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一个日本人在大理七年的自然农法

 文明世界拼图 2020-02-06

六在现场吹的长长的乐器就是来自澳洲的迪吉里杜管,声音跟这种类似

《六》:一个日本人在大理七年的自然农法

“大理像是一个神奇的王国,那里住着很多有趣的灵魂。”

10月28日下午,深业上城本来书店新书《六》的分享会上,一位读者这样感叹。

台上演讲的两个来自大理的有趣灵魂:一个是《六》的主角受访者,能说一口流利汉语的日本人上条辽太郎;一个是《六》的作者苏娅,前媒体记者,在北京生活十年,现随夫定居大理。

两人轮番介绍彼此认识的过程,六独特的自然农耕法,还有三个在家自然分娩的儿子。讲座结束,六现场演奏了一段口弦和澳州的传统乐器迪吉里杜,令深圳读者眼界大开。

《六》:一个日本人在大理七年的自然农法

“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农耕时代,小农生活的美好生活早就被时代的车轮辗得粉碎,不承想,一个日本人在大理,不仅把这种农耕小日子承继下来,而且过得有滋有味儿,现在还成了一本书的主角。上条辽太郎的中文名叫六,是从他的英文名谐音中随手拿来的,后来他才发现在中国六一个非常吉利的数字,现在《六》又成了书名。

《六》:一个日本人在大理七年的自然农法

七年来,他和妻子住在大理一个简陋又整洁的老院子里,生了三个儿子,靠自然农法种了两亩水田,八分菜地,没有牛,春种秋收吆喝朋友帮忙,像开大party。冬时酿酒、做味噌、做腐乳,全家的吃穿用度基本靠手工解决。隔三差五和朋友们即兴演出,吹着长长的像木棍一样的澳洲传统乐器迪吉里杜管。

《六》:一个日本人在大理七年的自然农法

苏娅在大理人民路第一次遇到在路边弹琴的六,面前摊着空盒子,苏娅第一次路过放了一点钱,第二次又放了一点,第三次,她正准备继续放钱时,被六拒绝了。她愣了一下,对这个弹琴人多看了两眼,有了好奇。

第二次她回到大理买他的菜,买完六提醒她:这是今年最后的茄子,吃完这几个就不要再吃了,冬天吃茄子会冷。

第二年开春她接到他的邀请,让她帮忙去种稻,她感觉像把种子种到了心里……

在苏娅的认知中六的身份在慢慢迭加:音乐人+卖菜人+种菜人+种稻人+酿酒人+做味噌人+按摩师+在家陪妻子自然分娩了三个孩子的人……

后来苏娅和六一家成了好朋友,慢慢萌生了把他的生活纪录下来的念头,六慷慨地接受了,两个人开始了断断续续的对话,有了这本书。

《六》:一个日本人在大理七年的自然农法

不翻土、不施肥、不拔草的自然农法

人与自然之间如何相处?

六给出的答案是:无限信任。他种地种菜有三不原则:不翻土,不施肥,不拔草,乍听完全是懒汉的种法,很有可能“草盛豆苗稀”。结果他的稻子收割后,邻家田地的主人第二年也跟着自然农法。

“我不说农药不好,拔草不好,我只做,做出来人们信了就会跟着做。”六说。

《六》:一个日本人在大理七年的自然农法

六觉得人和土地是共生关系,要相信土地的力量,有的土地只种同一种植物,会越种越肥,有的就需要换着种;草和苗有一种自然的共生关系,他不想因为拔草而破坏了苗的生长环境。虫子同样是自然的产物,如果拔掉杂草,本来吃杂草的虫子有会吃菜。在他眼中,土地里的物物之间都有自然平衡的法则,不要过多的人为干预。

他不买种子、把前一年结出来的瓜果种子留起来,第二年继续种,他甚至清楚哪颗菜是由哪颗种子长出来的。

《六》:一个日本人在大理七年的自然农法

他笃信食物是自然的恩惠,觉得土地给你提供的食物就是你需要的,没有提供的就不要吃,因为不需要,而心和吃的东西是有联结的。食物除了自己种自己做以外,还可以跟朋友交换,互相赠与的食物更温暖更有能量,也让他觉得更富足。

比用自然农法更让人惊奇的是,六和妻子生育的三个孩子都是在家自然分娩,个个平安健康。

六不仅相信自然的力量,同时也相信人的本能。

也许现代人需要唤醒更多被遗忘的本能。

《六》:一个日本人在大理七年的自然农法

城里人也可以活得“农”一点

六来自日本千叶县,在大理躬耕田亩,放歌天涯,成了现代田园牧歌派的践行者,勾起了每个都市人心里深藏的田园梦。

六说,年轻时他也爱玩,喜欢音乐跳舞,独特的经历是在日本时受一位好友家长所托,走遍日本的88个寺庙,按日本徒步朝圣的路线叫“遍路”。途中他发现,同样喝一瓶水,别人送的比自己买的更有能量。

《六》:一个日本人在大理七年的自然农法

18岁和22岁六两次离开日本出游,到澳洲印度中国旅行,用劳动换食宿,收哈密瓜的时候有从早上六点一直干到晚上三四点,累得腰也直不起来。但他觉得这种状态很舒服,他喜欢,最重要的是在外面游走可以学不同的手艺,见不一样的人,接下来他跑到印度学瑜珈、打坐,最后在大理安顿下来。

他觉得旅行不只是身体在旅行,心也在旅行,在一个地方住两三个月,心就会起变化。他生活在大理的理由很简单,日本什么都没有,但在大理,有房子,有老婆孩子,有工作,有朋友。他也会跟妻子吵架,会跟孩子生气,会遇各种问题和困难,面对、接受、找到解决办法就好了。

《六》:一个日本人在大理七年的自然农法

在苏娅的眼中,六一家的生活,除了对自然的尊重,还有对日常生活的尊重,耕作之余,他自己做味噌,做酱油,泡酒,非常讲究节令和时序,过着一种朴素、低调、简朴又有秩序的生活。她不仅好奇他做事的方式,更对他背后的思想系统着迷。

六做事喜欢用舒服不舒服来选择,舒服的就做,不舒服就不做。

评判事物,他觉得没有好不好,觉得每个存在都有它的道理。

他说其实农耕生活很辛苦,他不要求人人都像他一样回到农村种地为生,但城市人也可以活得“农”一点,爱惜物质,节制物欲,在阳台上种菜,哪怕是最简单的韮菜、葱、蒜,体会一下吃自己种的菜的开心。或者学着泡菜、泡梅子酒,发现生活里好玩的事情,投入去做,特别能减轻压力,放松自己。

《六》:一个日本人在大理七年的自然农法

有读者问他害不害怕靠天吃饭的生活没有保障,他回答:害怕才是最害怕的事情。

“十年以后,有可能更漂亮我的事情。”

当六说出这句语法不通的日式中文,一脸轻松。是啊,一个百艺在身、不管在哪里都有能力开拓新生活的人,对未来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六》:一个日本人在大理七年的自然农法

(除了现场图片为作者拍摄,其余图片均来自图书)

《六》:一个日本人在大理七年的自然农法

往期精选

2018年 11月2日

狐读狐看

一按关注,更多原创等你点

《六》:一个日本人在大理七年的自然农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