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4 这次出事的,是李亨另一个姬妾杜良娣的家人。 杜良娣的姐夫柳勣(jì)和他的丈人也就是杜良娣的父亲杜有邻不知为什么产生了矛盾,不知产生了什么仇什么怨,他竟然以“舍得一身剐,要把丈人拉下马”的大无畏精神在外面散布流言,说杜有邻“妄称图谶,交构东宫,指斥乘舆”——编造迷信言论,勾结东宫太子,诽谤当今皇帝。 流言的传播速度比流感还快,很快就传遍了整个京城。 一时间,躺着也中枪的李亨异常尴尬。 李林甫则如获至宝,决定抓住机会,再次大干一场。 世界上没有什么人是我李林甫陷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次! 他当即命自己的心腹吉温将杜有邻、柳勣等人抓捕归案,严刑讯问。 此案的结果是:杜有邻、柳勣等人都被杖杀,一大批之前与李林甫之前有过过节的官员都被借机株连,之前被贬的韦坚、皇甫惟明等人被赐死,李适之也畏而自杀。 而李亨却又一次涉险过关。 他故伎重演,在第一时间就与杜良娣撇清了关系——将她废为庶人,赶出东宫,最终保住了太子之位。 当然,他之所以没有被废,除了因为他平时出污泥而不染的小心谨慎、临危爱老婆而不保的冷酷无情,更重要的原因是,李隆基并不想换掉他。 在李隆基看来,一方面,他不希望早已成年的太子李亨羽翼过丰,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因此要借李林甫的手,除掉太子的党羽;另一方面,他也不希望李林甫真的把李亨整垮,因为李林甫目前的权势已经很大了,如果再让他扳倒李亨,拥立新的太子,那他就不好控制了…… 但李林甫却并不这么想。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和太子之间早已结下了深仇大恨,早已如浓硫酸和金属一般不能共存,要想将来不死无葬身之地,就只能将太子置于死地! 条条大路通罗马,但他能走的,却只有这唯一的一条路! 为了增加自己的胜算,他又找到了一个得力的盟友——安禄山。 一个是掌控朝政的宰相,一个是手握重兵的诸侯;一个是经验丰富的老臣,一个是红得发紫的新贵;一个阴谋水平炉火纯青,一个马屁功夫无人可比;一个镇得住文武百官,一个搞得定皇上贵妃…… 强强联手,力量自然更大了。 李林甫的胆量也更大了。 李安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于是,便有了震惊朝野的王忠嗣案。 王忠嗣,本名王训,其父王海宾曾任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公元714年在一次与吐蕃的恶战中壮烈殉国,死后被追赠为左金吾大将军。 当时年仅9岁的王训就这样成了孤儿,李隆基感念其父的忠勇,将他接到了宫中,亲自抚养,并赐名忠嗣。 王忠嗣长大后英武刚毅,沉稳寡言,李隆基因他是名将之后,经常与他谈论兵法,王忠嗣每次都对答如流,颇有见地,李隆基不由赞叹道:你将来一定是位出色的将军! 事实也证明了李隆基的眼光。 自二十多岁从军以来,王忠嗣先后效力于河西节度使萧嵩、朔方节度使李祎麾下,历任河西讨击副使、左威卫将军、河东节度副使等职,在西北战场上多次大破吐蕃,屡建战功。 公元741年,36岁的王忠嗣因功升任朔方(治所今宁夏灵武)节度使,四年后再兼河东(治所今山西太原)节度使。 公元746年,原河西、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因卷入韦坚案遭到贬谪,王忠嗣又兼任了河西(治所今甘肃武威)、陇右(治所今青海乐都)节度使。 当时全国共有九大藩镇,王忠嗣一人就占了四个,由此可见他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
|
来自: 了用民 > 《云淡心远大变局大唐后半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