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钱理论系统》 第一章:概论

 悠悠牛_知识馆 2020-02-07

你想让员工主动承担责任?培养主人翁的意识?

你想制定公司内部的自动自发机制,想迅速提升执行力及团队合作力?

你想员工主动为公司付出而且没有怨言怨念?

你想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薪资机制及奖励机制?

你想让你的顾客发自内心认同并转介绍其他朋友么?

你想让股东的格局与公司的发展理念保持一致么?

改革开放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经历的变迁过程及特征。

大致经历以下四个阶段过程:

       第一个阶段:是1979年-1986年,这是第一个10年阶段,打破了“铁饭碗”和“大锅饭”,进行并纠正了平均主义。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明确指出了,各级经济组织必须认真执行各项职能和按劳分配的原则,建立必要的奖惩制度,坚决纠正“平均主义”制度。

       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首次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通过勤奋劳动先富起来,最终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第二个阶段:是1987年-1996年,这是第二个10年阶段,已按劳分配为主体,其它的分配形式为补充形式。十三大会议首次提出和认可了除劳动报酬以外,债券利息/股票红利的合法性出现,形成我们国家的分配形式出现多样化,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开始逐步拉大。

       第三个阶段:是1997年-2002年,这是第一个5年计划,进一步完善了分配结构和分配制度,防止收入差距过大。1997年在党的十五大当中,首次明确指出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任务是“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形式”。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并首次对不合理收入提出了“整顿”“取缔”“调节”的六字方针。

       第四个阶段:是2002年-2020年,国再次家提倡缩小收入差距,由效率优先向注重公平合理转变,工作的重点由强调效率优先转变成为更加注重公平。进一步强调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改善和扭转民众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由此可见,我国的改革历程/分配制度的变迁路径是:打破平均主义——拉开收入差距——防止收入差距过大——创造机会公平公正——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来改革的目标和展望

      要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兼顾,就需要寻找一个适当的均衡点,而这个均衡点的选择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和任务来确定的,所以要更加注重社会的公平性,是目前中国解决分配领域问题的现实问题。

      那么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形式的分配格局

我们一起先来思考四个的问题:

1、为什么秦始皇能够统一其它六国,而一跃成为统一全国的始皇帝?

       因为他采用了“耕战机制”,耕既是农耕;战既是作战。主要的目的就是实现农兵合一,即保障国家的经济力量,又保障国家的军事力量。而在春秋以前,只有贵族人员才能从军,因此战斗力非常薄弱。

       战国以后,战事日渐增多和惨烈,从最开始的贵族战争发展成全面战争。那么耕战制度也就是随着奴隶制度的瓦解而出现的,当时最为著名的就是“商鞅变法”,他在秦国建立的二十等爵制度就是对耕战人群的保障。

       耕战制度建立后,农名成为国家的主体,秦国凭借强大的农民生产体量而形成全民皆兵的状态,在保障农民参与战争的鼓励性制度,从而全面横扫其它六国。

       为了奖励军功,商鞅提出的规定:凡是行伍中人,不论出身门第,一律按照其建立军功的大小接受赏赐,即便是秦国的宗室也是评功论赏,宗室未立军功者不得载入宗族的薄籍,也不可拥有爵位。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甲士”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一级爵位“公士”、田一顷、宅院一处和仆人一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

       军公爵是可以传子的,如果父亲战死疆场,他的功劳可以记在儿子头上,一人获得军功,全家都可以收益。当爵位达到五大夫,可衣食300户的租税,可以养士(自己的家臣与武士)。

             由此可以看出,秦始皇就是懂得分配的重要性,因而取得了天下。

2、再来看看为什么孙中山没有取得革命成功,而毛主席却取得胜利?

            毛主席打出旗号:“打土豪,分田地”,征得民心,让全国的农民都知道干革命是为他自己干的。

3、为什么中国农民在改革开放后能吃饱穿暖?

     因为农民过去是给生产队干,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一大家还吃不饱;现在分田到户,是给自己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为什么老板、企业家在外界没有多少支持的情况下,不管有多苦,仍然起早贪黑、无怨无悔?

            因为老板是在为自己赚钱

所以,通过这四个问题,我们弄明白了人性是怎么回事:

(1)人是自私的;

(2)人是贪婪的;

(3) 人是虚荣的;

        “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经营人就是把我任性,然后满足人性”老板是火柴,员工是汽油,当火柴遇见汽油才会爆发能量。不管老板有多大本事,如果公司没有明确的分配制度,所有努力都是一场空。

          人人都是为了分配而来,只有分得清楚,才能合作愉快,从人的本性角度思考问题:跟自己有关他就上心,跟自己没有关系他就不上心,是不是这样呢?

       你想让员工主动承担责任?培养主人翁意识?你想制定公司内部自动自发机制,迅速提升执行力、团队合作离?你想让员工主动为公司付出而没有怨言?

      你想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薪资机制、奖励机制?你想让你的顾客发自内心认同并转介绍?你想让股东的思维与公司的发展目标一致?

       如何让员工向老板一样为自己干,就得给员工设立更大利润的分配制度!老板是税后约66.7%全归自己,员工呢?老板追求利润最大化,员工的利润有没有最大化?谁来帮老板实现利润最大化?如何约定好的分配的机制?

      分配是一切机制的核心

人为什么走到一起做事?都是为分配而来。

      分配,是一切合作的基础,人们之所以合作,就是为了更好的分配。企业所有的问题都跟分配有关系。只有分的明白,才能干得明白;只有干的明白,才能合作愉快。

      老板一定要明确告诉员工,干什么?干多久?干到什么程度?能分到或挣到什么?一定不是老板给的、赏的,也不是员工要来的、争取的,而是双方一起约定向市场拿、像标准拿的。

      企业的分配机制就是在老板、员工、和企业之间建立的一种关系,通过不同的约定,满足不同人、不同阶段、不同的需求,最终实现彼此的共赢。

       公司机制设计不好,一切都是徒劳,而机制的核心就是分配机制。

    分配,分什么?分给谁?

1、分利(物质):基层最关注的利益,如薪水,福利、津贴、奖金、提成等。

2、分名(荣誉):中层最关注荣誉,被人尊重、信心、成就,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与其建立荣誉共同体。

3、分价值(精神):高层最关注自我价值实现,和高层侧重共享精神与其建立精神共同体。

员工直接向老板要钱就是自杀。

老板直接给员工钱就是害人。

员工直接向市场要钱就是自救。

市场直接给员工钱就是度人。

       总结:分配机制是一家公司的核心机制,此板块机制主要是靠老板和中高层来定,必须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才能保证企业是鲜活的,能维持的。

       此后将重点阐述几种分配方式,他们代表几种方法,不同的紧密度,各企业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部门,不同级别,几种方式对应使用,或组合使用,会起到良好的激励效果,让员工绽放无线的激情。。。。。。敬请等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