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号出自《岳飞传》中陆登的话:“城中的民房拆毁了一半,砖瓦木料全运城上,百姓们露宿街头,实是我陆登一人之过。一将无能,累死千军!” 意思是:城中百姓的房屋被拆毁了一大半,砖瓦和建房子的木料都没运过来,百姓们都露宿街头,这是我陆登的过错啊,我一个将领无能,连累的所有的军队! 今天说的不是陆登,而是被满清道光皇帝封为扬威将军,而实际上是草包将军的奕经。 爱新觉罗·奕经,字润峰,隶属满洲镶红旗。清高宗弘历曾孙,成恭亲王永瑆之孙、贝勒绵懿之子,承继循郡王永璋。 虽然满清八旗子弟里,出草包本属正常,但奕经,却是一只“名满京城”的草包。 道光二十一年八月,英军入侵浙东,镇海、定海、宁波接连沦陷,在前线指挥的钦差大臣殉节,前线吃紧,时任浙江巡抚的刘韵珂连发多道奏折,请求道光皇帝派将领指挥战斗。而满清几乎无人可用,道光帝才任命奕经为扬威将军,领兵到浙江督管抗击英国入侵。 这个任命虽然朝野都不服,但是也无人敢去前线,也只好任由奕经发挥了! 奕经一路上游山玩水,慢慢腾腾,两个月后才到达浙江。到达杭州一带后,他死活不敢往前走了,他一不研究敌情,二不认真备战,却上奏道光皇帝:“尽可依赖天威,一战而胜。” 他听说西湖关帝庙很灵验,便前去求签,签语有“虎头人”句,他竟从中悟出“取胜之道”,制定“五虎制敌”计划----寅年寅月寅日寅时(当年正月二十九日四更,即1842年3月10日凌晨)由生肖属虎的人(选定安义镇总兵段永福)为前敌大将。认为寅者虎也,洋人者羊也,虎能吃羊,所以必胜。按照奕经的计划,反攻三城的部署是:主要一路攻宁波,由段永福等率兵勇二千余先驻屯大隐山;余步云率军近二千屯奉化、嵊县为支应守御。第二路攻镇海,由副将朱贵、都司刘天保等率军近二千驻慈溪大宝山;游击谢天贵及绅士李维镛等率南北壮勇二千余伏梅墟,扼宁镇通道,并沉船甬江;泗州知州张应云率军千余屯骆驼桥为后应;文蔚统兵二千驻慈溪长溪岭为总策应,“督催前敌”。第三路攻定海,由郑鼎臣率水勇二千为先锋,预先渡海伏岱山,海州知州王用宾率兵一千驻乍浦;奕经统兵千余驻绍兴东关大本营,“居中调遣”;特依顺统兵千余屯杭州万松岭,“后路应援”。此外,先派精壮怀利刃饰乡农,混入三城为内应奕经等认为部署周全,万无一失,上奏朝庭。道光帝闻奏大喜,朱批嘉奖:“卿等布置妥密,仰仗天祖默佑,必能成此大功。朕引领东南,敬待捷音,立颁懋赏。” 3月9日晚,各路兵勇冒雨出发。“五虎制敌”的浙东反攻战役就此开始了。宁波方面:先遣队壮勇五百人夜攻南门,内应擒杀守门英兵,接入清军,进攻英将驻扎的府署。英军冲出,登上街旁屋顶射击。壮勇逼在狭街,不能仰攻当即败退。10日天将明,段永福率大队抵西门,爬城而入,作战不利,相拒至八时左右退出,英军追击数里。段领败兵不敢回大隐山,直奔东关。余步云率军正在赴宁波途中,接到败讯就不战而溃。镇海方面:刘天保率先锋壮勇夜攻西门,内应开门接入,英军出队抵拒。因怕伤及百姓,壮勇奉令未带火器枪炮,临时派人回取,返城时天已黎明,招宝山英军开炮轰击,壮勇不支退出。朱贵所率大队,先因风雨迷路而误时半天,后遇英军阻击而退回大宝山。定海方面:郑鼎臣率水勇先期渡岱山,船小浪大,速度缓慢,才渡五六百人就被英军发现。三月七日英舰攻岱山,水勇战败。郑鼎臣主张再渡,却遭奕经的亲信诬陷而止。奕经“五虎制敌”的浙东反攻战役就这样失败了,非但没有收复三城,反丢慈溪。奕经狼狈逃往杭州,不久便被以误国殃民罪革职,留下笑柄。 同时期还有个被封为“靖逆将军”奕山,为道光帝的族侄,负责广东军务。奕山也同样是个草包,他日夜饮酒作乐,经历57天才由佛山行至广州。5月21日,奕山所部在白鹅潭水域向英军发起夜袭,结果一败涂地,广州城外炮台尽失。清军退入广州城,不敢出战,南海乡勇和湖南乡勇为抢夺粮食而引发内哄,城内大乱。26日,奕山派人举旗投降,被迫签订《广州和约》。 这两人与时任浙江巡抚的刘韵珂工作作风正好相反,刘韵珂不仅负责整个浙江的政务,在奕经未到之前,还全面代管整个浙江军务,后来又负责杭州的防务,粮台的建设与管理,监制铸炮和造船等工作,最终累病并卧床不起,深受当地民人爱戴。 当时无名子撰联云:“逆不靖,威不扬,二将军难兄难弟;波未宁,海未定,一中丞忧国忧民。”又有绘背坐小像者,题其上云:“咄尔何人?将军奕经,奈何背坐,羞面见人!” 联中,中丞即指的巡抚刘韵珂,并巧妙地在“靖逆将军”、“扬威将军”两封号上作文章,下联又巧妙运用“宁波”“定海”两地的地名。既对奕山,奕经一对草包兄弟,作了辛辣的讽刺,同时,表达了人民为刘巡抚呜不平。对联联语构思巧妙,褒贬分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