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茄果类蔬菜细菌性病害种类

 缘何此生只爱书 2020-02-08

茄果类蔬菜是茄科植物中以果实作为食用器官的蔬菜作物,主要包括番茄、辣椒、茄子、酸浆等。这类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盐、有机酸及少量的蛋白质,营养丰富,深受群众喜爱。茄果类蔬菜又因其产量高,生长季节长,经济效益好,在果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近年来,随着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茄果类蔬菜生产规模化、产业化、专一化经营模式日趋成熟,但无论是保护地还是露地,茄果类蔬菜生产中随之产生的各类细菌性病害发生趋势较为严重。

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笔者在全国范围内蔬菜主产区进行病害调查,并针对番茄、辣椒、茄子3种重要的茄果类蔬菜细菌性病害的类型、病原菌、发生症状及发生地区进行了汇总。

1 番茄细菌性病害种类

1.1 番茄溃疡病 引起番茄溃疡病的病原菌为密执安棒形杆菌密执安亚种,发病后番茄既可表现出局部症状,也可表现出系统症状。局部症状表现为叶片边缘会出现褐色的病斑,并伴有黄色晕圈,叶片边缘坏死(彩图1,图片双击可放大)。系统症状通常表现为病组织内部维管束变褐(彩图2),植株整体萎蔫,干枯,最终死亡。目前该病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北、河南、山东、上海、海南、重庆、湖北、贵州、浙江、广西、云南等地。

1.2 番茄青枯病 番茄青枯病的病原菌为茄科雷尔氏菌,是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病害,多从根部侵染,受害植株保持绿色,茎部被感染形成条状的黑褐色病斑,上下扩展,可使整个茎部感染,造成茎部全部变黑,斜剖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稍加挤压有白色黏液渗出(彩图3),最后整株干枯死亡(彩图4)。我国台湾及长江流域各省均有发生,以四川、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省发病尤为严重。

1.3 番茄髓部坏死病 番茄髓部坏死病的病原菌为皱纹假单胞菌,整株为害,被感染的病株发病初期髓部黑褐色,水浸状,不腐烂,进一步扩展,维管束变褐(彩图5)。病斑处表皮呈褐色,可沿着茎部上下蔓延(彩图6),可延伸至生长点以下和茎基部以及叶柄和果柄,扩展全株直至枯死。目前番茄髓部坏死病在我国的山东、浙江、内蒙古、湖北、江苏等地均有发生。

    1.4 番茄软腐病 番茄软腐病的病原菌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主要为害茎部,植株茎部感染后出现灰褐色长条形病斑。病斑呈湿腐状(彩图7),稍凹陷,病健交界明显,后扩大伸长,髓部病变为黑褐色、湿腐,有异味,失水后病组织干缩,灰白色中空。病茎上端枝叶变黄、萎蔫。番茄软腐病主要分布在我国山东、上海、吉林等地。

    1.5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杆菌番茄致病变种,发病后叶片上产生深褐色至黑色不规则小斑点,伴有黄色晕圈(彩图8)。茎和叶柄被感染时可产生黑色条斑,果实感染后表面呈黑色隆起的小斑点,果实中央形成木栓化疮痂。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湖南、江西、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广西、云南、海南等地均有发生。

1.6 番茄细菌性疮痂病番茄细菌性疮痂病的病原菌为野油菜黄单胞菌辣椒斑点致病变种,国内外也有为害的报道。发病后叶背面先出现黄绿色水渍状小斑,病斑圆形或近圆形,边缘暗褐色、稍隆起,中央色淡、稍凹陷,表面粗糙如疮痂(彩图9)。茎基部初产生水渍状褪绿斑,纵向发展,呈不规则条斑。中间稍凹陷,褐色,后木栓化隆起有时纵裂呈溃疡状疮痂。该病在我国湖南、江西、内蒙古、山西、北京等地均有发生。

