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详解: 做道士需要什么条件? 可能严格性超出你的想象

 回归9480 2020-02-07

首先来说信仰道教是对祖先教育具有充分信心,并对儒、道、医国学传承进行实修证明。道门不是失落的人逃避现实的场所。

道教以黄帝为元祖、老子为道祖、张陵为教祖,传承的是黄老道学,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很多道教文化在无形中已经融入到我们的民俗文化中,虽然嘴上不说信仰道教文化,但是很多日常生活中的事情都来源于道教文化,比如:过年放鞭炮,挂桃符,贴门神、春联,腊月初八喝腊八粥,传统仪式等都来源于道教。目前道教虽然教职人员才几万人,但是根基力量一直稳固,一直在遵循上善若水的品质。

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做道士?只要爱国爱教,喜欢修真的人都可以做道士,内心的认可与皈依,才是最重要的。

想入道门做道士,在加入道教之前,你应该知道的有这几点。

第一:道教有两种形式:一是成为正式的道士,二是成为道教居士。如果你自己仅仅只是喜欢道文化,想成为道教居士,只要到道教宫观办理皈依证即可。

第二:成为正式的道士,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成为全真派道士,二是成为正一派道士。二者均须履行拜师手续,但前者必须到道教宫观出家,类似于佛教。后者则不强求出家,在家亦可修行,也可娶妻生子。

现代社会,道观对要求出家做道士的人要求也比以前多了一些。第一,要有虔诚的信仰,第二,还要经过父母的批准才可。一般的道观接受新出家道士,还要求出家者有身份证和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开据的证明,以证明出家者历史清白,没有犯罪记录才行。并且要在道观住上3个月的时间,练其心智,考察其德行,觉得你这个人各个方面都适应道教生活,才会被道观所接纳,才会成为道教的有缘人

而且道教要求相当严格,小编找了中国道协通过的《道教宫观规约》,请有意入道门的小伙伴仔细阅读。

阆苑琳宫,实神圣庄严之地;黄冠羽服,乃抱朴守真之士。不肃威仪,道俗焉别?不持斋戒,修真何凭?故太上传经,垂唯道是从之训;祖师立教,有清规玄范之文。唯历代相承,戒律条文浩繁;时移世易,当有契理契机之规。为阐扬道范,丕振玄风,使务道之士知所依止,中国道教协会商诸山大德,特制订《道教宫观规约》。凡我玄门道侣,各宜遵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依清规而进德,秉道范以超凡。神明鉴察,可不慎欤!

兹将条文开列于后:

一、宫观之中不着道装,或道装不整、有失威仪者,罚神前思过;

二、无故不参加早晚课诵者,罚神前思过;

三、殿堂内笑谈喧闹、言行轻佻者,罚神前思过;

四、参加宗教活动饮酒茹荤腥者,罚神前思过;

五、法事活动中跪拜不恭、心不在焉者,罚神前思过;

六、不尊敬师长、不友爱道众者,罚神前思过;

七、嫉贤妒能、造谣生事、毁人声誉者,罚神前思过;

八、在宫观殿堂、斋堂等公共场所吸烟者,罚神前思过;

九、不恭敬庙堂、神像,不爱惜经书、法物者,罚抄经思过;

十、拉帮结派、破坏道众和合者,轻则罚抄经思过,重则迁单;

十一、怠慢信众,或向信众强索供养者,视情节轻重分别责罚抄经思过、迁单;

十二、寻衅滋事、打架斗殴者,视情节轻重分别责罚神前思过、迁单、革出道门;

十三、浪费食物、毁坏宫观物品、挥霍宫观财物者,视情节轻重分别责罚神前思过、迁单、革出道门;

十四、贪污、霸占、挪用宫观财物者,迁单或革出道门;

十五、酗酒、赌博、行为不检、有损道教形象者,视情节轻重分别责罚神前思过、迁单、革出道门;

十六、不修正道、妄行旁门、骗人财物者,视情节轻重分别责罚神前思过、迁单、革出道门;

十七、滥收徒弟,乱吾道门,或以收徒为名牟利者,视情节轻重分别责罚神前思过、迁单、革出道门;

十八、贬谤他教、破坏宗教和睦者,轻则罚抄经思过,重则革出道门;

十九、背弃道教信仰者,革出道门;

二十、触犯刑法者,革出道门。

以上条款,望道众各自省察,切莫触犯。各地宫观可据此制定清规榜。

2015年6月29日中国道教协会

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通过

道教起源于黄老道学,至今已经有近五千年的历史,道教的正式确立也有18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传承至今,从未间断过。由于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较快,又经过一个非常的时代,认识上出现了一些断层,认为古人的东西就落后的,甚至有些人认为道教就是迷信,这是非常偏面的认识。好在现在很多人对道教开始有正确的认识,认为道教有些东西可以趋吉避凶,还有部分人开始接受道教的养生方法等等,至于风水问题,虽然没有像韩国那样被全民接受,但是认可的人也不少。现在大学里面,尤其是建筑设计专业,基本上都安排相关风水课程。

大家意识里的道士是隐居山林,清静无为,餐食日霞,吸饮沆瀣,认为这样才是真道士。有本书想必大家都看过,是一个外国人写的,叫做《空谷幽兰》,我曾一度以为这才是真正的修行,是真道人。而名山大川,靠着一点祖师爷的名气,迎来送往,皆是沽名钓誉之徒。随着经历阅历的增加,这种想法才逐渐被消解。

现在有一种说法,把信仰和修行分开,就像把道家和道教有意划分,其实没有信仰也可以修行 不假,然而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有信仰是不是可以更好的修行呢?不要因为总想着标新立异而产生对立的情绪,我们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不要盲目的模仿道士和尚,道士留头你也留头,和尚剃光头你也剃光头。出家的未必都是好人,吃素的也未必都是好人,对吧。留头发的不一定是道士,还有可能是艺术家,剃光头的未必是和尚,也可能是黑社会。在家人干在家人的事,出家人做出家人的事情,没有高下之分。

宗教是很个体的体验,就像有人问我们有没有鬼一样,我说有,也抓不过来给你看看。这个道理很简单,有的人先天就信,感应也比较好,有的天生就不信,从某种角度讲,这类人也不招这些事物。谈不上谁对谁错,就像大树和小草一样,各有各的生存空间。

对于喜欢道文化或者有意入道门的朋友,我们应当重视道教优秀文化的传承,深入发掘道教优秀文化元素,如道教文化中的尊道贵德、道法自然、慈爱宽容、劝善济世等,有益于净化人的心灵提升公民道德水平,神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

在古代的时候道观里的人一般就是两种人,一是真心的崇拜这个文化,所以决定削发潜心研究,另一种就是生活困苦,没有办法活下去了,所以会被这些地方收留然后有口饭吃,但是现在的道观不一样了,你想要进去是有很多限制的,年龄和学历方面必须都符合才可以。

道士原来只有一种,就是为了体悟大道,超脱轮回,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开始道教还没有形成时古人就在求道,当时没有宗教治度,也没人规定什么,就是看书,求学,找老师。 或者是缘分到了遇到得道的人传授,或者是得了一本经书精心研读,以诚感天,得到神人相授。 后来道教成立了。有了治度,规定了一些条件,想入道教必须具备这些条件才可以入门。比如皈依多少年才能传度,多少年才能受箓。多少年才能收徒弟,各种规定。现在的道士多是第二种,经过了各种规定具备了各种条件,但实际上对修行对体悟大道毫无建树,只是为了当“道士”而当道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