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述东汉王朝宦官崛起的始末,一段开启潘多拉魔盒一般的非常故事

 昵称65122124 2020-02-08

小A点评三国风云人物:袁绍(四)中官缘起

文:小A斯蒂芬

在东汉的历史上出现过两个非常有名的同名人物,一个是经学家郑众,一个是宦官郑众。

经学家郑众

经学家郑众,字仲师,河南开封人,官至大司农,为官清廉正直,对《春秋左氏传》和《孝经》研究颇精,著有《春秋左氏传条例》九卷、《孝经注》二卷。通常我们称他为“先郑”,以区分汉末经学家“后郑”郑玄。seo优化

宦官郑众,字季产,南阳郡犨县(位于今河南鲁山县东南)人,本是太子刘炟的给事,也就是侍奉刘炟的人。后来刘炟登基继位,是为汉章帝,郑众也以此被召入宫成为小黄门。所谓的小黄门,其实就是宦官的又一种称呼。由于郑众与汉章帝的这种关系,自然会被格外的关照,甚至是尤为的信任,以此被升为中常侍也就在情理之中。

宦官郑众

章和二年,也就是公元88年,汉章帝刘炟去世,其子汉和帝刘肇继位,加郑众为钩盾令。钩盾令其实就是皇家花园的管理员。

汉和帝刘肇的养母就是东汉临朝称制的著名太后—窦太后。

窦太后这个称呼在汉朝的历史上出现有三个人,分别是(西)汉孝文帝刘恒的皇后孝文窦皇后,(东)汉章帝刘炟的皇后章德窦皇后,以及(东)汉桓帝刘志的皇后桓思窦皇后窦妙。

之所以会在汉朝的历史上会出现这么多的窦姓皇后,其根本原因始于西汉孝文帝刘恒的皇后孝文窦皇后。

孝文窦皇后

孝文窦皇后,清河郡观津县(今河北武邑)人,名讳不详,班固《汉书》中称她为窦姬,唐代司马贞撰写的《史记索隐》中说她叫做“漪房”。

窦姬本是清贫之家出身,西汉惠帝时期吕太后独掌大权,窦姬以“良家子”身份被选入宫服侍吕太后,其实也就是做宫女。后来吕太后欲要释放一批宫女出宫,以赏赐给诸侯王。窦姬因为家在清河郡,距离赵国较近,于是就拜托排点名籍的宦官将自己安排到入赵国的队伍当中。可是这个宦官把这件事给忘了,结果窦姬被送到了代国。不过,窦姬却阴差阳错的得到了代王刘恒的宠幸,先后与之生下一女二子。后来刘恒登基为帝,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开启“文景之治”开端的西汉孝文帝,或称汉文帝。

汉文帝

(西)汉文帝刘恒未登基之前,王后已经去世,及其登基之后,王后所生四子又先后故去。于是窦姬所生之子自然就被立为太子,而窦姬也由此被封为皇后。她被立为太子的儿子就是后来的(西)汉景帝刘启,在刘启登基为帝后,窦姬被封为皇太后。

后元三年,即公元前141年,春正月甲子,汉景帝崩于未央宫,太子刘彻即位,改元建元,刘彻就是著名的汉武帝。同时窦姬被尊为太皇太后。六年后的建元六年,即公元前135年五月丁亥,窦太后崩, 与汉文帝合葬霸陵。

窦姬除了作为皇后,皇太后和太皇太后的三朝功录以外,对其窦氏家族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汉景帝刘启一朝时,她的弟弟窦广国被封为章武侯,而另一位弟弟窦长君由于过早去世,就封其长子窦彭祖为南皮侯。窦姬从兄的儿子,也算是窦姬侄子窦婴,官至大将军,在吴楚七国之乱的时候,负责驻守荥阳,以抵御关东齐赵兵马。后七国平定,以功被封为魏其侯。

窦氏家族自此时而发端,成为汉朝乃至后世著名的名门望族。前面我们提到的另外两个东汉时期的窦太后,也都是出自这个家族。其中的章德窦皇后,是对宦官在东汉朝的崛起起到过推波助澜作用的重要人物。

