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2.7日原创微头条(参考心理学知识)

 谢汶青396 2020-02-08
  • 青少年犯罪心理因素分析

    青春发育期心理发展

    青春发育期以少年期为主,少年期的年龄是指11~12岁至---15~16岁,这个时期的孩子处于初中到高中初期,少年期是个体生理迅速发育至达到成熟的一段时期。

    该阶段孩子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方面都出现显著的变化,其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迅速而又不是平衡,是经历复杂发展,又充满矛盾的时期。

    因此也被称为困难期和危机期。

  • 1.生理发育,生理发育加速

    (1)身体成长加速:青春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鼎城时期。这个时期,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了急速变化,称为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也就是第二加速期。

    这个时期儿童的身高、体重、肩宽、胸围都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第一加速期是0~1岁)

    (2)生理机能发育加速:青春期儿童的生理机能也迅速增强,肌肉与脂肪的变化使男性肌肉强健和女性身体丰满,脑与神经系统逐步发育成熟。

    (3)性的发育和成熟加速,生殖系统是人体各系统中发育成熟最晚的,它的成熟标志着人体生理发育的完成。

    1.性器官发育;2.第二性征的出现;3.性功能成熟。

  • 2.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青春期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冲击着心理的发展,使身心发展在这个阶段失去平衡,青春期心理活动的矛盾现象可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

    (1)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

    (2)心理断乳与精神依托之间的矛盾。

    (3)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

    (4)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

    容易出现的身心危机
    心理生物性紊乱
    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偏差

  • 3.自我意识的增加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1)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
    2)深切重视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绩
    3)强烈关注自己的个性成长
    4)有很强的自尊心

  • 少年期的自我中心性特点

    自我中心现象是皮亚杰最先发现和提出的,是皮亚杰描述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的术语。幼儿自我中心现象是以自我的感受,自我的认知来理解他人的感受和认知的现象。

    少年儿童的自我中心性,可以用“独特自我”与“假想群众”两个概念来表征。

    1)独特自我
    2)假想观众

    假想观众:青少年可能持有这样信念,即其他人像自己那样的关注他们。他们认为其他人,特别是同伴一直在关注他们。

    评价他们并且对于他们的想法和行为都很感兴趣,这样的信念导致了对自我意识的强调,对他人想法的过度关注和对于现实和想象情境中他人反应的预期。

    假想观众使得青少年们必须时刻保持警觉以避免做出任何可能导致尴尬,嘲笑和拒绝的行为。

    独特自我:青少年常常会有这样的想法:“别人不能理解我正经历的一切”“那种事不会发生在我的身上”或“我能应付一切”。

    这些观念反映出青少年认为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是与众不同的,他们相信自己的独特的,无懈可击的,无所不能的。

  • 4.情绪的变化,逆反期的出现

    少年期的身心发展和所面临的发展中的矛盾,使他们的情绪和心境都会出现不平衡乃至暂时性的紊乱,如烦恼,孤独和压抑等消极情绪体验。

    1)青少年的情绪和心境的发展呈现出动态的发展趋势
    2)情绪变化的特点

    烦恼增多、孤独感、压抑感增强

    第一逆反期

    年龄阶段:2-4岁,多在3岁左右。

    第二逆反期

    年龄阶段:青春发育期,在10-11至15-16岁

    第一逆反期和第二逆反期的共同特点:

    1.独立自主意识的增强,向控制方要求独立自主权。
    2.出现成长和发展的超前意识,第一逆反期的具有“长大感”,第二逆反期的具有“成人感”。

    第一逆反期和第二逆反期的不同特点:

    1.第一逆反期独立自主要求按自我的意志行事,要求行为、动作自主和行事自由。
    2.第二逆反期要求人格独立,要求社会地位平等,要求精神和行为自主。

  • 青少年的犯罪心理因素分析

    二、反社会行为与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违反社会规范和社会行为准则或从事各种违反法律的行为等,属于反社会行为和犯罪,青少年的违法行为的比例比其他年龄阶段的人要高,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思考:为什么要比其他年龄段的人比例要高呢?

    (1)青少年犯罪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第一、犯罪率增加。

    第二、犯罪年龄呈下降趋势

    第三、犯罪在性别上有女性增加的趋势

    第四、未成年人作案特点日益暴力花、团伙化趋势,犯罪类型集中在抢劫,强奸和盗窃,这类犯罪占全部犯罪类型的八成以上。

    社会中的闲散青少年等群体违法现象突出,并且构成青少年犯罪的主体。

  • 青少年犯罪心理因素分析

    1、自身特点
    2、家庭环境
    3、学校环境
    4、社会环境

    1、自身特点

    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矛盾冲突
    情绪波动幅度大,不稳定
    自我意识较强,寻求关注
    容易受他人/社会的影响做出决定
    价值观尚未成熟,没有合理客观思考判断的能力

    攀比心理较强(穿着、外貌、家庭环境等)
    好奇心较强(酒、烟、性、毒品、网络等)
    从众心理强(看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老师、同学、同龄人、以及年龄稍长的人)

    叛逆心理强(寻求与众不同,寻求他人关注,做出与家长价值观相反或者社会道德规范相反的叛逆行为,比如抢劫)
    法律观念意识淡薄
    自卑或者自负心理严重

    2.家庭环境

    经济基础
    父母关系不稳定
    成长环境不稳定

    与父母的关系不稳定,或者与父母没有任何联系
    家庭教育方式(温暖,还是缺爱?)

