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批独生子女已经撑不下去了,缺钱正在“榨干”中国下一代

 谢耳朵馆长 2020-08-13
现代社会,90后独生子越来越意识到钱的重要性。
日常生活的开支,买房的压力,父母一天天变老的背影,这些大山归结起来就两个字——缺钱。
《我不是药神》里有一句经典的台词:
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病,穷病。
现在,大部分普通家庭的独生子女都患上了这种病,缺钱正在榨干中国下一代。

“负”二代
权威机构数据显示,中国社会90后人数大约有1.7亿,93.7%的人负债。平均负债高达12.7万元,需用18个月还清,是典型的“负”二代。
其中,90后男性的债务要比女性多,通常是房贷、车贷、透支信用卡,而女性则是支付宝、淘宝花呗。那么,为什么90后总是缺钱呢?
究其原因,其实和90后成长的环境有关。

嘉御基金创始人卫哲,曾担任过阿里巴巴B2B业务总裁,他总结的95后的财富观很值得借鉴:
近年来中国几乎每隔5年会产生一代人,而且每代人的特征非常鲜明,85后还是存钱的、90后不存钱、95后敢借钱。
卫哲认为,95后将会是下一代的主力消费人群,因为他们没有贫穷的记忆,而且未来将拥有的资产也带给他们很强的安全感,他们的财富安全感是中国有史以来最高的一代。
卫哲把95后敢于借钱消费的特征称为“财富安全感1.0”。
我身边的90后很少有存款上万的,有的甚至还负债累累。
不过当问到他们对未来的憧憬时,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认为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而目前的困境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
不过,这种自信有时却是盲目的自信,当你问他们具体的规划时,他们都是语焉不详,总是在等待机会,想着先在自己的岗位工作几年,有了一定的经验和基础再去拼一拼。

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可以说是一个“千年难遇”的时代,我们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在独生子女出生的年代,正逢国家经济飞速增长,很多底层人民搭上了国家的顺风车而一飞冲天,突破了阶层的限制。
这也给了大众一个错觉:只要努力,每个人都能突破阶层,成为富人。
其实,努力没错,只不过,努力只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绝不是成功的充分条件。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这句诗之所以被千古传诵,正是因为其揭示了阶级松动是个偶然事件,如果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努力而突破阶层,那也就不会有人专门写诗来描述了。
90后的乐观,大部分是对于事实的错误估计,甚至是对事实的回避。

让人绝望的马太效应
“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穷人因为缺钱而和富人的差距越来越大。
这个差距不仅仅体现在财富上,更体现在见识、眼界、能力、学历上。
富人拥有更好的资源,可以享受更好的医疗和教育,可以专心发展自己的爱好,进而在一个领域有所突破。
而穷人,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为了生计奔波。
穷人把时间卖给了富人,富人利用穷人的时间来实现自我成长。

这一点在90后独生子女身上尤为明显,因为财富的限制,他们把自己最好的时光奉献给了公司,以此换来活下去的资本,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放弃了提升、成长的机会。
而比贫穷更可怕的事情正是放弃成长,得过且过。
身为独生子女,可以依靠的只有渐渐老去的父母,这时的你千万不能盲目的乐观,也不能把自己的未来交给公司,一定要有自己的人生规划,不被缺钱蒙蔽了双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