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旧之旅

 潍坊北海道 2020-02-08

作者|刘娟

       这些年来,父母一直想去东北那些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看看。随着他们年纪渐大,这个愿望越来越强烈。

       今年八月一日是父母结婚六十周年纪念日。这个夏天,我们姐弟三人与我的先生,开着车陪父母沿着我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进行了一次怀旧之旅。这真是一次难忘的旅行,我们姐弟三人一起陪父母出门这还是第一次,特别是去当年曾经的家乡看看,有一种亲切又久违的感觉。

       一家人重走曾经走过的路,再次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欣赏一路沿途美景,回味那些年我们经历过的故事,想想这也正是我们姐弟送给父母钻石婚的礼物。

       我想借用读书会的平台,把这次特别的旅行,用分站式的回忆呈献给各位,让大家跟我一起分享一路的风光与喜悦。

       丹东

       丹东是这次旅行的第一站。

       一家人一路风尘,当到达丹东时,已经是下午4点。我们驱车来到鸭绿江边,宽阔的江面上江水平稳的向前涌动,虽然正值酷暑,但舒适的温度、清凉的江风、新鲜的空气、美丽的景色,加之激动的心情,全家一扫旅途的疲惫。丹东是一座美丽的边陲城市,她居于鸭绿江与黄海交汇处,气候宜人,风光秀美。现在的丹东,一座座摩天大楼江岸矗立,一座现代化城市跃然眼前。远远望去,对岸朝鲜的新义州朴素而宁静,如同穿越回我们的上世纪七十年代。

       丹东,对我来说是一个神秘的城市。当年那个襁褓中的婴儿,那个留着小分头、穿着粉裙子、脚踏绿色木屐的女娃娃,在分别了55年后,在即将花甲之年又回到了你的怀抱。我在这里出生,在这里学会走路,在这里生活了两年。我童年的好多的故事是姥姥和爸妈讲给我听的,对这座城市的印象是从这些故事中、从家里的旧照片中和一些书籍、电影中得到的。多少次的描绘、多少次的想象,都不能还原真实的你,今天我终于来到了你的面前,看到了你真实而美丽的尊容。

       丹东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在抗美援朝的运动中,这座城市站在了最前沿。1951年7月17日,父亲出国参战,就是从这里出发。今天,我陪着父母来到鸭绿江断桥上,桥头正面矗立着一座铁灰色的群雕,彭德怀大元帅带领着一群志愿军战士,雄赳赳气昂昂,气势磅礴地跨步向前。群雕中的每个人物都刻画地栩栩如生,我仿佛看到成千上万扛着枪的志愿军战士,在彭德怀大元帅的带领下,高唱着志愿军战歌,通过铁桥跨江去作战……。现在的断桥已经建成了一个抗美援朝展览馆,到达江心处就是断桥的尽头,当年美国鬼子炸弹损毁的钢梁历历在目,向人们无声的诉说着它当年的一切。如今鸭绿江两岸,当年曾被战火烧焦的土地上,已经建起高高的楼房,长出绿油油的庄稼,公路上奔跑着川流不息的车辆,岸边上带着孩子悠然游玩的母亲、唱歌跳舞老有所乐的退休老人,这一派繁荣祥和的景象,都是志愿军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打的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当年毛泽东抗美援朝的决定,换来了我国半个多世纪的和平。我们多么希望永远不再有战争,我们和子孙万代永远生活在和平的时代。在飘扬的五星红旗下,我以对岸为背景给老父亲抓拍了几个镜头。此刻,镜头中沉思的父亲在想什么……

       丹东对父母来说还是一座浪漫的城市,这里也是父母结婚的地方。父亲回国后,父亲所在的部队就驻扎在丹东(当年叫安东),六十年前的八月一日,父母就在这里结婚,鸭绿江水孕育并见证了老爸老妈的爱情。我们家老照片里,其中有一张是妈妈怀着我在锦江山公园门口拍的照片,这次来到这里特别寻找到锦江山公园,在门口和老妈再来一张合影。五十多年过去了,我们住过的地方已经难觅踪影,但我们家附近有一个重要标记——工人文化宫。这次我们竟然找到了工人文化宫,这让我们惊喜不已。这座建国前的建筑,现在看起来,依然坚固而精美。我想这就是她被保留至今的原因吧!根据这个线索,父母估算出当年军部的位置和我们家的位置。我们来到我们曾经的家所在位置驻足寻觅,总算找到了当年家的感觉。丹东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点,高铁、高速、河港、海港、机场、边境口岸集于一身,是一个以工业、商贸、物流、旅游为主的国家级边境经济区。这里物价不高,我们千里迢迢,从潍坊带了一个西瓜,竟然比这里的西瓜还贵。这里是旅游城市,但住宿价格合理,早餐比潍坊还便宜。朋友曾经推荐我们去泡温泉:五龙背的温泉是宾馆标准间式的,单人单池,一天两泡,每次都换水。如果能连续住一个月,包吃包住包泡,每人每天60元,的确是一个休闲疗养的好地方。因为我们还要赶往下一站,温泉就来不及泡了。

       在父亲的建议下我们来到抗美援朝纪念馆。纪念馆建在一座山上,正在工整修,在山下巨大石墙上,毛泽东主席手书“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八个大字镌刻中间。我们在这个墙下拍照留念后,84岁的老父亲还是不满足,自己又转到山上再去看看。由于我们到的早,拍照观景都很从容,景点上的摊主很热情,很有经验的判断出父亲的来意。告诉我们,“你们来的早就对了,一会儿来这里的人就会多起来,照相都要排队的。”我问:“哪里来这么多人?”摊主:“全国各地的都有。”就在我们要离开的时候,三辆旅游大巴载着满车的游客在这里停车,看到一位位来自祖国各地的老人下车,在家人的搀扶下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石墙前拍照留念时,我顿时眼睛发热,喉头哽咽。原来到这里来缅怀的不只是父亲一个人,这是一个特殊群体的共同愿望。这些志愿军老战士啊,当年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枪林弹雨,爬冰卧雪,不怕流血牺牲,如今到了耄耋之年,抗美援朝的情结依然浓烈。他们追忆自己战斗的青春,想念牺牲的战友,为自己当年的选择无怨无悔!

       父辈们所有的奉献,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我们做儿女的更不应该忘记!向志愿军老战士们致敬!

       告别丹东,继续向下一站进发——吉林集安。

       再见,丹东!我们还会再相见 !

       ——本文刊载于2017年《北海道》秋季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