章德窦皇后

据《后汉书》记载,章德窦皇后“讳某,扶风平陵人,大司空融之曾孙也。”

“讳某”的意思字面理解就是名讳为“某”。其实就是不知其名,故而用某来代指记载。我们就姑且按着这种记载称她为窦某。大司空窦融就是新莽朝末年至东汉时期割据西北的大军阀,位列云台三十二将之一的东汉名臣。

窦某出生的时候,由于父亲窦勋“坐事”而死,所以窦氏家族虽然有窦勋的妻子沘阳公主主事,但实际上已经家道中落。

沘阳公主就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长子、废太子、东海恭王刘疆的女儿。

窦某的家人多次找相面的相士为窦某相面,以问家道祸福。而这些相士也一致认为窦某当“大尊贵,非臣妾容貌”。

从这个细节我们可以看出窦氏家族以女至贵的这种传统或者说是他们的一种谋求家族崛起的途径。

窦某六岁就能读书写字,在建初二年和妹妹一起按着“选例”,也就是按照规定“入见长乐宫”。个人感觉,这应该是一次类似选美选妃之类的活动。窦某在这次选美当中“进止有序,风容甚盛”表现出色,就连汉章帝刘炟都听说了这件事,并多次向“诸姬傅”打听窦某的情况。诸姬傅或称“傅母”,就是负责辅导训练宫中女子或贵族女子的老妇人。等汉章帝见到窦某之后“雅以为美”,就连汉章帝父亲汉明帝刘庄的皇后,当时的马太后都对窦某之美称赞有加甚为诧异。

窦某就这样被选入掖庭“见于北宫章德殿”。所谓“掖庭”,就是皇帝宫殿中主殿旁边的宫舍,也就是供皇帝妃嫔们居住的地方。而“北宫章德殿”估计就是窦某居住的地点。

窦某入宫以后“性敏给,倾心承接,称誉日闻”,也就是比较听话乖巧,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以此获得更多的好评。在第二年,也就是建初三年,即 公元78年 ,诏命立窦某为皇后,她的妹妹为贵人。建初七年,又追谥窦某的父亲窦勋为安成思侯。

窦某的得宠奠定了窦氏家族的又一次崛起。正如我们前面所说,在汉章帝刘炟去世以后,汉和帝刘肇即位,由于刘肇年纪幼小只有十岁无法亲政,就由他的养母窦某窦皇后临朝称制,称为窦太后。同时窦太后尊奉她的母亲沘阳公主为长公主,益汤沐邑三千户。所谓“汤沐邑”也是受封食邑的一种,字面理解就是以供贵族住宿和斋戒沐浴用的封邑。其实也没什么太多实质性的区别。

窦太后窦某秉政以后,性情大变,她刚愎自用,任用窦氏宗族专擅威权。

窦宪

窦某的哥哥窦宪初为侍中,后累迁虎贲中郎将、车骑将军、大将军等职,封为冠军侯,食邑二万户。

窦某的弟弟窦笃先后担任过黄门侍郎、虎贲中郎将,官至卫尉,封郾侯,食邑六千户。卫尉是九卿之一,《后汉书百官志》记载“卫尉,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宫门卫士,宫中徼循事。”这里的“徼循”就是巡查的意思,可见卫尉其实就是皇宫警卫的首领。汉朝时皇宫警卫按照职责划分分成两种,一种就是负责巡查守卫宫殿外门的称为兵卫,其首领就是卫尉;另一种叫做郎卫,负责宫殿之内的警卫,其首领称为光禄勋,秦朝和西汉初期称为郎中令。

窦某的另外两个弟弟窦景和窦瑰,先后担任过侍中、奉车都尉、驸马都尉等职务。窦景被封为汝阳侯,窦瑰夏阳侯,食邑各六千户。后来窦宪平定匈奴的时候,加窦景为执金吾,窦瑰为光禄勋。

据史书记载,窦氏宗族子弟被封官加爵的有十余人之多,尽皆“竞修第宅,穷极工匠”“刺史、守令多出其门”可谓为权极一时。

这也就又一次开启了汉朝历史上由来已久的外戚专权的时代。

汉朝在建立之初,由于吸取了秦朝宦官当政导致覆亡的先鉴,对于宦官的权力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所以在整个西汉时期基本上没有因为宦官而出过什么乱子。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却是陷入到另一个外戚专权的死循环当中。

