。

从2007年起,我真正开始了自己的两点一线生活,每年也有机会到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幸福指数排名靠前的国家生活,我发现,如果人类依然运用过时的价值观去构建自己的生活方式,就会越来越难以感知幸福的真谛。

夏威夷、新西兰、澳大利亚……虽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生活简朴,却格外幸福,而物质高度发达的日本,人们却难以感受到快乐……往来这些国家的次数越多,这样的反差感觉就越来越突出。

就个人而言,其实我对物质的占有欲,比如一定要开名车之类的欲望,一点也不强烈。在刚刚开始双城生活的时候,我还在嘀咕,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才有这样的“违和感”,是不是因为夏威夷的价值观本身和其他地方的不一样,我才会变成这样。但现在我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让我抱定这种想法的决定性因素是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有消息称,近几十年来,美国人的住房面积以每十年20%的增速不断上涨(Spend Shift,约翰?耶森玛、迈克尔?德安东尼奥著,有贺裕子译,PRESIDENT出版社出版)。为了填充空旷的空间,人们内心充满着购物的冲动,使得家具、家电、服装、首饰以及玩具等数量急剧增加,就连家用汽车的规模也在不断壮大。

但是,这些都是通过贷款即负债行为建立起来的幸福。随着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的破产,房地产神话随之破灭,曾经的幸福非但不复存在,甚至沦为不幸的枷锁。这些表面看上去是标榜富庶的东西,其实根本就是绣花枕头,作为不幸的佐证倒是再好不过。

因为这样的生活方式全都建立在一个大前提之下,那就是相信自己一直会拥有稳定的收入,而整个家庭所拥有的资产将会源源不断地持续增值。

在夏威夷、新西兰、澳大利亚这样的国家和地区,虽然物质品种相对单一,人们的生活本身也很单调,但他们可以纵享大自然的恩惠和各式各样的户外体验,不会为物质和金钱所摆布,他们将生活重心转移到精神享受与切身的体验之上。我越来越确信,这些看上去乏善可陈的生活,其实是静水流深,简朴之中蕴含着更为丰富的质素。

“Less is more”是一个象征时代潮流的关键词

“Less is more”,出自德国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的名言。密斯?凡德罗是与赖特、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齐名的20世纪中期全球最著名的四位现代建筑大师之一。“Less is more”是他对建筑设计在哲学意义上的描述,但是在我看来,“少即是多”这个关键词,也正是现代人所苦苦寻觅的幸福良方。

从现在正在热销的商品中就可以看出端倪。譬如iPhone,就算不看使用说明也能够凭借直觉操作。整个设计没有键盘、按钮之类的多余物件,外观设计、基本功能全都一目了然。而之前的那些畅销商品,无一不是功能复杂、极尽奢华,外带超厚的使用说明。iPhone之所以能够风靡全球,只不过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而已。

凡德罗自己也曾经说过,与附加的装饰相比,进行精简要更为困难。这个观点套用在生活方式上也一样成立。

过去,人们不辞辛劳地拼命工作,大肆花费挣来的钞票,也许用不着考虑这么细致的问题,因为那时候人们相信,通过平面广告、电视广告和商家的市场宣传买到更多的东西便是幸福。

但是,如果想要将生活化繁为简,你就必须认真思考自己的生活乃至人生。重要的是要通过我们“自己的意志”来做选择。正因为就连随身之物都必须精简,才更能推动自己去追求富有效率的生活。

其实自古以来,日本人的骨子里所持有的就是这样的想法。但是,在经历了高速的经济增长期以后,受物质主义思潮影响,大众的观念才逐渐发生了转变。

所谓的物质至上主义,换句话说,就是一种生活中除了被车、房束缚以外,还会受到其他物品和场所制约的生活方式。

我们要从这种束缚中解脱出来,自由自在地生活。

为了更好地享受生活,我以为,“Less is more”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生哲学。

现在,如果我们依然坚持追求关于幸福的旧式价值观,就不可能再得到快乐。

当然,也许其中还是有一些人会获得成功。但是拼命工作挣钱,然后购买自己心仪的东西,不断地升职加薪,即便如此,就是找不到那种神似幸福的感觉。现在这样的人越来越多,所以才会出现开篇提到的排名。

前面说到的次贷危机,虽然发生在美国,但日本也不能独善其身。降薪裁员,公司倒闭,原本一切安好的人生,瞬间轰然倒塌……这些是现在每个日本人都可能遭遇的问题,我们必须注意到这样的事实。

为了得到幸福,必须做的事

最近,正如我在2005年所感受到的那样,为了购买新近的时装和时尚品牌,或是汽车房子,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忍受超长距离的通勤,从事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和应付复杂的人际关系,并为此抱有“违和感”。

与此同时,一个对物质表示出轻蔑态度,被称为“草食族”的人群适时出现,共同形成了崭新的潮流。而像我这样住在自己喜欢的地方,自由自在地工作,选择两点一线双城生活的方式也是顺应这一潮流的表现。

不要因为受广告、宣传等商业影响而去刻意迎合任何生活方式,要去主动甄选对自己来说最为重要的东西,仔细斟酌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一切皆由我们自己做出选择,这才是决定幸福与不幸的关键。

关于个人的幸福也是如此。就算你开始自行创业或是从事营销,如果不在我们的幸福观已经发生变化的基础上加以考量,就不可能获得成功。

这种关于幸福的全新价值观的重要之处在于,它的外观看上去非常质朴,但内涵却相当丰富。我们要根据具体的现实生活处境,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收入来源、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即要建立一个既自由自在又富于流动性的简单生活形态。

为了坚定自己的想法,此次,我特意前往丹麦、瑞典、芬兰等幸福指数排名靠前的北欧国家,围绕幸福的话题与二十几位人士进行了探讨。本书就是在整合这些采访的基础上,对如何获得幸福的生活,所做出的全新思维和行为论断。

达成自由生活“新幸福”的十个条件具体都包括些什么呢?

富足的日本,为何却在幸福指数排行榜的排名如此靠后?

想要获得自由的生活,我们需要做出哪些改变?

想要获得自由的生活,我们又必须做出哪些舍弃?

想要构建这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我们到底应该做些什么?

本书将对此一一给出答案。

最后,我诚挚地祝愿各位都能够确立这样的全新价值观,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

本田直之 于夏威夷

      作者简介 本田直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