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著名书法家 林仲兴 临《衡方碑》

 百了无恨 2020-02-09
著名书法家 林仲兴 临《衡方碑》

林仲兴,生于1938年,浙江镇海人。师从马公愚、来楚生、王个簃诸人。书法作品多次被选入全国书法篆刻展览并获奖。曾在上海美术馆、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览,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刊物介绍和选载。出版有《林仲兴书法集》。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原上海书法家协会理事、现任上海书协老年书法专业委员会主席、上海文史馆馆员。林仲兴的书法创作,抄录的都是历代诗文佳句,自然古朴,博采众长,富有文化意蕴。

著名书法家 林仲兴 临《衡方碑》

《衡方碑》建于东汉建宁元年九月,即为公元一六八年,全称为《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规格为二·七五×一·○八米,碑二十三行,行三十六字,末行末有朱登题名二行,计十二字,额阳文隶书二行共九字,“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存世最早的拓本为明本,首行“方”字不损,亦有翻刻本。上海文明书局有影印本。
  汉朝的隶书,基本上分为飘逸潇洒和雄强浑厚两种代表风格。飘逸潇洒、秀丽一路者,当推“乙瑛”与“曹全”;而雄强浑厚,则“衡方”、“张迁”当之无愧。纵观《衡方碑》全文,书体风格宽绰圆润,古朴厚重,外紧内松,方正朴茂,写出了自身的特点,清翁方纲称其为“开后来颜真卿正书之渐”是有一定道理的。
  隶书经过由化篆书曲为隶之直,又经古隶、分书的演变过程,渐趋成熟。《衡方碑》当属汉代隶书成熟时期的作品。它的用笔受隶书笔法程式的限制,显然变化不大,但却特别讲究用笔的周到与扎实,运笔过程中铺毫收纵、角度转换,无不做到笔笔送到,力能扛鼎,尤其在撇、捺的处理上,毫无草率之感,由此形成了它的笔画丰腴浑厚,方拙有力的艺术特色。在结构上,它没有隶书中常见的左右开张的笔势,字属方整、严峻一路,但却讲究字内部的笔画安排,努力寻找空间对比的效果,同时一反上紧下松的结体原则,往往在单个字的处理造成上松下紧的艺术特色,使人观之有如泰山压顶,增强了凝重风格的色彩。另外有些字的结构,中宫较宽松,空间比例较大,为避免字的松垮、重心不稳,采取笔画短促,字体方整,从而弥补了因笔画粗短造促之弱点。章法处理上留白较少,字与之间有密不透风之感,将密不插针书理推向极致,但由于注重了字内部的空间分割,因而避免了给人以压迫局促之感。
  临习《衡方碑》,必须从其用笔之根本入手,此碑方圆并用,详察可见其方笔多于圆笔,故临习一定要达到拙厚有味,切忌浮滑之笔。在结体上更应注意字的重心与平稳,千万不要以宁拙毋巧来掩饰字体的支离破碎。

著名书法家 林仲兴 临《衡方碑》
著名书法家 林仲兴 临《衡方碑》
著名书法家 林仲兴 临《衡方碑》
著名书法家 林仲兴 临《衡方碑》
著名书法家 林仲兴 临《衡方碑》
著名书法家 林仲兴 临《衡方碑》
著名书法家 林仲兴 临《衡方碑》
著名书法家 林仲兴 临《衡方碑》
著名书法家 林仲兴 临《衡方碑》
著名书法家 林仲兴 临《衡方碑》
著名书法家 林仲兴 临《衡方碑》
著名书法家 林仲兴 临《衡方碑》
著名书法家 林仲兴 临《衡方碑》
著名书法家 林仲兴 临《衡方碑》
著名书法家 林仲兴 临《衡方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