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光速不变原理”?为什么说它颠覆了20世纪的科学界

 天朗气清uizw04 2020-02-08

光速,相信所有人都知道这个物理学常量,它的速度无比之快,从太阳到地球几亿公里的遥远距离,光只需要8分20秒就到了。它又无比的神秘,科学家们花了几百年的时间,终于第一次捕捉到了它的速度。从恩培多克勒到亚里士多德,从伽利略到笛卡尔,持续几百年的猜想和研究,终于在1676年,丹麦的天文学家奥勒.罗默第一次测出了光速。

当人们知道光是有速度,可传播的之后,便开始孜孜不断探寻光的本质。

什么是“光速不变原理”?为什么说它颠覆了20世纪的科学界

牛顿的“神谕”

在当时科学界,对于光到底是什么,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是以科学界神人,物理学奠基人牛顿爵士为代表的“微粒说”,认为光是一种粒子,就相当于一束光其实是由无数颗特别小的颗粒组成的,不同颜色的光束由不同的粒子组成。

一种是由胡克提出,惠更斯继承的“波动说”,即认为光是一种波,就像我们看到的水面涟漪,以波的形式在空间中传播。

当时这两种理论,都能完美地解释光的直射、折射等现象,两种观点发生了激烈的碰撞。但是天平从一开始就是不平衡的,要知道,当时的牛顿不仅发现了万有引力,提出了三大定律,奠定了力学之基础,还是英国皇家学会的会长,在学界拥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拥有众多“癞皮狗”,他的观点就如同“神谕”一般被大部分人所追捧。所以长久以来,学界一直被“微粒说”所统治着。

什么是“光速不变原理”?为什么说它颠覆了20世纪的科学界

但是,科学,永远是一门追求真理的学科,从不会屈服于任何权贵与势力。

“微粒说”很快受到了一个热爱杂技的英国医生的挑战,托马斯.杨设计出了著名的双缝干涉实验。其实这个实验的原理非常简单,假如我们在空中看到了两只飞来飞去的蚊子,它们的轨迹相交时并不会互相产生影响;而如果我们往水里丢两块石头,当它们产生的波纹互相接近时,就会产生干涉现象。托马斯.杨设立了两块屏幕,第一块屏幕上有两条相互平行的窄缝,光从这两条窄缝中照射过去,打在第二块探测屏幕上。如果光是一种粒子,那探测屏幕上应该会观察到两条对应与窄缝尺寸的图样。但实际上,探测屏上显示出一系列明亮条纹与黯淡条纹相间的图样。

这证明光是有“干涉性”的,也就证明了,光,其实是一种波。

什么是“光速不变原理”?为什么说它颠覆了20世纪的科学界

后来科学家们又通过“泊松亮斑”,即光的衍射现象,再一次证明了光的波动性,至此,微粒说暂时退出了人们的视线。

但是更大的问题来了,根据经典力学理论,物质的传播需要介质。比如声波,就依赖于空气或者其他实体才能进行传播,空气是无处不在,所以我们才能随时随地听到不同的声音。这里,本少女也来打破大家常见的一个知识误区,不像科幻小说里有着各种激情澎湃地特效音,真实的太空其实是无声的,因为在真空环境下,声音找不到传播的途径。

那么,光,这种神奇的波,是由什么来传播的呢?当时的科学界,一致认为这东西是:以太。

什么是“光速不变原理”?为什么说它颠覆了20世纪的科学界

“以太”和光速不变原则

如果要细数科学史上最浪漫,最神秘的存在,那“以太”一定是排名首位的,这是一个结合了神话与科学,美感与理性共存的物质。最早诞生于古希腊时期,由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以太被认为是物质元素的一种。世界除了是由水、火、气、土组成之外,还有一种居于天空上层的物质:以太。

