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武术实战爱好者,在初练格斗时,都会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对进身的训练不够,其实这是对格斗中进身的认识不够。认识不够便不会去认真训练进身的方法。不训练练进身,就会在真实的实战中无法对敌手进行有效的攻击。 拳论有曰:“近人先进身,手脚开到方为真。”这是搏击的至理名言。进身的好处有哪些呢: 一、进身打击才有力量。进身时可以发挥全身力量:蹬脚、直腿、转腰、挥臂、旋拳,注全身力量于拳面。如果只靠长臂长腿去击打对手,虽然易于打中,但因为用的不是发挥全身力量的“腰劲”,打上也不会有力。 二、进身才重心稳固。进身后身体重心在两腿之间,故能重心稳固,不易被人牵动。如果只是手进而身不进或是脚进而身不进,就容易被对手牵动重心而打倒。 三、进身打击才狠。身既已进,手脚齐到,上打下踢,或上打下绊,或上贯下顶,或下踏上击,击敌既狠,且又难防。拳论曰:“手到脚也到,打人如薅草;手脚不到,打上不得妙。”只手只脚地打击,既易防,偶尔打上,对功力深厚的人也不过是蚊咬蝇抓而已,不会收到良好的打击效果。 四、进身才能使对手防不胜防。进身之后,我之攻击可以变幻莫测,既可以腿击,又可以臂击,还可以手脚齐进,这就使对手防上下挨打,防左右挨打,弄不好上下齐挨打,或防拳而挨肘打,或防腿而挨肩打,成防肩而挨胸打,或防臂而挨头撞;而进身之后击敌之距离又最短,我之打击可以尽快地作用于对方,使其防不胜防。 五、进身才可施行有效防御。进身之后,对方之长手长腿就动不起来,我则直接御对方腿臂之中节、根节、有效地打乱其进攻意图而又不易被对方击中。进身之后,我向敌手则后闪躲的路径才最短,有利于我施行闪躲防御,而闪到对手侧后便利于我之进攻。 进身可破对方擒拿。擒拿我之对手,一旦得手,势必向自身方向用力以求制我,此时我若向相反方向用力挣脱,那就正中其下怀,但此时我若顺势进身攻击,不但易于解脱,还会使对手反而受制。 七、进身可制力大之对手。一般认为;与力大于己的对手对阵,宜以灵动取胜,不宜冒进,这有一定的道理,然而我认为:进身亦可以制服力大于我之对手。力大者往往恃力抓拿,然我转换灵活,进身后,指、掌、豢拳、勾、桥、肘、肩、胸、头、腹、背、胯、臀、膝、足等可以多路进击、协同进击,有力地击其要害部位,故不待敌力发指就使受制于我。或许有被人抓拿之时,但此时我正好可以顺势借力(关键要具备能够借力之能力,有此能力何惧敌之力)。如果畏对方力大而与之绕圈子,往往不易击中要害,使解决问题的时间延长,这在场地小敌人多的情况下就会陷于困境。 八、战场再宽终宜进身。临敌搏击,瞬息万变,应变之法,亦不可执于步身,故有时亦须后退,但后退之路,不尽平坦,光线顺逆,不尽一致,岂能尽向逆光险途退?况且要战胜敌手,战场再平坦终须进身攻击。 九、群敌围攻必须进身。遇群敌围攻,后退无路,欲求生存,必须身法灵便,频频转侧,步不空出,手不空回,进身击敌。近前一个,打倒一个,再近一个,再打倒另一个,如此分而制之,才有胜利的可能。否则稍一迟缓,稍一纠理,就会遭到合力围攻。 十、进身才能有效对付持械之故。无论敌操何种器械,进身之后,我与敌之条件就基本相同,就是以我之手足对付敌人之手足,敌之长短器械就不会发挥作用,并且我还可夺敌器械,反以制敌。 拳论曰,“能在一分进,不思一分存。”临阵对敌,消极防御,只会处处挨打,主动进攻,才是积极防御,才可能争得胜利,而要进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