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2.2日原创微头条(参考心理学知识)

 谢汶青396 2020-02-07
  • 人际关系发展阶段:

    1.交往定向阶段

    交往定向阶段涉及交往对象的选择,包含着对交往对象的注意,抉择和初步沟通等多方面的心理活动。

    2.情感探索阶段

    情感探索是双方探索彼此在那些方面可以建立信任和真实的情感联系。

    3.感情交流阶段

    感情交流阶段,双方在通常生活领域中涉及到的人际关系安全感和信任感已经得到确立,因而沟通和交流的内容也开始广泛涉及自我的许多方面,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

    4.稳定交往阶段

    此阶段,心理上的相容性会进一步增加,自我表露也更为广泛和深刻。

  • 人际关系三维理论

    心理学家舒茨以人际需要为主线提出了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他称自己的理论是基本人际关系取向理论,其主要观点是:

    第一,人有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

    包容需要是指与他人接触,交往,相容的需要;

    支配需要是指控制他人或被他人控制的需要;

    情感需要是指爱他人或被他人所爱的需要。

    第二,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与其社会情境的联系,如果不能满足,那么就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及其其他严重问题。

    第三,对于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人们有主动表现和被动表现两种满足方式。

    这样,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再加上主动与被动的满足方式,就构成了六种基本的人际关系取向,即主动包容式,被动包容式,主动支配式,被动支配式,主动情感式和被动情感式。

    第四,童年期的人际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由此行成的行为方式,对个体成年后的人际关系有决定性的影响。

  •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1.人际吸引

    (1)人际吸引的定义: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互相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按吸引的程度可分为亲和,喜欢和爱情。

    (2)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接近性,相似性,外貌,才能,人格品质,熟悉性,互补性。

    2.良好人际关系原则:

    每个人都希望交许多的朋友,收获真挚的友谊。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心理学家建议我们在人际交往中遵守下列四个原则。

    相互性原则:互相重视与支持(我们都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

    交换性原则:对自己是有价值。(都在用自己的价值观进行判断)

    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对肯定自己的人认同和接纳。

    平等原则:人格上的平等。

  •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3.自我暴露的程度

    自我暴露也称为自我开放,指在沟通和交往的时候把自己私人性的方面显示给他人。

    奥特曼等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自我暴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随着信任程度和接纳程度的提高,交往的双方会越来越多地暴露自己。

    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我们想了解我们对别人的接纳程度 ,通过评估我们的自我暴露水平就可以做到。

    我们对别人的接纳越多,就会要求对方对我们暴露的越多,越深。

    但要注意,无论关系多深,多密切,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愿意暴露的领域。

    我们不能因为关系亲密或者是情侣,是夫妻,是亲子,就要求对方完全地敞开心扉,更不应该随意地侵犯对方不愿意暴露的隐私。

    否则,会让对方产生强烈的反感,从而导致对我们的接纳性下降。

  • 自我暴露的程度,由浅到深,大致可以分为4个水平。

    首先是情趣爱好方面,比如饮食习惯,偏好等。

    第二是态度,如对人的看法,对政府和时事的评价等。

    第三是自我概念与个人的人际关系状态,比如自己的自卑情绪,和家人的关系等。

    第四是隐私方面,比如个体的性经验,个体不为社会接受的一些想法和行为等。

  • 4.是否注重身体语言沟通:

    身体语言沟通:

    身体语言是非词语性的身体符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姿势与妆饰,人际距离等。

    比如:人际距离,微表情。

    公共距离(12——25英尺)
    社交距离(4——12英尺)
    个人距离(1.5——4英尺)
    亲密距离(0——18英尺)
    1英尺=0.3048米

  • 微表情的定义

    侠义的微表情是指内心流露不掩饰,是心理学名词。

    微表情是人类试图压抑或隐藏真实情感时泄露的非常短暂的,不能自主控制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

    微表情最短可持续1/25,虽然一个下意识的表情可能只持续一瞬间,也可以暴露情绪。

  •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瞒报,恐慌,大批死亡,控制不住这几个词语的关联性。

    瞒报的目的是害怕引起恐慌,可是,群众宁愿恐慌也不要在无知的状态下死亡。

    两害相权取其轻。

    我昨天给我爸妈打电话问候的时候,我妈给我说她准备明天出去逛超市,我爸准备明天去银行。

    然后,我直接告知了目前的疫情严重程度,我妈当时就表现出了恐慌,但是,更多的是开始引起重视。

    今天再打电话,我爸妈就没有出门,楼都不下了,还每天早晚在家里消毒。

    你看看,恐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有着很大作用的。所以,在我觉得在病情面前,我们更应该增加透明度,