刘邦的团队在设计汉朝政治主体的时候,最初是希望依靠宗室来维护家天下的统治,于是就对地方实行了“复古加新意”的郡国分封制。但是由于他预见到了郡国诸侯王会不断做强发展壮大,乃至危及中央朝廷统治的可能,就又构建了由地方世族参与中央政治的三公九卿制度来维护中央到地方的集权统治。这应该是刘邦下诏求贤令,要求各个郡国举荐有治国才能士大夫的原因。这些被举荐的士大夫其实就是地方世族在中央的代表。

刘邦的这种设计在帝国建立的初期的确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模式的劣势也逐渐显露出来,那就是夹在地方上的诸侯王与朝廷之间的地方世族势力所处的尴尬地位。在地方上,世族士大夫如果一味的支持朝廷就会得罪诸侯王进而危及到自身家族的发展;在朝廷中,世族士大夫如果一味的偏袒诸侯王同样会得罪朝廷也同样会危及到自身家族的发展。这样一来久而久之势必造成世族势力在地方上的畏首畏尾,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终于使得地方诸侯王越做越大。

为了平衡这种局面,中央朝廷又想出了启用外戚势力加强中央统治的方法。刘邦去世以后,汉惠帝刘盈即位,皇太后吕雉独掌大权,她违反刘邦白马之盟“非刘不王”的盟约,“大封诸吕”为诸侯王,开外戚专权的先河。

外戚势力在中央的专权,的确遏制了刘氏宗室诸侯王的崛起,但是也带来了刘氏皇族势力与吕氏外戚势力的激烈矛盾,进而发生了流血斗争。在吕雉临死之际,任命侄子吕产担任相国。并让另一个侄子吕禄的女儿做皇后,试图以此为基础,在自己死后可以继续维护吕氏家族的利益。但是这种做法却极大的损害了世族士大夫的利益,使得世族士大夫势力在吕雉去世以后马上就倒向了刘氏皇族势力的阵营。

公元前180年,吕雉去世后不久,齐王刘襄率先起兵讨伐诸吕,刘氏诸王先后起兵呼应。相国吕产任命灌婴为将,带兵阻击刘襄。可是灌婴不欲帮助吕氏,在荥阳与齐王刘襄联合,共诛吕氏。

灌婴

这时候,太尉周勃与丞相陈平秘密定计,让与吕禄关系较好的郦寄前去说服吕禄,谎称只要他交出兵权齐王就会退兵。结果吕禄信以为真,将“北军”兵权交给了太尉周勃。而“南军”统领吕产不知道吕禄已经失去北军,欲要入宫挟持天子,在未央宫宫廷中与宗室朱虚侯刘章相遇,被刘章领兵追击到郎中府府吏的舍厕之中所杀。吕产即死,周勃、陈平等朝臣派兵抓捕吕姓子弟,无论少长尽皆斩之。

陈平

这里的灌婴、周勃、陈平、郦寄等人其实就是世族的代表。在诛杀诸吕的过程中他们与刘氏皇族联合,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周勃

经过吕后及其吕氏外戚家族的这场动乱,士大夫们认为新任的皇帝不能有一个家族背景强大的母亲。于是废掉了吕后所立的皇帝汉少帝刘弘,选择了当时名声较好、宽厚仁慈的代王刘恒,也即是我们前面讲到过的汉文帝。

但是在这里,士大夫们似乎选择性失明地忽视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现任的皇帝虽然没有一个家族背景强大的母亲,但是他的皇后有一天却会升级为皇帝的母亲。这其实是家天下封建社会中无法避免的问题,似乎成了一个死循环。并且在几十年后这一问题直接催生出了一个更大的外戚家族,那就是王莽的王氏家族。这一外戚家族也直接导致了西汉王朝的覆灭。

