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兰芳与马金凤 京豫《穆桂英挂帅》各领风骚(文章来源:文汇报)

 cxag 2020-02-08

   

马金凤与恩师梅兰芳大师合影

    五十多年前,远离上海市中心有家剧场,一个初到上海的豫剧团,在那里演出《穆桂英挂帅》,观众反映说,戏演得真不错。市文化局戏改处的何慢赶去看戏,回来说,一个条件并不好的外地剧团,能演这样的好戏真不容易,尤其是扮演穆桂英的马金凤,气质好、嗓子也好,只觉得戏还比较松散,需要加点工。

八十年代马金凤在豫剧《穆桂英挂帅》中饰穆桂英

    上海戏曲界同行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共同商量帮助修改,目的是把这个戏搞得紧凑一些。当时各界人士春节慰问解放军,配备文艺演出小分队随团演出。马金凤闻讯积极要求参加。“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一时,穆桂英高年披挂出征的昂扬精神在军营传扬开了。


    马金凤出身艺人家庭,幼年随父学戏,1931年到河南开封,从马双枝学豫剧,开始学须生、武生,后来改学青衣。她14岁登台,在郑州与豫东一带演出,曾获得豫剧“四大名旦”之一的美誉。


    1953年,正在上海的梅兰芳听说马金凤的《穆桂英挂帅》很不错,联想到京剧原本没有这出戏,豫剧演穆桂英晚年挂帅出征,一定很有特色。他兴致极好,连看三场,最后一场戏结束,梅先生来到后台祝贺马金凤演出成功,同时特意邀请她到马斯南路(今思南路)梅先生家中深谈。见面那天,梅先生告诉马金凤:“我很喜欢穆桂英这个角色……但我没有演过这样的穆桂英。这次看了您的演出,真正感到豫剧是一个有发展的剧种,蕴藏着许多我所要学习的东西……”


    从此梅兰芳惦记着这件事,一心想把豫剧《穆桂英挂帅》移植过来。但他思想上很明确,要根据京剧的特点和风格来改编,绝不可以不经过自己的融化而生硬模仿。


    1958年,豫剧《穆桂英挂帅》晋京演出,梅兰芳又去看戏。马金凤怀抱令旗、点将出征之际,那大段令人荡气回肠的演唱,把穆桂英忠心耿耿保卫家国的豪迈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梅先生为之动容。不久,豫剧《穆桂英挂帅》摄成影片在全国放映。


    经过几年的排演,1959年5月25日,梅兰芳主演的《穆桂英挂帅》在北京人民剧场隆重上演,首都观众以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对梅先生的杰出表演给予高度赞扬。


    京剧名家于连泉(小翠花)说过,《穆桂英桂帅》这出戏很难演,要有扮相、有嗓子、有基本功夫,还要有元帅的气度,而且还不能离开青衣的范围,要演得既稳重又大气,才合乎这时的穆桂英的身份。


    《穆桂英挂帅》是马金凤的成名作,也是梅兰芳晚年的代表作,他们各领风骚,共同塑造古代巾帼英雄的艺术形象,使之长留剧坛。

        梅葆玖、马金凤演唱的《穆桂英挂帅》


    文章来源: 文汇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