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换个角度,从朱元璋的性格缺陷,探讨“洪武四大案”的历史必然性

 伟天英 2020-02-06

导读:

自古以来,创业之君和开国之臣之间,都有数不清、道不完的恩怨情仇,或是相濡以沫,亦或是相忘于江湖,甚至是相爱相杀,都屡见不鲜,比如刘邦心存猜忌,放过忠心耿耿的张良、萧何等老兄弟,大肆诛杀韩信、彭越等异姓诸侯王;李世民胸襟豁达,不管是亲信房玄龄,还是敌人魏征,都一视同仁、共享荣华;赵匡胤独具智慧,“杯酒释兵权”实现权力平稳过渡。

唯独朱元璋,不分敌我、不讲情面、不留后路,对所有人举起屠刀、大开杀戒,炮制了鼎鼎有名的“洪武四大案”,也就是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恒案和蓝玉案。这四场血腥屠杀,由朱元璋一手策划、亲自主持,上至功臣宿将,下到普通官吏,涉案人数高达十余万人

换个角度,从朱元璋的性格缺陷,探讨“洪武四大案”的历史必然性

明太祖朱元璋像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礼记·大学》

本末,作为魏晋玄学中哲学的基本范畴,引申意义为事物的根源和结局。本文将抛开长期以来以权力分配矛盾为主的论证体系,从人性的角度着眼,透过朱元璋从一介难民走向一代帝王的成长史,分析他为何尝尽人间酸甜苦辣后,最终成为了一个丧心病狂、冷酷无情的刽子手。

一、青年时期,布衣天子的悲惨世界

“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明朝那些事》

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有3个哥哥、2个姐姐,他是家里的老六。家里穷读不起书,朱元璋从5岁开始,就给地主放牛,日子虽然清苦,但还算幸福。

16岁时厄运降临,公元1344年,淮河流域灾害频繁,朱元璋家所在的安徽凤阳旱灾、蝗灾、瘟疫接踵而至,在短短一个月之内,父亲、大哥、大侄子、母亲相继去世,其他家庭成员纷纷逃难,家中仅剩下他和二哥。擦干眼泪、拜别亲人,朱元璋委身寺庙,踏上了外出乞讨之路,居无定所、风餐露宿,见惯了世态炎凉,饱经了冷眼嘲笑。种种的磨难,让稚嫩的朱元璋逐渐成熟,曾经那个茫然无措、苟且偷生的孩子,已经变成了见多识广、意志坚定的战士

换个角度,从朱元璋的性格缺陷,探讨“洪武四大案”的历史必然性

朱元璋当和尚兼乞丐时受尽屈辱

纵观历朝历代开国之君,朱元璋是出生最低微、最卑贱,成长之路最坎坷、最凄惨的,这段青年时期的悲惨体验,造就了他三个方面的人格缺陷。

一是反社会性人格缺陷。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孤独冷漠,具体表现为缺乏内疚感和同情心。朱元璋家庭的生离死别,在元朝末年非常具有典型性,悲剧的根源来自于元朝统治者的残暴不仁和地方官僚的贪污腐败,如果元朝朝廷积极赈灾、恢复生产,如果基层官员不贪污腐败、不克扣赈灾粮饷,他不会被逼走上起义造反这条路。所以,童年的悲惨经历,让幼小的朱元璋心中,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恨意,尤其是恨透了蒙古人,恨透了各级官员,哪怕蒙古已经逃回漠北,他也要追杀到底,哪怕自己已经君临天下,他也将臣属视如草芥。这样人掌握了生杀大权,会极度缺乏共情能力,不懂得如何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不管自己做出什么行为,他都不会产生罪恶感。

二是偏执性人格缺陷。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敏感多疑、过分警觉,极度缺乏安全感。当亲人一个个死在自己面前,朱元璋的心疼了,当皇觉寺的和尚对自己拳脚相加,朱元璋的心痛了,当要饭路上沦为和野狗争抢食物,朱元璋的心死了。在他人生观、价值观成型最关键的青年时期,体会到的不是温馨幸福、大爱无疆,而是弱肉强食、物竞天择。所以,他放弃了感情、丢掉了善良,除了妻子马皇后外,他不再信任任何人,谁可能挡他的道,他就让谁灰飞烟灭,谁可能夺他的权,他就让谁家破人亡。