    不要去瞒报,问题来了应该想办法努力去解决,而不是隐藏。

  • 微表情与普通表情的区别在于:

    微表情持续时间很短,仅为1/25秒至1/5秒。

    因此,大多数人往往难以察觉到它的存在。

    虽然人们会忽略微表情,但是人的大脑依然受其影响,改变对别人表情的理解。

    微表情属于生理应急反应,自然发生,不能被人控制和隐藏,因而也无法伪造。

    这种快速出现不易被察觉的面部表情被认为不自我防御机制有关,表达了被压抑的情绪。

    微表情既可能包含普通表情的全部肌肉动作,也可能只包含普通表情肌肉动作的一部分,它是一种自发性的表情动作。

  • 人类主要拥有至少七种表情,每一种表情都表达不一样的意思。

    高兴:嘴角翘起,面颊上抬起皱,眼睑收缩,眼睛尾部会形成“鱼尾纹”。

    伤心:面部特包括眯眼,眉毛收紧,嘴角下拉,下巴抬起或收紧。

    害怕:害怕时,嘴巴和眼睛张开,眉毛上扬,鼻孔张大。

    愤怒:这时眉毛下垂,前额紧皱,眼睑和嘴巴紧张。

    厌恶:厌恶的表情包括嗤鼻,上嘴唇上抬,眉毛下垂,眯眼。

    惊讶:惊讶时,下颚下垂,嘴唇和嘴巴放松,眼睛张大,眼睑和眉毛微抬。

    轻蔑:轻蔑的著名特征就是嘴角一侧抬起,作讥笑或得意笑状。

  • 男人和女人在感情上最大的不同是:

    男人很多时候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内心真实的想法。

    所以,很多女人就很疑惑,那我怎么能看出来他是怎么想的呢?

    其实可以通过微表情来判断。

    1.盯着你的眼睛

    眼睛不仅是心灵的窗户,更是男人心中爱泉的泉眼。

    当你被一个男人盯着看时,不要以为他在偷窥,你可以与他对视,观察他的眼神是否稳定。

    爱慕的眼神应该是深情的,而不是鬼鬼祟祟的。

    2.手的状态

    观察对方的肢体,尤其是手,对你感兴趣的话,对方看你的时候,他的手会不自觉的前伸,哪怕是微微的抬起,也是不自觉的,因为对方想和你打招呼。

    3.在公共场合站在你的身旁

    有人说男性是下半身思考的动物,即使在公开场合,他们也会本能地靠近自己心爱的人,这是一种身体上的吸引。

  • 猜猜他的小心思

    假笑次数

    一个人微笑的次数越多,对方相信他的可能性就会越大。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男人为了掩饰自己的谎言,常常利用微笑的这种潜在魔力。

    但事实是,如果一个人内心在撒谎,他的笑容就会比平时的微笑持续的时间更长,而且脸上两边的表情会不对称,

    这样就会显得笑容特别假。如果一个男人出现这样的笑容时,女人就要引起注意,他有什么事情瞒着你了。

  • 语速突然加快

    当一个人对自己所叙述的内容没有把握时,在他的潜意识里,讲到这段话时,就会故意加快自己的语速。

    因为他希望倾听者也会立即跳过这段,这样才能缓解他内心的不安和尴尬。

    那么好了,如果你发现男人的语速加快,或者声调提高时,你不妨回想一下,男人刚刚讲的内容,

    是否有破绽,或者你可以更直接的向他提问:你可以慢慢说嘛?

    这样再看看男人有什么反应,相信结果一定是他会更加含糊的解释那段话。

  • 社交情绪

    社交情绪的定义:

    社交情绪是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

    人的社会需要获得满足,就会伴随积极的情绪体验,否则就会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

  • 几种社交情绪:

    1.社交焦虑

    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感体验。

    社交焦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成长过程中经常受挫折,缺少社会支持,自我体验强烈,自卑,模仿与暗示都可能强化焦虑。

    2.嫉妒

    嫉妒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有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

    嫉妒情绪的特点是:针对性,持续性,对抗性,普通性。

    3.羞愧

    羞愧是个体因为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憾,或者在思想与行为方面与社会常态不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

    4.内疚

    内疚是个体认为自己对实际的或者想象的罪行或过失负有责任,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体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