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优质纤维素,在人体延缓衰老过程中有重要作用。马铃薯富含的膳食纤维、蔗糖,有助于防治消化道癌症和控制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其中的黏体蛋白质,能预防心血管疾病。吃马铃薯可以补充丰富的钾元素,可以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对于提高体质预防中风有好处,同时也可以有补充优质蛋白质的作用。马铃薯含有大量淀粉以及蛋白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能促进脾胃的消化功能。  马铃薯含有大量膳食纤维,能宽肠通便,帮助机体及时排泄毒素,防止便秘,预防肠道疾病的发生。马铃薯能供给人体大量有特殊保护作用的黏液蛋白。能促持消化道、呼吸道以及关节腔、浆膜腔的润滑,预防心血管和系统的脂肪沉积,保持血管的弹性,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马铃薯同时又是一种碱性蔬菜,有利于体内酸碱平衡,中和体内代谢后产生的酸性物质,从而有一定的美容、抗衰老作用,经常吃马铃薯的人身体健康,老得慢。马铃薯宽肠通便、美容养颜,如何种出高产的马铃薯,只需掌握一点。 马铃薯晚疫病,植株被晚疫病侵袭时,首先在叶尖或叶缘出现病斑,病斑外围有黄绿色症状,潮湿时迅速扩大,腐败发黑,病斑边缘不清,出现特殊的腐败气味,叶边缘出现一圈白色霉状物,在叶子背面长有白霉,形成霉轮(诊断可采用保湿培养法,将病叶置于培养皿或碗内湿沙上保湿一夜,第二天如果病斑边缘产生白霉就是晚疫病,如果出现黑色霉层则是早疫病。晚疫病多发生在开花后)。天气干燥时,病斑干枯呈褐色,叶背无白霉。茎部受害,初呈稍凹陷的黑色条斑,潮湿时表面则产生白色霉层。块茎发病时表皮变褐色不规则斑点,稍凹陷,组织变硬,切开后内部薯肉呈锈褐色。一旦转入块茎,块茎立即腐烂。 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药剂防治。目前采用的药剂在晚疫病上防治最好的是瑞毒霉。田间发病时最好发现中心病株及时选用525%抑快净15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施,可收到较好效果。2.马铃薯早疫病,又称夏疫病、轮纹病和干枯病。是马铃薯上常见的一种病害,在我国和世界各马铃薯产区分布较为普遍。一般多在生长后期发病,对产量影响不大,如在开花期受害,引起叶片提前干枯,降低产量,严重者甚至个别地块全田无收。 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柄、茎和薯块。下部老叶先发病,产生褐色、凹陷的小斑点,与健部分界明显,周围有细窄的黄色圈,后扩大成椭圆形病斑,大小3~4毫米,有清晰的同心轮纹。湿度大时,病斑上生出黑褐色霉层。严重时,整个病斑相互连接,但受叶脉限制成三角形或不规则形,最后穿孔,叶片变黄,干枯,脱落。茎、叶柄受害多发生于分枝处,病斑褐色,线条形,稍凹陷,扩大后呈灰褐色长椭圆形斑,有轮纹。严重时,茎、叶枯死。块茎受害,产生黯褐色,稍凹陷,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明显,皮下呈浅褐色海绵状干腐。 马铃薯病毒病包括普通花叶病、卷叶病、条斑花叶病和纺锤块茎病等。普通花叶病表现的症状有轻花叶、坏死性叶斑、矮化、植株由下向上枯死、块茎变小等。卷叶病表现为叶片边缘向上翻卷,严重时呈筒状,但不皱缩,叶质厚而脆,呈皮革状,易折断,重病植株矮小,个别早死。条斑花叶病,病初叶片呈斑驳花叶或有枯斑,后期叶脉坏死,叶片完全坏死并萎蔫但不脱落。纺锤块茎病植株正常或矮化,分枝少,叶与茎夹角小,顶叶直立,叶缘波状或向上卷,叶片小,色深绿,僵硬弯脆。块茎变长,一头尖,呈纺锤状,表面光滑,但有时龟裂。 防治措施:(1)推广种植脱毒种薯是防治马铃薯病毒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2)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早期观察,在植株出苗15天后若表现出上述症状者及时拔出病株并烧毁。(3)消灭传毒昆虫,蚜虫是病毒传播的主要介体。在蚜虫发生初期,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4000~5000倍液,每隔7天喷施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