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凉,讲古、老油坊。我的童年同这些事物联系在了一起。 我的家乡在湘西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村头边上有一条弯弯的小河,河岸边有几株苍劲高大的老古树,浓阴蔽日,是夏天乘凉的好地方,古树旁边有一座宽敞的老油坊,童年的印象就从这里开始。童年的印象中,自己是听着村里老人们的故事长大的。一年四季,孩子们总是在村头的附近玩耍。洗澡、捉蟋蟀、捉迷藏、抓萤火虫、听老人们讲故事。 印象最深的是每到夏天,孩子们早早的吃了晚饭,便会跳到村头的那条清清的小河里洗个澡,在油坊里捉几回迷藏,做抓特务的游戏,等到天已经渐渐的晚下来的时候,村里的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会聚集到村口的油坊边上,古树下,乘凉聊天。头上是满天的星光,地上,只有蛙鸣和着蟋蟀吟唱。夜幕下,萤火虫在四处流荡,引得孩子们四处追逐。田埂上蟋蟀也鸣声震天响,更有稻田里蛙鸣如擂鼓助兴,好个热闹的夏日夜晚。孩子们玩累了,便会依偎在老人的身边,缠着老人们讲古,摆龙门阵。老人们摇着蒲扇,眯着双眼,靠着古树,一个个神奇的故事从老人们缺牙的嘴里汩汩流出,历史人物,鬼狐神话,忠臣良将,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从中走入孩子们的脑海中。从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三皇五帝的远古神话,到《封神演义》、《西游记》、《三国演义》、《包公案》《三侠五义》等传奇,还有《二十四孝》《牛郎织女》《天仙配》、赶尸、民间故事等等。一个个神奇的故事,常让孩子们听得入痴入醉,直到月挂中天,夜凉如水、蛙声稀落,鸣虫歇息,纳凉的人们渐渐散去,孩子们仍缠着老人们不肯睡去要求再讲一个。直到父母们一声声的呼唤声中散去,还有的则是被家人拉着耳朵才老大不情愿地回家去了。 老油坊位于村头,一条小河蜿蜒着流过,还有几株古树、把油坊这里变得一派阴凉,还有一条村道从屋旁而过。老油自然成纳凉、歇息的好地方,做工的、捡柴的人们、闲来无事的人们常在这里歇一下,特别是夏天乘凉的人很多。 老油坊除了榨油外,还是村里人们休闲玩乐的的场所。每天茶余饭后,夏天乘凉,大都会到油坊来很多吃饭的时候也端着饭碗就出来了,跟人闲聊、谈天。这里特别是每年油茶籽和桐茶籽出来的时候,这里就格外热闹起来,人们纷纷来这里打油,整个油坊就像赶场一样,这里也成了孩子们的天堂。 老油坊是一座很大的瓦屋,没有墙壁,四面通风,空荡荡的,只有离地面很高的青瓦屋顶,屋子中间有用来碾菜籽的碾坊,还有个榨油的木榨,还有灶台等。每到榨油的时候,这里是小孩子的乐园,大家争先恐后的争着去坐在木架上赶牛碾菜籽,同现在的孩子坐旋转木马差不多吧! 老油坊石碾坊的另一边,是榨油的木榨还有灶台,小孩子们常爱 一个有三四个人合抱才能抱住的木榨上,捉迷藏、赶闹。这里陈留着多少孩子们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榨油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现在的孩子很少有机会能见到了。用木榨榨油,首先得把菜籽放在一个用凹形石头砌成一圈的的石槽里,槽里放着很大的石碾盘。由一个成A字形的木架连结圆形正中心木轴,A字架的一横位置连着两个石碾盘,大约有直径一米左右,A的两头用来拴牛,通过牛拉着整个木架,带动石碾盘在石槽里面滚动,放在石槽里面的菜籽就被碾得粉碎。碾菜籽的时候,牛拉着石碾,孩子们坐在木架上驱牛赶碾是童年时代最好玩的记忆之一。孩子们一边驱着牛,一边坐在上面,开心得不得了,一槽菜籽碾好后,上面的孩子们下来,后面的孩子争着上去,常争得不可开交,这时大人们在一旁轻松地看着热闹。碾好的油籽变成了粉,用箩筐装好,然后还要上蒸子去蒸。然后制成象脸盘那么多的菜饼,这个过程很好玩,大人们用像我们玩铁环那样形状铁圈子,不过要大得多,也重得多,我们几个孩子曾用那个铁圈滚过铁环,但是太重。做菜籽饼的时先铺上一层稻草,再放一个铁环,然后就把碎油籽放在里面,然后再放一个铁环,再用稻草把菜籽包好,压实,就成了一个个看起来就像脸盘那么大的一个饼子,厚大概有五六厘米。直径可能同脸盘差不多功能,有五六十厘米。做成的一个个的菜籽饼放入木榨里榨油。榨油的木榨是一个被掏空了的大柏木,木头很大,记得我们那时三四个小孩子手牵手还围不过来,得直径得有近一米五六左右吧,是用一棵很大的古树从中间劈开两半,中间掏空面一个圆柱形,那些菜籽饼就正好一饼饼竖放在面。一个个菜饼放入后,塞入合适的很多根木楔子把菜饼挤紧,最后的一根楔子很紧,塞不进去,就需要要好些人举起一个长长的用长绳吊着的木头,众人一起吆喝喊着号子,使劲用木头撞击楔子,把楔子往里面砸,油就哗哗地流入下面放置好的盛油的盆子里。榨干油后取下的菜籽饼叫菜枯,那时孩子们常用来在闹鱼、闹泥鳅,那时候没有洗衣粉和肥皂的时候,也有很多的女用来洗衣服。 如今那样的日子似乎都远去了,黄昏了夜黑了,家家户户亮起的灯光划破了夜的静谧;家家户户传来的电视声,也掩盖了田间的蛙鸣和地里蟋蟀的弹奏。村头的老油坊早在分田到户后就没用了,过几年,有人买了机械榨油机,人们打油再也用不上油坊了。改革了,开放了,电扇、电视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到村口乘凉的人少了,孩子们都在看动画片了,现在的小孩子再也没有兴趣在田间去追逐萤火虫了,只剩下萤火虫孤独的飞着,再也引不来孩子们的目光。大人们白天也忙着抓经济,晚上该是休息看电视的时候,家里有了电扇,再也不要到村头去乘凉了,偶有几个老人,在村口的大古树下乘凉,可是少了孩子,老人们的讲古再也提不起他们的兴趣来了。油坊年久失修,无人管理理睬,房屋最后倒塌了,老油坊的一切也被分掉、拿走。原址已经人新修了住房,早已看不到往日的踪迹。晚上到村头野外走走,喧闹声少了,远处的蛙鸣声,也不似从前那般洪亮有力了,若有若无的,显得有些有气无力。夜空里只剩下夏日的躁热。 多想再回到从前,去触摸一下给自己童年欢乐的老油坊,听一听老人们那回味悠长的故事,听一听那潺潺的流水,田间的蛙鸣,多想捉几回萤火虫。可惜这一切如同青春一般一去不复返了,再也不会回来了。 (文写于2006年以前,现在略作修改,看到此文自己重温了一下童年。时光荏苒,转眼离写此文已经十多年,离童年已经是遥远触不可及了,唯对童年的那份印迹,随这段文字在记忆中留存。2020.2.8日随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