三是回避性人格缺陷。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幻想固执,对批评和拒绝极其恐惧。小时候的朱元璋没有任何尊严可言,这造就了他极度自尊、睚眦必报的性格,他容不得别人欺骗,受不得旁人冷眼,更不允许任何人背叛。有传闻说,朱元璋称帝后,命令徐达攻打山东,在山东不论善恶、大开杀戒,原因仅仅是他当年讨饭时在山东受到的歧视最多。

换个角度,从朱元璋的性格缺陷,探讨“洪武四大案”的历史必然性

人格缺陷的危害性

综上,特殊的成长经历,造就了朱元璋独特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朱元璋的世界中,没有人情世故的灰色地带,只有非黑即白的生死斗争!这就为未来的腥风血雨埋下了伏笔。


二、中年时期,义军首领的光辉岁月

公元1351年,刘福通、韩山童起兵反元,天下群雄响应,曾经强大的元帝国摇摇欲坠。应汤和的邀约,朱元璋加入郭子兴的红巾军,成为了郭子兴的亲兵兼女婿。

郭子兴死后,朱元璋乘风化龙,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了一方枭雄,先后在南方击败陈友谅、张士诚,再轰轰烈烈的率军北征蒙古,最终在1368年在金陵称帝,国号大明。从朱元璋参加义军,到建立政权,仅过了短短17年。这期间,天下先后出现过天完(徐寿辉)、龙凤(韩林儿)、大周(张士诚)、大汉(陈友谅)、夏(明玉珍)等诸多政权,为何后起之秀的朱元璋笑到最后、独得天下?这主要得益于朱元璋在尸山血海中锤炼出了两项特殊本领。

换个角度,从朱元璋的性格缺陷,探讨“洪武四大案”的历史必然性

朱元璋起兵形势图

一是杰出的军事才干。按理说,朱元璋既没有读过兵书,又没有良师指教,应该不会有什么军事才干,但偏偏他看别人打仗就学会了排兵布阵,听谋士论政就学会了战略谋划,说是天生的军神一点都不为过。从龙湾之战的诈降之计,到鄱阳决战的火烧连环,从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到先灭陈友谅、再图张士诚,从先定山东、河南,到合拢围攻大都,不管是战略,还是战术,朱元璋的决策都堪称完美,他也成为了历史上由南而北统一中国的唯一一人。所以,毛主席点评道:

自古帝王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二是老辣的识人眼光。朱元璋手下,名将辈出、将星璀璨,用兵如神的徐达,无敌先锋的常遇春,擅长奔袭的李文忠,磐阵善守的朱文正,凝心聚力的邓愈,骁勇善战的傅友德,创造奇迹的蓝玉,他们的出身都都不显赫,而朱元璋都能慧眼识人,将他们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当然,还有老谋深算的刘伯温,任劳任怨的李善长,有如此多的英雄豪杰聚集在他身边,岂有不胜之理。

换个角度,从朱元璋的性格缺陷,探讨“洪武四大案”的历史必然性

朱元璋手下人才济济

在战争年代,这些过人之处帮助朱元璋无往不利!在和平年代,这些过人之处让朱元璋坐立不安!刚才已经介绍过,朱元璋拥有偏执性人格缺陷,敏感多疑、过分警觉,他太了解这些老兄弟的能力了,自己活着当然没问题,如果自己死了,朱标、朱允炆等人能否镇得住场子、守得住江山,朱元璋实在是心里没底,他绝不允许任何人对其统治和权力构成威胁,甚至对其子孙的统治构成威胁。思来想去,朱元璋终于选择了最极端的办法,杀!这才有了朱元璋用荆棘教育太子朱标的经典对话:

汝弗能执与,使我润琢以遗汝,岂不美哉?今所诛者皆天下之险人也,除以燕汝,福莫大焉!


三、晚年时期,强势皇帝的权力欲望

“权力欲同虚荣心一样,是永远无法满足的,只有无限权力才能使人完全满足。”《论人性和政治》罗素

朱元璋从一介布衣,摸爬滚打成为一代君王,实现了由一无所有到坐拥天下的完美逆袭,也品尝到了无上权力带来的快感。但是,人的权力欲望是无限的,特别是对朱元璋这种工作狂魔而言,现有的权力已经无法让他完全满足,他想要的,是无限制、永久性的的权力。为此,他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改革的第一刀,砍在了政治体制上。在地方上,朱元璋将全国分为十二个布政使司,设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合称三司),三者都是省级行政区最高机关,三司主官直接对皇帝负责,分掌行政、司法、军事权力,以此相互制衡,避免地方势力做大。在中央,朱元璋瞄准了与他权力争夺的最大敌人——丞相。为此,他精心策划了胡惟庸案,用上万条性命为代价,成功废除了延续千年的丞相制度,并掷下严令: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明皇祖训》