    家庭整体的价值观,文化。
    家庭榜样(父母、其他长辈、兄弟姐妹)

    3.学校环境

    是否安全
    学校的文化,班级的文化,同龄人的家庭文化
    老师的教育方式

    老师对待同学们的方式
    同学们之间的相处文化,方式
    课程的安排以及授课方式等

    是否有心理老师等
    是否有合理的法律教育课程以及观念的传输

    4.社会影响

    社会文化
    价值观的传输(财富、名利等)
    对于成功的定义(财富、名利、外貌等)

    同龄人家庭环境的影响
    社交媒体的影响(对于价值观的影响)
    名人、电影、电视等“榜样”的影响

    法律观念的传输

  • 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以及预防

    一、青少年的心理特征

    生理发育、生理发育加速
    自我意识的增强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情绪的变化、逆反期的出现

    二、青少年的犯罪因素分析:
    1.自身特点
    2.家庭环境
    3.学校环境
    4.社会影响

    青少年犯罪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第一、犯罪率增加
    第二、犯罪年龄呈下降趋势
    第三、犯罪在性别上有女性增加的趋势
    第四、未成年人作案特点日益呈暴力化 ,团伙化趋势,犯罪类型集中在抢劫、强奸和盗窃。这类犯罪占全部犯罪类型的八成以上。
    社会中的闲散青少年等群体违法现象突出,并且构成青少年犯罪的主体。

    据统计,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最新资料统计表明,我国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

    其中十五、六岁的少年犯罪案件占到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

    近几年青少年涉及犯罪案件有盗窃、抢劫、强奸、寻畔滋事、聚众斗殴、恶性伤害、吸毒等,而且案发率构成上升趋势。

    未成年人的犯罪人数呈现逐年增多并且向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发展的趋势。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盲目性
    团伙性
    并且趋向于低龄化
    手段成人化

  • 网络成瘾的主要表现

    一、网络成瘾会给青少年带来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困扰和伤害

    第一、不由自主的强迫性使用网络

    青少年持久地渴望王网络游戏,游戏冲动失控甚至难以减少游戏时间,乃至上网游戏几乎占据所有时间和精力。

    第二、在网络游戏中获得强烈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第三、一旦停止网络游戏会出现心理和生理方面明显或严重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现象包括较高的焦虑和抑郁,出现行为障碍和社交问题,

    放弃重要的社会角色,放弃学习和工作,造成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危机等。

    第四、在网络游戏中所获得的虚拟感受反过来会强化上网的欲望,造成恶性循环而不能自拔。

  • 4.情绪的变化,逆反期的出现
    少年期的身心发展和所面临的发展中的矛盾,使他们的情绪和心境都会出现不平衡乃至暂时性的紊乱,如烦恼,孤独和压抑等消极情绪体验。
    1)青少年的情绪和心境的发展呈现出动态的发展趋势
    2)情绪变化的特点
    烦恼增多
    孤独感、压抑感增强

    第一逆反期

    年龄阶段:2-4岁,多在3岁左右。

    第二逆反期

    年龄阶段:青春发育期,在10-11至15-16岁

    第一逆反期和第二逆反期的共同特点:

    1.独立自主意识的增强,向控制方要求独立自主权。
    2.出现成长和发展的超前意识,第一逆反期的具有“长大感”,第二逆反期的具有“成人感”。

    第一逆反期和第二逆反期的不同特点:

    1.第一逆反期独立自主要求按自我的意志行事,要求行为、动作自主和行事自由。
    2.第二逆反期要求人格独立,要求社会地位平等,要求精神和行为自主。

  • 网络行为表现出一定的发展过程

    初期:患者会出现精神依赖。渴望上网,如果不能如愿就会产生极度的不适应,出现烦躁,焦虑,暴躁等症状。

    中期:患者会出现躯体依赖。表现为头昏眼花,疲乏,颤抖,食欲不振等症状。

    后期: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心理社会问题。正常活动瘫痪,学习,工作均受到严重影响,

    乃至出现生活自理障碍,认知能力下降,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感知出现暴力倾向和暴力行为等严重后果。

  • 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呢?

    1.加强法律意识制度的教育(家庭,学校,社会)

    2.注重学校人文环境的改善,青少年是否得到适当的关注。

    3.家庭文化对青少年的关注和教育方式

    4.及时干预(心理干预,行为干预)

    5.理解青少年心理特征

    6.社会对于媒体传播内容的把控。

    7.父母对于孩子所受教育水平的重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