以太无所不在,无所不包,充满了宇宙空间,是一种充满美感的神造之物。

当科学界终于发现光的波动特性,所有人都开始寻找光的传播介质:一种无所不在,无法察觉,永恒存在于太空中的物质,那不就是以太嘛!至此,以太成为了物理学界的宠儿。

然而,事实再一次证明,除了真理,科学不会向任何人低头。

因为以太过于神秘的特质,证明它的存在,就成了众多科学家们追求的目标,迈克尔孙和莫雷也是其中的两个。

什么是“光速不变原理”?为什么说它颠覆了20世纪的科学界

他们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假设,如果光的传播介质是以太,且以太充盈着整个宇宙,那么当地球以每秒30公里的速度绕着太阳公转,它必然会遇到每秒30公里“以太风”迎面吹来。那么光速也会因为地球运行的方向而发生变化,就像人在无风的环境中跑步也能感受到风一样,而当我们顺风、逆风、侧风跑的时候,身体的感受会大不一样。所以这两个科学家设计出了一个很聪明的实验,他们将两束光线相互垂直射出,通过镜片将其返回光源,根据以太理论,两束光的传播速度应该不一样,假如其中一道光是沿着地球方向运动的,那另一道光一定和地球运动所造成的“以太风”呈90度,也就是说一道光是顺风而行,一道光是侧风而行,这两道光的速度一定是不一样的。

然而,实验结果简单而充满美感,那就是没有结果。

无论是垂直,相交,斜射,无论测量的仪器再精密,实验再严谨,结果都是一样,光速恒定不变!

光速不变原则极大地震动了学术界,这直接证明了以太是不存在的,这使得“光”更加地神秘起来,它是波,而以太又不存在,那它是如何传播的呢?

什么是“光速不变原理”?为什么说它颠覆了20世纪的科学界

电磁学“诸神之战”

在这边疯狂测试以太的时候,电磁学领域早已捷报频传。

自从1819年,物理学家奥斯特无意中发现,通电导线旁边的小磁针会发生偏转以来,科学家们开始逐步对电磁力有了认知。很快,电磁学界迎来了两位天才,一个是实验大师法拉第,还有一个是公式之神麦克斯韦。

什么是“光速不变原理”?为什么说它颠覆了20世纪的科学界

首先,法拉第打破了人们对于牛顿经典力学的执着,他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相信我们上物理课的时候,都曾经被“受力分析”这个大boss所折磨,物理老师苦口婆心地强调方向相反,相反,相反,但年幼无知的我依旧会画错......不过“相反”两个字完美地体现了经典力学的特点,受力和发力方向永远相反。但是电磁力却不同,法拉第发现,电流对磁铁产生的力,并非沿着导线和磁针的连接方向,而是垂直与这个方向,使得人们开始思考,也许牛顿力学并不意味这一切。更重要的是,1846年,法拉第发现,光的偏振面会在磁场中发生偏转,简而言之就是,光似乎与电磁学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但是由于法拉第年幼就辍学,虽然很会做实验,但是理论知识还是技不如人,没能推断出理论方程。

而他的学生:麦克斯韦,接过来老师传递过来的火炬。

什么是“光速不变原理”?为什么说它颠覆了20世纪的科学界

19世界众业,麦克斯韦推倒出了传奇性的麦克斯韦方程组,推断出了“电磁波”的存在,并且大胆地猜测,光,就是一种电磁波。1888年,另一位电磁学的重要任务赫兹,在实验室里验证了麦克斯韦理论,至此证明,光,其实是一种电磁波,而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任何介质。

光的二重性和相对论

你以为故事到这里就算结束了吗?不,太天真了。

真理从来都不是绝对的,人们对于真理也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

在赫兹证明光是一种电磁波的同时,他还发现,光具有粒子性。

光照在不同金属表面,发现的反应并不一样,在当时并没有得到解答。最终,解决这一切争论的神人,爱因斯坦登上了舞台。

什么是“光速不变原理”?为什么说它颠覆了20世纪的科学界

1905年,这一年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他在这一年连续发表了五篇论文,一篇提出了相对论,一篇奠定了核武器的基础,也就是E=MC^2,还有两篇讨论了原子论和布朗运动,而最后一篇,也是让他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奖的一篇,就是讨论:光电效应,即光,又具有粒子的特征,又具有光波的特征,所以光具有“波粒二重性”。

至此,所有的争论才最终落下帷幕。但是随着人们研究的步伐不断深入,科学家是否会有更多新发现和理论,本少女拭目以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