同时,军事上设立中、左、右、前、后五军都护府,管理京城和各地卫所;中枢上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天下事务,直接向皇帝汇报。

换个角度,从朱元璋的性格缺陷,探讨“洪武四大案”的历史必然性

五军都护府分管示意图

通过这套组合拳,朱元璋建立起了一个职责分明、各司其职、运转高效的行政体系,确保了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只要皇帝掌控整个体系,就能掌控全局。后来,朱元璋又以蓝玉案为契机,更进一步,将开国勋贵集团一网打尽,终于实现了皇权的无限扩张。但是,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皇权无限扩张和皇帝精力有限天然矛盾,自己苦心废除了丞相制度,却在自己死后产生成了对皇权制约更大的内阁制度,真是可笑、可悲、可叹。

换个角度,从朱元璋的性格缺陷,探讨“洪武四大案”的历史必然性

明朝五府六部制度一览表


改革的第二刀,砍在了机构设置上。先前笔者已经提到,朱元璋对任何人都不信任,为了加强对大臣的监视,特别设立了锦衣卫这个特务机构,一手缔造了历史有名的特务政治。锦衣卫属于皇帝亲军,长官为指挥使,下设南、北镇抚司,其中,南镇抚司负责锦衣卫的法纪、军纪,北镇抚司掌管着著名的“诏狱”。锦衣卫成立后,昼伏夜出、无孔不入,干了大量捕风捉影、弄假成真的“好事”,为朱元璋办理胡惟庸案、蓝玉案立下了赫赫功劳。

换个角度,从朱元璋的性格缺陷,探讨“洪武四大案”的历史必然性

诏狱惨言


改革的第三刀,砍在了普通官吏富户上。洪武十五年至洪武十八年,朱元璋打着肃贪的幌子,一手炮制了空印案、郭恒案两件历史级的冤案,从六部重臣,到地方官员,再到富户粮长,共3万余人被杀,史料记载:

“自六部左、右侍郎以下,赃七百万,词连直、省诸官吏,系死者数万人……核赃所寄借遍天下,民中人之家大抵皆破。”《明史》

至此,朱元璋永久获得了“屠夫”“杀人狂魔”称号。朱元璋为何要这样做?咱们先前说过,朱元璋自小对贪官污吏、豪门富户恨得咬牙切齿,一直以来也缺乏安全感,当这种恨、这种猜忌由于空印案、郭桓案的欺骗情节爆发出来,就迅速演变成了对整个官吏、富户群体的痛恨。所以,他与官吏阶层、豪门富户的殊死搏斗波及面如此之广,达到了前无古人的程度。

换个角度,从朱元璋的性格缺陷,探讨“洪武四大案”的历史必然性

随意逮捕杀害官员、富户

综上,权力欲没有好坏之人,乃人之天性,但一个人为了追求权力,究竟会作出有益还是有害的行动,则取决于主权者的能力才干和道德品行。可惜,洪武年间的人们,遇到的是人格缺陷的朱元璋。

结语

今天,咱们回过头来看“洪武四大案”,不管是以诛杀功臣、扩张皇权为主要目的胡惟庸案、蓝玉案,还是以惩贪治腐、警示官吏为主要目的的空印案、郭恒案,尽管案情各不相同,人员差别很大,但最终朱元璋采取的措施是一致的,那就是无尽的杀戮。之所以朱元璋看待问题的角度、处理问题的手段、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此特立独行,不仅在于他至高无上的地位,更重要的是他的性格使然。结局,早在朱元璋年轻时已经注定!

笔者无意去评价朱元璋的行为是对是错,因为每个人、每件事都有独特的历史背景,我们作为后来人,不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去要求当事人如何抉择,这就是唯物历史主义。我只想将“洪武四大案”与朱元璋的成长史结合起来,揭示权力的游戏有多残忍,揭示人格的缺陷有多可怕,以供大家参考、反思,让我们在工作、生活、成长中少走弯路、少碰雷区,我想,这就是读史明智的意义

最后,借用清代史学家赵翼的话:

独至明祖,藉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取天下之人而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盖雄猜好杀,本其天性。

朱元璋,任尔有盖世之功,也掩盖不了犯下的罪恶!


小确幸将专注明代历史,持续为大家奉上历史事件背后的逻辑。如果大家喜欢,请点赞关注!也希望大家与我留言互动,谢谢鼓励和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