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谢 联合出版: 艾社康(上海)健康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科技助老服务中心 Modern Aging摩登乐龄项目团队 联合发布: 银龄指数、阿沐养老、摩登乐龄网站 专家序言 殷志刚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专家委员会理事 原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原上海市民政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创新为老服务,需要树立积极老龄化的理念;创新为老服务,需要坚持‘ 需求导向’ 和 ’人文关怀‘。这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能力。” 吴含章 上海市科技助老服务中心主任 吴含章老师对本届创新服务大赛提出高度评价:“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新产品层出不穷”,他希望这些经验和案例的梳理,对老龄产业的创新发展发挥引领和借鉴作用。 刘畅 艾社康新加坡、大中华区主任 老龄行业需要开发独特且高效的创新服务方式。4年来创新服务大赛收集了近700个创新项目,并通过组委会专家的精选,推举了近50个优秀案例,推动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推进了新技术、新设计、新模式、新理念在为老服务中的应用。 人口老龄化与健康现状 及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 创新为老未来趋势 总的来看,符合国家倡导的创新政策,采用创新技术或创新服务模式切实解决老年群体的迫切需求将是未来为老服务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时间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结构老龄化将意味着老年人群体的扩大及其多样性的增长。随之而来的,是老年人需求的扩展和多样性组成。社会和市场需要持续地采用创新的模式开发老龄产业,领域拓宽,深度拓广。老龄行业前路漫漫,却又充满创新之光。 ■ 健康管理 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2.02亿老年人口中有超过 100 万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很多人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与年龄密切相关的疾病所累及人口的绝对数字将持续增加。据目前预测,到 2030 年,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将导致慢性非传染病的疾病负担至少增加 40%。 ■ 康复护理 人口特征和疾病谱的转变、社会的变迁、独生子女制度以及城市化加速,使得中国依赖照护的老年人数显著增加。国务院《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突出健康预防、康复护理与养老服务的有机结合,加强数字医疗和对护理人员的支持,从供、需两侧提出创新解决方案。 ■ 安全看护及独立生活 身体功能的减弱通常会要求老年人对生活环境做出改变,他们通常认为现有的家庭或社区能够维持自己的社会联系、安全和亲密,并且使他们更有认同感和自主性。因此支持就地养老(Aging in Place) 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共同政策 。运用创新科技手段,对老人的住宅进行专业适应性设计,同时提供相应配套服务,让老人可以在熟悉的地方,恢复原有的正常生活,享受全生命周期的养老服务。 ■ 生活便捷 对老人来说,在做好健康管理,保证身体健康的基础上,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和适应,也是积极健康老龄化的重要环节。由于需求的集中性以及技术的相对成熟,目前在协助老年人移动方面的创新最为集中。 ■ 精神陪伴 社会对老年人的不公平及年龄歧视,让老年人普遍存在“黄昏心理”和“自卑心理”,而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加深、当前家庭结构的转变,孤独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普遍存在于不少老人心中。精神健康及关爱和陪伴是老年人亟待解决而又尚未得到解决的普遍问题。认知症是其中一个主要的健康挑战。 此外,丰富老年生活的老年人社交平台和项目、陪伴类机器人也是创新的一个方向。 结语 最后,我们做了整体项目趋势分析。从供给形态和老年人需求两个不同维度的创新趋势维度来分类,本届创新未来服务大赛的优胜项目也代表了创新为老服务的未来健康发展趋势:以人为本的服务模式。以创新科技赋能,关注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居家及在地养老,以应对全球人口结构变化、慢病普及趋势、以及当前医疗体系高负荷成本的问题。 我们期待和支持更多创新项目的诞生,提升老年朋友们的生活质量,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