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令中国农民头疼的秸秆,却成了循环农业的宝藏,德国是怎么做的?

 五湖四海董庆银 2020-02-06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如何处理秸秆就成了一种农业“顽疾”,自从很多农村地区不允许直接焚烧秸秆之后,关于对秸秆的综合利用的讨论就一直没停过,从制作饲料到回收制造秸秆家具和餐具等,虽然各种理论层出不穷,但是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就连一直在农村推广的秸秆还田,都出现过不少问题。

令中国农民头疼的秸秆,却成了循环农业的宝藏,德国是怎么做的?

秸秆还田原本的目的是在不产生环境污染的情况下,让秸秆发挥原本的作用,直接粉碎还田的方法不仅可以减轻农民的工作量,发酵后的秸秆粉末还能做土壤肥料,可以说是一举两得。而秸秆还田之所以会引发农民的争议,主要是因为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导致很多问题。几乎每年都有农民反映,秸秆还田之后,粮食产量不增反降,农村土地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为农村土地没有经过休耕,秸秆发酵的时间不够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庄稼出苗率的同时还容易爆发病虫害。

令中国农民头疼的秸秆,却成了循环农业的宝藏,德国是怎么做的?

正是因为秸秆还田存在这些弊端,直到现在很多农民也没有找到一种能够完美处理秸秆的方式。事实上,秸秆处理是全世界的农民都要面对的问题,不过在这一点上,也有国家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例如令很多中国农民头疼的秸秆,到了德国反而成了农业生产中的宝藏,这个国家是怎么做到的呢?

在一众农业生产模式中,德国的循环农业在全球范围内都能叫得出名字,德国的循环农业,是将种植业,畜牧业和加工行业有机联系起来的综合经营模式,从而让整个生态链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基于循环农业的模式,德国农民对秸秆的处理有两种典型方式。

令中国农民头疼的秸秆,却成了循环农业的宝藏,德国是怎么做的?

一方面是实现种养一体化循环,秸秆过腹后再还田,德国家庭农场里的小麦秸秆,很大一部分都用来作为牛场的垫料,玉米收获之后也被打碎青贮作为牛的饲料,产生的牛粪和垫料再统一回收到发酵池发酵。德国畜牧养殖的规模,大多和种植规模相匹配,农作物种植产生的秸秆量,刚好能满足还田和饲喂牲畜的需求;而牲畜产生的粪污等废弃物,经过各种处理后生产的有机肥,也恰好可以满足作物种植所需。

令中国农民头疼的秸秆,却成了循环农业的宝藏,德国是怎么做的?

另一方面,德国的秸秆利用还运用了沼气发电,之后将渣料还田的循环方式。德国是沼气工程发展得比较成功的国家之一,沼气发酵以青贮玉米、谷物、干草、牛粪等为原料,这些原料主要来源于周边农场和畜牧养殖场,这样一来来,秸秆既能作为沼气发电的原料,沼渣还可以作为肥料还田。

以上这两种产业运作模式,让秸秆成了德国发展循环农业的宝藏,这种低开采、高利用和低排放的农业模式,在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相比之下,虽然中国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此同时也伴随着资源的高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德国的循环农业在中国为啥发展不起来呢?

令中国农民头疼的秸秆,却成了循环农业的宝藏,德国是怎么做的?

事实上,循环农业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受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农民在“土地种植—养殖—还田”的环节上出现了脱节,因为土地经营模式的限制,我国的很多种植大户和大型养殖场都是独立存在的,河南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链。看来对中国而言,不管是发展循环农业还是让秸秆有更好的出路,都需要更多尝试和努力。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和我们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