公元25年,汉高祖刘邦的第九世孙刘秀在鄗城(今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固城店镇的千秋亭)即皇帝位,建元建武,正式建立东汉政权。刘秀被当时的人称为铜马帝,就是后来的汉光武帝。

刘秀建立东汉之后,经过十一年的统一战争,终于完成了一统天下的伟业。

刘秀建立东汉帝国之初,果断吸取西汉覆灭的教训,对权臣干政、外戚篡国以及地方权重等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防范与限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帝国的长治久安。以此为基础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盛世,史称“光武中兴”。

刘秀的继任者汉明帝刘庄和之后的汉章帝刘炟坚持了刘秀的政策,使得东汉帝国的这种盛世持续了数十年之久,并出现了政治清明的“明章之治”时代。史书记载当时的东汉帝国“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

可是,在汉章帝刘炟去世之后,他的儿子汉和帝刘肇只有十岁无法亲政,只能由汉章帝刘炟的皇后,汉和帝刘肇的养母章德窦太后临朝称制。于是就出现了我们前面讲到的,国主年少,太后临朝,大权旁落,外戚再次干政的局面。

不过,随着汉和帝刘肇年龄的增长,他对于窦氏家族权倾朝野的这种局面势必会产生不满的情绪,再加上他预感到窦太后和窦氏家族可能会危及到自己的皇位。于是一场刘肇维护自身皇权利益的政变正在酝酿之中。

据《后汉书》记载,当时刘肇认为朝臣们大都攀附窦氏家族极不可靠,虽有一二忠臣却又不敢轻易召见。在他身边就只有朝夕相处的宦官,要想推翻窦氏家族也只能依靠这些宦官。而一心忠于王室,时任中常侍、钩盾令的郑众则成了他最佳的人选。

于是汉和帝刘肇将郑众找到身边,将自己的想法对郑众说了出来。郑众当下就表明了立场,决定帮助刘肇夺回大权。郑众建议刘肇趁着窦宪班师回朝的时机,派人以论功行赏的名义将窦宪迎入宫中监禁,然后再派兵严守宫门,并捉拿窦氏宗族子弟及其党羽。

汉和帝依计而行,果然非常顺利,只在一夜之间就将窦氏宗族子弟尽皆抓获,其党羽尽皆斩首。

汉和帝因为与窦太后有义养之情,所以不愿意直接诛杀窦氏子弟。于是就将窦宪、窦笃、窦景、窦瑰等人削夺兵权,降级封号,勒令归国。又在其归国以后,迫令其自杀。只有窦瑰因为素有修养而没有被逼迫。但是也在六年后的永元十年,梁棠兄弟路过窦瑰封地的时候,被梁棠兄弟逼迫自杀而死。

梁棠兄弟之所以要逼死窦瑰,是因为当时流传着一种说法,就是汉和帝的生母梁贵人的父亲是被窦氏兄弟陷害而被诛杀。梁贵人也是在父亲被杀之后忧惧而死。梁棠兄弟估计就是梁氏族人,所以这算是怀着一种冤冤相报的心理。

梁贵人

窦太后窦某在窦瑰自杀的前一年,即公元97年,也就是永元九年驾崩,与汉章帝合葬敬陵,谥号章德皇后。

章德窦皇后在位十八年,无太大过非可点。但是在她临朝临朝称制的四五年间,纵容窦氏子弟威权自重“陵肆滋甚”,终于导致汉和帝启用宦官,发动政变,夺回皇权。自此开始,汉和帝愈发的信任宦官,郑众以此有功被任命为大长秋。永元十四年(即公元102年),又念起郑众的功劳封鄛乡侯,食邑一千五百户,永初元年(即公元107年),和熹皇后又益封给郑众三百户。

和熹皇后就是汉和帝的皇后,后来临朝称制的邓太后邓绥

邓绥

史书记载,“中官用权,自(郑)众始焉”,东汉王朝从这一时期,开始了启用宦官担任朝廷要职的新纪元。

那么,这件事与袁绍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开启了宦官用权这一潘多拉魔盒新纪元的东汉王朝,后来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请看下一篇,纪传体三国评传——袁绍篇(五),为您继续解读!

小A斯蒂芬发表于2020年2月6日。

袁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