2 辣椒细菌性病害种类

2.1 辣椒疮痂病 辣椒疮痂病的病原菌主要为野油菜黄单胞菌辣椒斑点致病变种。该病害在生产上主要为害辣椒叶片、茎和果实。叶片发病,初期形成黄绿色水渍状小斑点,扩大后变成圆形或不规则形、暗褐色、边缘隆起、中央凹陷的病斑,粗糙呈疮痂状,受害重的叶片,叶缘、叶尖常变黄干枯、严重时破裂穿孔,甚至整片叶变黄干枯;茎秆发病,初生水渍状不规则的条斑,后木栓化隆起,纵裂呈溃疡状疮痂斑。辣椒疮痂病在我国内蒙古、甘肃、贵州、东北三省、山西、安徽、山东、河北、浙江、湖南、新疆和云南等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2.2 辣椒青枯病 辣椒青枯病的病原菌为茄科雷尔氏菌,发病初期自顶部叶片开始萎蔫,后扩展至全株萎蔫。湿度大时病茎上出现水浸状病斑,后变黑褐色,维管束变成褐色;横切病茎,呈淡褐色,挤压病茎可见有乳白色黏液溢出。辣椒青枯病在贵州、广西、广东、云南、河南、山东等地均有发生。

2.3 辣椒软腐病 辣椒软腐病的病原菌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辣椒染病初期,叶上呈现水浸状小斑点,扩大后不规则或近圆形,边缘稍凸起。茎上形成纺锤形病斑,中央为灰白色,边缘黑色。果实上则生成黄白色或黄褐色不规则斑块,边缘呈水渍状,而后果肉腐烂。该病在我国四川、湖南、青海等地有发生。

2.4 辣椒细菌性叶斑病 辣椒细菌性叶斑病的病原菌,主要有3种:

丁香假单胞菌适合致病变种,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水浸状小斑点,扩大后变为褐色至铁锈色,病斑大小不等,叶肉凹陷、呈薄膜状(彩图10-a)。干燥时病斑呈锈褐色,可造成穿孔。该病在甘肃、贵州、山东等辣椒产区均有发生。

丁香假单胞菌丁香致病变种,主要为害辣椒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水渍状小圆斑,扩大后病斑暗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将病叶对光透视时可见病斑,发病中后期病斑变为褐色或黑色,该病只在马其顿共和国有过报道,在其他国家未见报道。

菊苣假单胞,主要为害辣椒叶片,当病原菌从叶片边缘开始侵染,初期呈水浸状,后逐渐变褐,边缘颜色较黑,病斑不规则;当病原菌从叶面侵染时病斑不规则,呈褐色,后期发病部位变薄(彩图10-b)。目前这一病害主要在我国海南、广东各辣椒主产区发生,其他国家未见报道。

3 茄子细菌性病害的种类

3.1 茄子青枯病 茄子青枯病的病原菌为茄科雷尔氏菌,茄子青枯病发病初期仅个别枝条上一片或几片叶色变淡,局部呈现萎蔫状,随着病情扩展,整株萎蔫。病茎外部无明显症状,剖开后木质部呈褐色(彩图11),严重时髓部大多腐烂空心,用手挤压病茎的横切面,有乳白色的黏液渗出。茄子青枯病在我国山东、辽宁、湖南、福建、广东、广西、云南、海南、江苏、重庆等地均有发生。

3.2 茄子软腐病 茄子软腐病的病原菌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主要为害茎部,茎部被感染后呈淡褐色软腐状,严重时造成茎秆表皮、髓部变褐腐烂,失水干缩(彩图12-a),但上部茎、叶受害症状不明显,剖开病茎部髓部变褐腐烂(彩图12-b);病害继续发展,病茎上部枝叶萎蔫、枯死茄子软腐病在我国河南、辽宁等地均有发生。

3.3 茄子细菌性褐斑病 茄子细菌性褐斑病的病原菌为菊苣假单胞菌,主要侵染叶片和花蕾,也可为害茎和果实。叶片上逐渐呈现褐色病斑,之后融合成大病斑,严重时病叶卷曲,最后叶片脱落。花蕾发病时先在萼片上产生灰色斑,后扩展到整个花器或花梗,引起花蕾干枯。该病在全国范围内发生较少。

作者:李焕玲

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四川省广安市农业局经作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