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毒亿年的历史,简单结构复杂“人生”

 林小霖 2020-02-08

病毒到底什么?

我想很多人都会有此疑问,病毒一种非常简单的非细胞生物,它的组成构造非常“简陋”,仅靠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就成为一个整体。与其说它是一种生物,倒不如说它是遗落在外的DNA片段,之所以会如此称呼,是因为它们并不具备生物应有的特点,生物的起点是细胞,能进行新陈代谢、能进行生殖,具有遗传性。

病毒与之相反,他们的“生命活动”,更像是一只奇特的寄生虫,寄宿在宿主的细胞内,做起了山大王,所有的一切“开销”全部算到细胞。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开始了复制、转录和转译的过程,无休止地复制出与自身遗传信息相符的二代病毒。

病毒的来历

中国最早的关于病毒防御的记载是在宋代接种人痘用来防御天花,那是世界上人类首次采取疫苗的方式用来对抗病毒。在1892-1898年两位科学家打开了病毒学的大门,一位科学家发现存在比细菌更微小的病原,另一位科学家贝杰林克(Beijerinck)正式以病毒为其命名,自此以后病毒学开始蓬勃发展。

然而我们都知道病毒真正的历史远比整个人类文明悠远的多,南极深处冰冻层潜伏着很多史前病毒,目前就单单我们所知道史前病毒分别是拟菌病毒(Mimivirus),马赛病毒(Marseillevirus)、潘多拉病毒(Pandoravirus)、西伯利亚软体病毒(Mollivirus sibericum)。

潘多拉病毒如其名,与之前发现的病毒大相径庭,脱离了原有病毒的定义,拥有一套独立自动的基因谱系,它的基因与地球其他生物相似度只有6%,这意味它可能来自外太空,或者是来自地球的超前时代。

从发现的拟菌病毒特性可以看出端倪,它介于生命与非生命之间,起源自史前3亿年前,甚至有可能比这更古老。我们知道地球有着46亿年的历史,经历了5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谁能保证在每个生物大灭绝时代不会有幸存者?

从我们发现的四种病毒来看,病毒并不是完全消失,幸存下的病毒进行休眠。直到出现适合的环境,再次复苏。

病毒并不是“一无是处”,自从人类发现病毒之后并想尽一切方法利用病毒特性,多数用于医学和生物学,但是更多的应用在基因工程上,作为基因的载体,拼接在染色体上。

除此之外病毒被灭活,用来制作疫苗。

各国提倡保护环境,降低排放二氧化碳的原因

作为企鹅的家园—南极,是大自然的瑰宝,拥有着世界最大的冰川和淡水资源,一望无际的洁白“雪原”,在这看似美好的南极,在巨大的冰川下,却隐藏着魔鬼的身影。据科学考察团在取得南极超深度冰层实验发现,其中蕴含着未知病毒、细菌。在不断发现史前文明的时候,我们有的时候可能在无意间放出了“恶魔”。为什么会如此说?

发现的史前病毒不属于人类的时代,处于另一个时代,就好比把没有兔子放在没有天敌的澳大利亚,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

当前社会处于高度发展状态,主要依赖依然是化工燃料,对与环境的污染肯定是不断的递增,臭氧层遭到破坏,导致全球温度上升,南极冰川开始融化,根据IPCC推测,地球表面温度每上升了0.5°,全球海平面上升至20厘米左右。被冰封在南极的冰层一旦融化,就像是打开潘多拉魔盒,一发不可收拾。

所以当今之计,唯有建立人类与自然平衡关系,才是长久的生存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