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 举国上下的孩子们在六一儿童节彼起此伏、连绵不绝的欢声笑语正式拉开了晚夏的序幕,转眼而来的高考又拉开了一年一度毕业季的序幕。在这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季节,我们迎来了超级家庭书房靖边县家庭教育论坛第五讲,本次我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在上期的讲座中,我从思想和纲领上初步探讨了《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学不好?》的三点原因,以及为了让孩子学好我们该采取的五点行动。本次讲座我将深入挖掘我们的孩子到底有没有学好的可能! 各位家长,你们相信天才吗?也就是是说天才是否真的存在?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天才”,一种就是“方仲永”类型的,也就是说天生神通,不学就会;另一种就是天生是普通人,但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培养,最终成为了数一数二的人才。 很多人认为“天才”是第一种,因为他们“天生神通,不学就会”,但是恰恰就是这种认知的局限和束缚导致他们放弃了自己,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就是普通人而不是天才,他们认为很多事情只有天才才有能力做,普通人是没有能力做的。也有些人认为“天才”是第二种,也就是说这类“天才”是后天培养起来的天才,是通过学习与训练而成为的天才。 其实,这是人们对能力的两种不同理解:一种人认为能力是固定的,需要被证明;一种人认为能力是可以改变的,是可以通过学习来培养的。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前一种是固定思维,后一种是成长思维。人的思维模式也就是人的认知是可以选择和改变的,当我们选择进入一种新的思维模式,我们就如同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不管我们选择相信哪一种思维模式,它都会变成我们的一种信念,而这种信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被强化。 最早接触“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是在读大学的时候,当时读得三本书《哪来的天才?练习中的平凡与伟大》、《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这三本书的核心讲的就是“一万小时天才理论”,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10000小时法则的关键在于:没有例外之人。没有人仅用3000小时就能达到世界级水准;7500小时也不行,一定要10000小时——10年,每天3小时,无论你是谁。 在我们中国的文化里,也有很多类似的说法“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十年磨一剑,一朝露锋芒”、“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我认为这并不是巧合,而是生活在太平洋两岸的人们对“天才”进行惊人的相似的解读。 那么,究竟什么是“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此理论就是说,任何一个人要想达到世界级大师的水平,或者想成为某个行业、某个领域的大师,都必须要进行1万小时的精深练习,在优秀教练的指导下,保持激情,不断进步,最后达到世界级大师水平的过程。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的原理及具体怎么进行“刻意练习”并不是我今天讲座的重点,我希望告诉各位家长的是“每个人都是天才,问题是你是否相信自己?你是否愿意进行一万小时的刻意练习?” 我读书的时候,有一个习惯,就是遇到好的思想和理念会立即应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当我碰到“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的时候,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可惜我是文科出身,并没有什么实际操作的技能,可是,这些年来,我唯一没有放弃的就是读书,我不敢说自己是天才,但是在对问题的理解等方面,我真的有脱胎换骨般的感觉。 有一类人根本不相信自己,更不愿意付出,这样的人终究会沉沦在社会的最底层;还有一类人认为一万小时太长,自己并没有足够的时间,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时间谁都有,并且时间总是会过去的,你现在想一想曾经过去的十年,你到底做了什么?再思考和展望一下未来的十年,你又准备做什么?更何况,十年不止一万小时。根据我的理解和设想,我一生可以在很多的领域成为世界级的大师,思想只是我的起点;还有一类人认为自己年龄大了,肯定不行,其实这也是错误的认知。不管哪一种人,“永远不会太迟”的说法永远不过时。神经科学家说,经过练习,人几乎可以在任何年龄生成新的脑细胞。如果你今年30岁,如果你明天就拿起吉他,到50岁的时候,你就有了20年的演奏经历,水平一定比牛人还牛!那你还等什么呢?所以,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对于任何年龄段的人都是实用的。 再回到高考,回到学生身上,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他们在学校至少要呆下十五年的时间。各位家长,你们自己算一下那是多少个小时?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还是考不好,甚至是一塌糊涂?我认为一是老师的认知有问题,对于很多学生来讲,从他们踏入校门的那一天起,他们就被贴上了标签,老师委婉地说“生源不好”,而又没有人帮助孩子突破;二是方法存在问题,用最新的理论解读就是“深度工作”和“肤浅工作”的差距:
各位家长,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史蒂夫·乔布斯等世界顶级人才以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数不胜数的冠军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的正确性。我希望听了我讲座的家长,一是要相信自己,把自己当成一个天才培养,并且决心成为天才;二是要相信孩子,把孩子当成天才培养,并且最终培养成天才。 本次的分享讲座到此结束,欢迎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更希望大家在留言栏里进行表态发言!谢谢大家! 2018年6月10日写于超级家庭书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